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分析

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分析

ID:44431523

大?。?3.56 KB

頁數:4頁

時間:2019-10-22

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分析_第1頁
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分析_第2頁
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分析_第3頁
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分析_第4頁
資源描述:

《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分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討結腸息肉的臨床病理特點。方法:對500例結腸息肉患者的病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腺瘤性息肉為312例(其中癌變34例),炎性息肉為146例,增生性息肉為42例。結腸息肉中乙狀結腸最多,其次升結腸。結論:炎性息肉與增生性息肉不發(fā)生癌變,腺瘤性息肉中絨毛狀腺瘤易發(fā)生癌變,且癌變率隨瘤體積增大.患者年齡增高而上升?!娟P鍵詞】醫(yī)學論文發(fā)表,結腸息肉,病理分析腸息肉及腸息肉病是一類從粘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的臨床診斷[1],是消化道中常見的疾病,存在惡變可能,但內鏡難以定性,最終需要病理組織學診斷,因此病理診

2、斷十分重要[2]。結腸息肉組織學上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腫瘤性主要分為管狀、絨毛狀腺瘤。非腫瘤性腫物則習慣稱息肉,分為增生性、炎癥性和錯構瘤性[3]。我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對500例結腸息肉患者行病理診斷,具體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般資料500例患者中,男318例,女282例;年齡23?88歲,平均57?5歲;單發(fā)340例,多發(fā)160例;主要臨床表現(xiàn):腹瀉、腹痛不適、血便、便秘。有癥狀者356例,無癥狀者144例。1.2病理檢查方法電子腸鏡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息肉活檢進行病理檢查;標本經10%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作連續(xù)性切片,常規(guī)脫

3、蠟,HE染色,封片,鏡檢。2.結果腺瘤性息肉為312例(其中癌變34例),占62.4%,其中管狀腺瘤178例、絨毛狀腺瘤76例.絨毛管狀腺瘤58例;炎性息肉為146例,占29.2%o增生性息肉為42例,占8.4%o結腸息肉中乙狀結腸最多,其次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盲腸。癌變息肉患者年齡<40歲為5例,>40歲為8例,>60歲為21例。息肉直徑v2?0cm有420例,息肉直徑>2?0cm有56例,息肉直徑>4?0cm有24例。3?討論結腸息肉是大腸黏膜的常見病變,常見病理類型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息肉的病理特征:⑴腺瘤性息肉:是結腸的

4、良性上皮性腫瘤,占結腸息肉的80%,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絨毛管狀腺瘤。①管狀腺瘤:表面光滑或有分葉,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多為lcm左右,80%帶蒂,10%為寬基,10%為過渡形態(tài)。息肉越大,癌變率越高;②絨毛狀腺瘤:比管狀腺瘤少見,多為單發(fā),直徑多>lcm,大部分為廣基,帶蒂者占10%-20%。息肉表面呈暗紅色,粗糙、絨毛狀突起或小結節(jié),質軟易碎;③絨毛管狀腺瘤:具有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的特征。⑵炎性息肉:呈多發(fā)性,體積小,直徑多<lcm,形態(tài)不一,多為寬帶或半球狀,表面有的呈橋狀,兩端附著于粘膜,中段游離,有的呈盤根錯節(jié)狀;⑶增生性息肉:體

5、積較小,直徑90%以上<lcm,常為多發(fā),臨床患者無癥狀。息肉形態(tài)多寬基,表面光滑,并有一個小滴狀突起,單發(fā)或多發(fā),無惡變。炎性息肉是結腸慢性炎癥所導致的黏膜增生性反應。而增生性息肉是一黏膜不活躍的增殖狀態(tài),與腺體的過度成熟脫落障礙相關,其生長有一定的自限性。兩者均與腸道慢性炎癥有關。本組患者無一例發(fā)生癌變,提示此類息肉無明顯癌變傾向。而腺瘤性息肉則稱為腫瘤性息肉,有明顯的癌變傾向。腺瘤根據絨毛成分多少ifBi分為管狀、絨毛管狀、絨毛狀3類。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將絨毛成分占25%以下者稱管狀腺瘤,占25%?75%者稱絨毛管狀腺瘤,占75%以上者稱絨毛狀腺

6、瘤。腺瘤癌變與腺瘤大小、腺瘤病理類型及異型增生程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息肉目越多、腺瘤體積越大,越易癌變;光滑型.有蒂者癌變少,而分葉狀、菜花狀、寬基或無蒂、表面粗糙、炎癥明顯、伴不典型增生者,越易發(fā)生癌變;管狀、絨毛管狀、絨毛狀腺瘤且隨絨毛增多越易發(fā)生癌變。研究表示[4],大體積、絨毛狀、伴高度不典型增生是發(fā)生結腸息肉癌變的重要因素,我們得出的結論與此相同,并且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高息肉惡變率越高。結腸息肉好發(fā)年齡為51-70歲,臨床表現(xiàn)以腹瀉、腹痛不適、便血、便秘為主,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并隨腺瘤的體積、絨毛的成分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而遞增,出現(xiàn)腸道癥

7、狀者應積極行腸鏡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應盡快摘除,以減少其癌變和減少結腸癌的發(fā)生。參考文獻:[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08.[2]耿振宏,結直腸腸息肉的病理學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7,9(9):125-126.[3]田洪裕,顧秀珍,大腸息肉452例內鏡診治結果分析[J]沖華消化內鏡雜志,2002,9(4):183-184.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