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隨風潛入夜 (2)》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深知,學習是每一個孩子至高無上的大事,它決定孩子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因此,對于孩子來說,上學本應該是神圣的??墒牵⒆觽兊那榫w和一臉的不愉似乎在向我傳遞著這樣的一個訊息:來學校就像來到一座堅固的牢房,令他們窒息。學習對孩子們來說本是充滿奧妙無窮的,但是,為什么卻是截然相反。追根刨底地來說,是當時從20世紀70年代末遺留下來的“灌輸式”課堂的教學,它漸漸地使孩子們失望了。正是這樣的羈絆,阻礙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那怎樣讓孩子們重拾上學的激情與快樂,讓他們不再為學而憂?這是我走上講臺后一直
2、困擾我的疑惑。今年,我又接手了一個“差班”,尤其是作文。既然是差班,可為什么要加引號呢?難道是為了強調(diào)?其實不然,加上引號是因為作為一名教師的我不相信,這個班就這樣被判“死刑”,天生就是差人一等。但是,這群孩子相處的第一個月里,我似乎感覺到這是一篇干涸的土地,一片沒有詩意、荒蕪的土地,種子再好,在這樣的土里也無法萌發(fā)生命,這又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該如何讓孩子們喜歡寫作文呢?我翻開這一冊語文書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書中雖然沒有黃金屋,但是有林海音女士的學駱駝咀嚼的童年趣事,有葉圣陶先生曾細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
3、,還有那比黃金更有價值的是地震中父子情······這樣的文章應該不至于讓孩子們對語文乏味。接著,我發(fā)現(xiàn)書中的每一單元課文以及口語交際、習作的編排都圍繞著同一個主題,于是,我便萌發(fā)了一個想法:何不讓每篇課文“活”起來——讓課文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充分發(fā)揮語文的“工具性”。當然,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一下子要“植樹”,甚至盼望著他們能“開花結(jié)果”,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疏松土壤,給它增肥!因此,上新課時,我們有時一起欣賞各地的奇異風景;有時觀賞作者筆下的各種有趣的動物;有時體會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有時領(lǐng)
4、會詩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有時領(lǐng)悟詩人“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借物喻理······不過,僅僅體會作者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運用文中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方法等。因為我發(fā)現(xiàn)模仿是給這畝田地增肥的最直接的方法。那該如何模仿,才不失真呢?一準備一個摘抄本鼓勵孩子們準備一個漂亮的摘抄本,做記錄。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碰到好詞,就激勵孩子們寫一句話,或一段話在摘抄本上(并在句子中用重點符合),碰到好段,便激勵孩子們動動嘴背背,動腦記記,看到優(yōu)美的景色,就停下上課中
5、我們那曾匆忙的腳步,使用學過的詩句或是俗語或是經(jīng)典的語句來感嘆或是抒情一番。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讓孩子們慢慢地學會品嘗語感,在欣賞課文的同時,能夠從文中“精讀”的精彩片段、詞句讀出神韻。中國的語文教學,歷來講究領(lǐng)悟語言的神韻,這是由漢語言本身豐富的神采所決定的。孩子在精彩的部分精讀時,注意開始轉(zhuǎn)向課文本身的語言,在老師的引導和本身的情感的驅(qū)動下,會全神貫注地注意哪些深浸著作者情感的語句。所以我們不僅僅認識到課文語言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個心靈。因此品嘗語感,
6、在欣賞課文中精華中移情。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步——這份情不可以只留在欣賞精華的那一片刻,而是能夠移情與現(xiàn)實生活,移情于自己親身經(jīng)歷或是親眼所見的事、人、景、物,這才是真的移情。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孩子曾經(jīng)寫過一篇云有關(guān)的文章,是這樣寫的:云放學后,老師突然把我們叫到走廊上,指著天上,問:“今天的天空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樣???”同學們在抬頭一瞬間,異口同聲的說“哇”。老師沒有說什么就走了,只是羅嗦了一句,今天的日記可以寫寫哦。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停下了腳步,抬頭望了望了天空的云,心想:像什么呢?有的像兇猛的龍卷風,有
7、的又一點像電腦上的鍵盤子,一顆一顆的,還有的一條條線整齊的排列著,像是貝殼上面的條紋,在陽光的余暉應映下,顯得特別好看耀眼。在看看那邊云,也許因為紅彤彤的太陽照耀也變的金燦燦的?!敖裉斓脑普媸瞧娈?!”我不禁這樣想。不一會兒,當我回到家的時候,云的顏色變了,形狀也變了。瞧,天空上的云有的變成了小鳥,有的變成了蝴蝶,那蝴蝶正在歡樂的飛著,不一會兒,那小鳥和蝴蝶模糊了。我正有點失落的時候,只見天空中橫掛著一條白色的帶子,越來越近,越來越寬,再近一些就像白浪翻滾,宛如天上的“錢塘江大潮”。剛要在班上作為范文宣讀時,有
8、幾個小孩子卻小聲嘀咕著:這是抄的,對,就是抄的,在作文書上我看到過一樣的題目的日記······我并沒吱聲,只是示意讓他們安靜,便開始朗讀起來。不久,便發(fā)現(xiàn)那幾個嘀咕的孩子臉紅撲撲的,眼睛不敢直視講臺,我并沒有批評他們,而是請他們來點評一下這篇《云》好在哪里。有一個孩子說,我感受到了云的形狀美。也有孩子說,她學以致用,運用了《火燒云》中曾寫過句子,但也沒有照搬,我覺得她很用心,也感受到了她對天上的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