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風偏癱后血流變學的針刺臨床觀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中風偏癱后血流變學的針刺臨床觀察【中圖分類號】R24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XX年以來,我們應用針刺、中成藥以及針刺加中成藥治療偏癱關節(jié)痛60例,現(xiàn)將資料分析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90例腦血管病患者均為住院患者,經(jīng)CT、核共振確診。全部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1:1:1平均分為3組。針刺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38-72歲,平均50歲;中藥組30例,男19例,女"例,年齡38-80歲,平均51歲,針藥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齡40-75歲,平均53歲;所有病例病程均在6個月以內(nèi)。3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無明顯
2、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前上下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及血液流變學經(jīng)x2檢驗,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o05)1.2診斷標準: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全部以CT確診。中醫(yī)診斷及辯證分型參照(1997年6月第1版)關于中風病診斷及辨證分型進行。發(fā)病后出現(xiàn)患側肩膝關節(jié)疼痛、拒按,甚至肩膝關節(jié)腫脹,僵直伴手指麻木下肢腫脹者2治療方法2.1針刺組:主穴取百會、印堂、極泉(患側)、肩三針、內(nèi)外關、神門、足三里、光明、三陰交、涌泉,交替使用。配穴按經(jīng)絡辨證選取。手陽明經(jīng)循行部位疼痛加曲池、肩三針拔罐;手少陽經(jīng)循行部位疼痛加肩前、
3、列缺。虛證、寒證者加關元、足三里溫針灸。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取0。35mmx40mm豪針,直刺入穴,之后行小幅度提插捻轉,行平補平瀉法。水溝穴刺激強度以患者眼眶含淚度;極泉、內(nèi)關、三陰交穴針感以麻或觸電感向手指(腳趾)尖傳導為度,極泉穴不留針;余穴得氣后留針30min,每10min行針1次。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d,治療4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2.2中成藥組:按照1997年6月第1版的〉教材對中風病分型論治。風痰瘀血,痹阻脈絡型用復方鮮竹瀝液、心腦舒通膠囊;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型用全天麻膠囊;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用銀杏葉片、益心巴迪布亞顆粒;氣虛血瘀型用通心絡膠
4、囊或血塞通絡膠囊、心腦疏通膠囊;陰虛風動型用知柏地黃丸、烏靈膠囊。中成藥每日3劑,連續(xù)服用30d后進行療效評價2.3針藥組:用穴、刺法及療程同針灸組,中藥辯證分型及治療同中藥組3組均采用西醫(yī)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禁服止痛藥),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配合主動或被動的肢體功能鍛煉3治療效果3.1觀察項目:(1)上下肢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通過的評分標準[2Jo(2)全血黏度采用FASCO-3010B全自動血流變快測儀進行測量3.2統(tǒng)計學方法:計量資料用方差分析,以x士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秩和檢驗,采用PEMS3o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3.3療效標準:依
5、據(jù)患者上肢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值及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tài)綜合評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有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以下3.4治療效果:[1]3種不同方法的療效比較(見表1)表13種不同方法的療效比較3種不同方法對全血黏度影響比較表23種不同方法對全血黏度影響比較(見表2)討論隨著中風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的趨勢,尋找治療中風后偏癱癥的最佳方法■由于偏癱側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關節(jié)、韌帶、肌肉、和肌腱的攣縮及對麻痹肌的過度牽拉,造成了偏癱側肢體的疼痛;而
6、疼痛又限制了肢體的運動及功能鍛煉,導致血漿及全血粘度升高、紅細胞變形、通透力下降、流速緩慢、微循環(huán)瘀滯,造成全身各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有效地對中風偏癱后關節(jié)痛癥進行治療,對恢復患肢功能、減輕或避免致殘具有重大意義中風病癥病機以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上實下虛為總括。偏癱后肩痛屬中醫(yī)學“痹癥:“偏癱肩”范疇,主要由于肝風內(nèi)動中風后氣血逆亂,氣血運行受阻,加之局部多靜少動,氣血壅滯,運行不暢,肌膚筋脈失于濡養(yǎng)而致。中醫(yī)學認為,“陽化氣”,“陰成形”,兩者相互為輔為用,維持著機體正常的平衡狀態(tài)。當陽虛無以”化氣'陰”便過聚而成形,形成”痰"濕"瘀”等病理產(chǎn)物,血中出現(xiàn)“物質”堆積,
7、反映在檢測指標上,便可見到血黏度等的升高。《靈樞。根結》指出:“用針之要,在于之調(diào),調(diào)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nèi)藏。”針刺治療可調(diào)和氣血,協(xié)調(diào)陰陽,使局部經(jīng)氣通暢,競賣氣血運行恢復正常,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臨床觀察中觀察到針刺及針藥治療均明顯優(yōu)于中藥治療。表明針刺治療對中風后偏癱全血黏度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其療效與指標改善是同步的,是可選擇的治療手段之一。在療效、血黏度改善方面,針刺加中藥治療與針刺治療相比無顯著性差異。與以往認為綜合療法多優(yōu)于單一療法的觀點不相一致。針刺治療療效好,安全性高,患者依從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