資源描述:
《儒家修身理論現代轉化向度》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1期雙月刊2010年1月出版儒家修身理論的現代轉化向度張國啟(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摘要:儒家傳統修身理論的現代轉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課題。它要求人們在批判地繼承儒家傳統修身思想的基礎上,自覺提高精神生活質量和促使行為方式科學化,對培育和諧社會的“精神氣質”和更新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道德意識范式顯得尤為重要,在一定意義上回答了現代人“應當怎樣生活、為什么這樣生活”的問題。具體來說,儒家傳統修身理論的現代轉化向度體現在:目標上由強調維護社
2、會秩序到追尋自由個性,路徑上由依賴“內求諸己”的抽象活動到關注人們的現實生活實踐,功能上從片面求善到追求真善美的統一,價值取向上從義高于利到堅持社會主義義利觀。關鍵詞:修身理論;自由個性;社會秩序;價值取向中圖分類號:D825;D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359(2010)01-0005-05形成于“子學時代”(馮友蘭語)的儒家傳統修身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理論原創(chuàng)形態(tài),在古代中國就是引導人們進行自我啟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蒙、自我教育、自我
3、規(guī)范、自我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一人們的意識?!盵1]32儒家傳統修身理論,形成于自然經定程度上奠定了古代中國人的存在方式。它構成了中濟、等級政治和整體主義文化為基礎的“人的依賴關國文化傳統和人生哲學的核心內容,溶化在我們民族系”階段,修身以維護、建構階級統治需要的社會秩的血液里,在某種意義上鑄就了我們的民族文化基序為基本目標,強調以特定的文化模式(即封建宗法因,至今在人們的生活世界里依然具有重要影響。然主義文化)來規(guī)范自我,限制個體主體性的自我發(fā)揮而立足于現代文明或文化的立場,即一種現代社會的以及個體自我
4、的發(fā)展方向,從而導致個體主體性的文化姿態(tài)、價值判斷和道德觀點來看,其基本內涵、目失落。它不僅是意識形態(tài)化或觀念系統化的,而且根標、路徑、功能與價值等都存在著業(yè)已過時、已被超越本上是社會倫理意識的、道德心理的、實質性價值觀的遺跡。研究儒家傳統修身理論的現代轉化向度,其念層面的“主旋律”,以規(guī)范自我、適應社會為基本導目的在于揭示它之于現代社會和現代人道德生活的向,抽象地、片面地突出了修身的外在價值和應然目意義,這決定了儒家傳統修身理論的轉向解讀必須是的,把修身引向了為階級統治服務和泯滅個體主體一種現代詮釋,
5、一種理論解構或文化重構。性的深淵,使個體主體性在家國同構、倫理本位的文化模式下被消融,這雖然有利于形成中國封建社會一、目標轉向———從建構社會秩序到追尋自由個性的超穩(wěn)定結構和社會秩序,但也造成人們的思想保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守有余而創(chuàng)新不足,價值理性發(fā)達而工具理性式微,收稿日期:2009-10-16作者簡介:張國啟(1975-),男,河南西華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博士后。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1152Z027);哈爾濱師
6、范大學學術骨干資助項目(SG2008-14)5張國啟在某種意義上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落伍。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3]760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為儒家修身理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論面對新的社會文明情景和文化語境提出了革命性二、路徑轉向———從依賴抽象活動到要求。傳統修身理論在其基本價值立場、價值觀念論關注生活實踐證和倫理話語方式等方面必須做出根本性的變革,盡管現代社會仍處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儒家傳統修身理論以“內省”、“克己”為修身的獨立性”階段,但其文化
7、模式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基本路徑,是一種典型的“內求諸己”的抽象活動。它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模式,它以市場經濟、民為古代中國人提供了社會認同的規(guī)范和標準,增強主政治和集體主義文化為主要內容,修身既是一種了個體的歸屬感、安全感,但它在有效促進個體自我目的性、規(guī)范性的活動,也是一種張揚人的個性的活認同的同時限制了個體發(fā)展與個性張揚,有效地主動,其目的不是為了限制人的主體性,而是人的一種導了社會的倫理秩序,支配了個體的道德生活,使人“自由地有意識地活動”,從個體自身出發(fā)去發(fā)掘人處于典型的“前個人狀態(tài)”。建
8、立在性善論基礎上的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解放人、發(fā)展人、塑造人,去不斷修身理論,把挖掘和激發(fā)人們內心的善性作為社會實現人的“自由個性”,因為“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生活倫理化的邏輯起點,用所謂的“天理道義”標準切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盵2]294當然,這里的“自由個去抑制人的思想、欲望和情感,使恪守封建宗法倫理性”,不是指心理學或其他學科意義上的個性,而是規(guī)范的精神內涵被灌輸到個體的靈魂深處并逐步形指哲學意義上的個性,即個體主體性。從本體論意義成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