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動態(tài)問題之動點問題》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動態(tài)問題之動點問題濟源市北海中學李二軍【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能夠對點在運動變化過程中相伴隨的數(shù)量關系、圖形位置關系等進行觀察研究。2、能力目標: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手腦和諧一致的習慣。3、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4、情感目標: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化“動”為“靜”2、教學難點:運動變化過程中的數(shù)量關系、圖形位置關系【教學方法】實踐操作、引導探究【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圖形中的點、線的運動,構成了數(shù)學中的一個新問題——動態(tài)幾何。它通常分為三種類型:動點問題、動線問題、動形問題
2、。在解這類題時,要充分發(fā)揮空間想象的能力,往往不要被“動”所迷惑,而是要在“動”中求“靜”,化“動”為“靜”,抓住它運動中的某一瞬間,尋找確定的關系式,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本節(jié)課來研究動態(tài)幾何中的另外一種類型——動點問題。問題1:1、如圖,矩形ABCD中,AB=3,BC=4,點E是BC邊上一點,連接AE,把∠B沿AE折疊,使點B落在點B'處,當△CEB'為直角三角形時,BE的長為____________.思路點撥:1、△EB'C為直角三角形有幾種可能?2、∠3為什么不可能為直角?3、當∠1為直角時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4、當∠2為直角時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探究聚焦:⑴第一種情況:
3、設BE為x,由題可得B'E=BE=x,則CE=4-x,在Rt△ABC中,因為AB=3,BC=4,則AC=5由折疊可知AB'=AB=3所以B'C=AC-AB'=2在Rt△B'EC中,根據(jù)勾股定理,B'E2+B'C2=EC2,所以可列方程x2+22=(4-x)2解之得x=;⑵第二種情況:由圖可知ABEB'為正方形,所以BE=AB=3問題2:如圖,在Rt△ABC中,∠B=90°,BC=5√(3),∠C=30°.點D從點C出發(fā)沿CA方向以每秒2個單位長的速度向點A勻速運動,同時點E從點A出發(fā)沿AB方向以每秒1個單位長的速度向點B勻速運動,當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也隨之停止運動.設點
4、D、E運動的時間是t秒(t>0).過點D作DF⊥BC于點F,連接DE、EF.(1)求證:AE=DF;(2)四邊形AEFD能夠成為菱形嗎?如果能,求出相應的t值;如果不能,說明理由.(3)當t為何值時,△DEF為直角三角形?請說明理由.思路點撥:點在直線圖形上運動,注意運用“化動為靜”的方法。由于是動點,所以解題時要注意數(shù)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shù)學思想的應用。探究聚焦:⑴第(1)題思路:①、設動了t秒,則AE=t,cd=2t②、證明ΔDFC為RtΔ③、證明DF=CD=t=AE⑵第一種情況:當∠EDF=90°,先證明∠AED=∠ADE=90°,再證明∠ADE=∠AED-∠A=30°,可得A
5、E=AD,從而得到方程t=(10-2t)解之得t=(3)第二種情況:當∠DEF=90°,先證明∠ADE=∠DEF=90°,再證明∠AED=∠ADE-∠A=30°,可得AD=AE,從而得到方程10-2t=t解之得t=4★當堂練習例1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中,AB=7cm,BC=4cm,∠A=30°,點P從點A沿AB邊向點B運動,速度為1cm/s,若設運動時間為t(s),連接PC。(1)當t=時,△PBC為等腰三角形。(2)點P從點A沿射線AB運動,速度仍是1cm/s,當t為何值時,△PBC為等腰三角形?(備用圖)(備用圖)(3)點P從A向B運動,速度為1cm/s,Q從B向C再返回B
6、,速度為2cm/s,當一個點停止運動時另一個點也停止運動,是否存在t,使得△PBQ為等腰三角形?(備用圖)★課堂小結1、化"動"為"靜"2、分類討論3、數(shù)形結合4、建立函數(shù)模型、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