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

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

ID:46798676

大小:66.00 KB

頁數(shù):7頁

時間:2019-11-27

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_第1頁
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_第2頁
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_第3頁
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_第4頁
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_第5頁
資源描述:

《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摘要】盛燦若教授是江蘇省名中醫(yī),國家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四十余載,對內、夕卜、婦、兒各科多種疾病治療均有其獨到之處。本文主要介紹他在針刺治療胃系疾病方面的臨床經(jīng)驗?!娟P鍵詞】針刺;胃系疾??;名醫(yī)經(jīng)驗;盛燦若盛燦若教授是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yī)學術繼承導師,現(xiàn)任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江蘇省中醫(yī)院針灸科主任醫(yī)師,江蘇省名中醫(yī),江蘇省針灸學會名譽會長,國家名老屮醫(yī)藥專家。盛教授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四十余載,博覽群書,兼收并,精益求精,師古訓而不拘泥,尊大道而知變通,對內、夕卜、婦、兒各科多種疾病治療均有其獨到之處。其中對胃系疾病的

2、針灸治療,取穴少而精,療效卓而著?,F(xiàn)將盛燦若教授針刺治療胃系疾病臨證經(jīng)驗介紹如下。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以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多見。其臨床表現(xiàn)以胃部飽脹痞滿、曖氣或疼痛為主癥,病程緩慢,反復發(fā)作,可伴有嘔吐、泛酸、消瘦無力,有時可見大便隱血試驗陽性。中醫(yī)認為其與“胃膠痛”、“痞滿”、“嘔吐”等病癥有密切的關系。《景岳全書》論胃痛的病因吋指出:“惟食滯、寒滯、氣滯者最多,其有因蟲、因痰、因火、因血者,皆能作痛。”盛教授總結多年臨床經(jīng)驗,認為外感于邪和飲食不節(jié)是引發(fā)胃病的重要原因,而肝脾功能的失常,是其基本病理。其病因變化,有虛有實,實者為肝氣橫逆犯脾胃的

3、肝胃不和證,虛者則為脾胃虛弱,中虧不運之證,或脾胃陰傷,胃失濡養(yǎng)之證,因其中虛,則變牛痰濕、郁熱、瘀血,使證候更加復雜。雖然千頭萬緒,但是常見者只有肝郁氣滯、脾胃虛寒、胃熱傷津等病理變化類型。胃者,乃沖繁要道,無物不受,無物不入,故為患最易。然其又為五臟之本源,人身之根蒂,其所主經(jīng)脈,多氣多血,及其得病,以針灸調之,亦可獲效。盛教授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表明,針灸對于慢性胃炎具有較好的改善癥狀作用。治療上應該辨證治療與對癥治療相結合,在臨床上,即要牢牢把握病機,又能選擇針對性的穴位,就可以明顯的改善癥狀。對于肝郁氣滯證,治療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常選用中脫、肝俞、期門、內關、足三里、陽陵泉等

4、穴位。對于脾胃虛寒證,治療宜健脾益氣,溫中和胃,方用脾俞、胃俞、章門、中皖、足三里為主,若見食積配天樞、中封。對于胃熱傷津證,應以養(yǎng)陰益胃,清熱潤燥為法,方用胃俞、中膠、內關、三陰交、太溪、內庭,口干便結者加承山。以上證候臨床常相互兼夾,治療時需加以兼顧。一般來說,治其實,多用募穴及癥狀所現(xiàn)之腹部穴位,加相應的下合穴及足陽明、足少陽經(jīng)的穴位;治其虛,多用俞募和配,加相應的原絡穴位,其至可以用關元、氣海、命門等補益穴位。痰多用中月完、豐?。挥魺峒觾韧?、三里;氣滯配命門、支溝;血瘀用血海、血會。醫(yī)案:患者,女,42歲?;颊咭晕该摬苦须s灼痛,反復3年而來治。患者多年來因夫妻關系不好,情緒欠

5、佳,精神抑郁,飲食不香,漸致食后胃部不適,食量減少,以后漸見胃脫隱痛,飽脹,并不斷加重,有吋嘈雜如饑,胃膠燒灼難受,按之輕壓痛,有吋空嘔,口干欲飲,大便干結,形體消瘦,心煩善怒,舌紅少苔,脈象細數(shù)。曾經(jīng)2次胃鏡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根據(jù)病史證候分析,證屬情志所傷,肝氣郁結,久郁化火,灼傷胃陰,故見胃皖嘈雜灼熱隱痛等癥。肝氣失宣,故見胸悶,陰虛則內熱,故見心煩、口干、便結。治當以清養(yǎng)胃陰為主,略參調理氣機、和胃降逆為輔。取穴:肝俞、胃俞、中脫、期門俞募同用,行捻轉補法,以調理肝胃;取廉泉、足三里、三陰交、太溪,以養(yǎng)陰生津;瀉行間、內庭兩穴以清肝胃之熱。經(jīng)用本方加減出入,間U1次,

6、連續(xù)1個刀,胃痛嘈雜灼熱感明顯好轉。2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主要發(fā)生在胃及十二指腸,臨床上以胃膠部疼痛為主癥,屬于中醫(yī)“胃脫痛”、“吞酸”、“嘈雜”的范圍,伴岀血者,則歸于“血證”的范疇。從病機上說,此病發(fā)牛與情志不舒和飲食所傷關系密切。病位雖然在胃,但是與肝脾關系密切。所以治療本病,必須從肝、脾、胃三者分別主次,辨證論治。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表現(xiàn),有寒有熱,有虛有實等不同類型,其分類方法一般分為胃寒、胃熱、氣滯、血瘀、痰濕等不同類型,在病程中又相互轉化,形成錯綜復雜的病機。盛教授認為,從臨床就診的患者來看,大部分都有病程較長,全身營養(yǎng)狀況較差,面色少華,精神欠佳,胃皖疼痛于饑餓之時,納食

7、可緩解等共同特點,所以認為中氣虛弱是其根木原因。而脾陽虛和脾胃陰虛是其兩種基本表現(xiàn)。由丁中氣虛弱,運化無權,氣機失調而成為氣滯證;氣機阻滯,血行不暢,久則形成瘀血而形成氣滯血瘀證。因此這些證的出現(xiàn),都是在屮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故認為治療方法應以調補中氣為主,而行氣、活血、化瘀、溫中為輔,隨證應用,方可中的。針灸的處方,調脾胃以各經(jīng)的俞募、原合等穴位為主,如胃俞、中脫、足三里、脾俞、章門、陽陵泉等穴位;氣滯者配期門、膻中、內關等;中虛者配中腕、關元施以灸法,以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