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在品德專題探究中引領學生自主發(fā)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在品德專題探究中引領學生自主發(fā)展濰坊市奎文區(qū)濰州路小學王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的課程標準樹立了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的教學觀,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強調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經(jīng)驗,加強課程與社會實際發(fā)展的聯(lián)系,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但因為缺少操作性強、適合本地、適合本學科的新課程教學法,許多教師正處在用傳統(tǒng)教法,教新教材的無奈境地。近年來,我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嘗試進行了“課內外結合、專題探究”的教學方法改革,讓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拓展學生的視野,將老師的教學方法蘊藏于學
2、生的學習方法中,引導學生在專題探究中實現(xiàn)道德自主發(fā)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一、課內外結合,拓展教學空間學生的生活是活的、動態(tài)的教學資源,要拓展教學資源,實現(xiàn)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讓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鍛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小組合作,開展課外探究。將教學研究的立足點放在課堂教學課內外結合上,重視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和生活經(jīng)驗,探索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源泉,貼近學生的生活的教學實踐。如《站在泰山頂峰》一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泰山的壯美景觀和文化內涵,感受中國古老的歷史文明。我利用預習課,指導學生根
3、據(jù)研究興趣分組合作。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各小組分別搜集相關圖片、泰山的文字資料、名人佳作等,增加了對泰山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從四個方面研究泰山文化: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禪、古文化遺存。各小組選擇一個方面開展專題研究,課外搜集資料、調查訪問。課后讓學生嘗試撰寫課題報告,主動參與教學過程。2、利用地方資源,開展專題性實踐活動。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還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學問。展示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方面的成果。平吋,我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專題性
4、實踐活動,如開展“濰坊特色小吃”探究活動、教師節(jié)時進行“在學校里工作的人們”采訪活動、暑假組織“賣報實踐”體驗等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教師能很好地評價、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學生們也品嘗到了動手動腦、探究成功的愉悅,逐步形成了合作意識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科學習、社會生活都有了強烈的關注意識。二、以學案引領,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改變以傳授和灌輸為主要方式的課堂教學方式,破除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1、學案引領,資料匯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學服務的,教不可以統(tǒng)治學
5、,也不可以代替學,教師的教要啟發(fā)學生的學,引導學生的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應從教出發(fā),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fā)。我在展示課上,匯報展示搜集的資料。一開始,學生對搜集來的資料缺乏理性認識,對所有材料不加整理,全盤使用。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對小組進行具體指導,對搜集的資料要有重點、有選擇的進行運用。并針對學科特點設計了《小組專題研究學案》,小組以此作為模式開展探究,學生在自主探究、整合資料的基礎上合作完成學案。2、學生主體,交流匯報通過展示課,各研究小組在班內交流口己的研究成果,組與組間互相補充,互相質疑,教師在學生匯報過程屮又不斷補充新內容,有一
6、定的社會信息量,使學生總有新鮮感;對需要深化認知的地方加以總結提升。教師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學牛,學生既向教師反饋,乂與同學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識、情感、能力交流的整體。3、面向全體,形式多樣教學中還要考慮不同學生參與的可能性。市于學生生活經(jīng)歷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不同,在接受能力、表達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會表現(xiàn)出細微的差別或暫時較大的差異,因而要達到全員積極參與,還耍注意鼓勵引導。從參與形式上說,在強調個人積極思維的基礎上,可有交耳議論、小組討論、當眾發(fā)言、臺前表演等不同層面,學生雖有膽量、水平、演技的不同,但總有一種可接受可參與。這樣,學生通過課前
7、的學案引領、專題研究,課堂的展示交流,使每個學生的能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使學生在探究、合作中求得主體性的不斷發(fā)展。例:《小組專題研究學案》品德與社會小組專題研究學案組別及成員研究主題重點摘要相關資料互動問題研究結論小組感言星級評價☆☆☆☆☆三、建立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與學生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課后延伸教育活動。只有使學生積極投入教學全過程,成為受教育的主體,才能使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使品德心理內化成為可能。1、保護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
8、尊重學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們各自不重復的個性、可愛的單純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們與自己和諧的求同思維,更要尊重其敏銳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杲思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不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