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詩歌

托物言志詩歌

ID:46819951

大?。?8.5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11-28

托物言志詩歌_第1頁
托物言志詩歌_第2頁
托物言志詩歌_第3頁
托物言志詩歌_第4頁
資源描述:

《托物言志詩歌》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詩歌鑒賞學案之托物言志【學習目標】1、掌握詠物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點。2、掌握鑒賞詠物類詩歌的步驟和常用方法?!局R鏈接】古人很喜歡詠物,自然的萬事萬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托詩人的心志——這就產(chǎn)生了詠物詩。僅《全唐詩》中就已存托物言志詩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概念:托物言志詩是一種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如景物、器物、動物或植物等為描寫對象,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懷抱負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詩歌。它將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所

2、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寫中。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鑒賞方法】1.“讀清”全詩。2.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分析所詠之物(物象)的外在特征、環(huán)境特點,挖掘物象內(nèi)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3.聯(lián)系詩人自身經(jīng)歷和所處社會環(huán)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詩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詠之物的突出特點

3、之中,“志”就在物的特點與詩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處。)4.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擬人、比喻、烘托、比興等)?【技巧點撥】?答題技巧總結(jié):⑴一般提問方式:說出詩中所詠之物的形象特點(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⑵答題思路:結(jié)合詩句分析所詠之物的特點,尤其要分析出內(nèi)在神韻性格;結(jié)合詩人自身經(jīng)歷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⑶答題模式:①通用:通過什么+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②形象特點:環(huán)境特點+自身特點?????③所抒感情:什么內(nèi)容寄寓什么樣

4、的感情????????④表現(xiàn)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點+表達作用+所言之志【分類】⑴描摹情態(tài)類——這類詠物詩只是對物象情態(tài)進行生動的描摹,從而抒發(fā)作者對物象的喜愛之情。如蘇軾《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頭兩句描繪海棠所生長的富麗環(huán)境,表明海棠的珍貴,后兩句寫深夜也點燃蠟燭去欣賞海棠花,愛花、愛美之情極為深切。描寫精致,用海棠比擬美人,更為生動。⑵托物言志類——這類詠物詩表面上看好像寫的都是具體物象,仔細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是運用象征手法通過寫具體的“物”,來表達內(nèi)心的

5、志向與抱負。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本詩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精神閑適、渴望擺脫俗務(wù),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運用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再來看看詩人于謙的這首《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乍一看,這首詩寫的是石灰從采掘、冶煉到被使用的整個過程。再細細體會,詩中每一句既是在寫“物(石灰)”,實際上也是在寫人,寫

6、作者自己不怕“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詩中流露出的凜然正氣和豪邁情懷,不知鼓舞和激勵了多少后人為真理和正義事業(yè)奮斗不息。再來看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幅傲然挺立、堅貞不屈的勁竹形象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中。立根破巖,咬定青山,千磨萬擊,屹立挺然。這副錚錚傲骨也正是詩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種堅定的意志、頑強的精神和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氣節(jié)通過這首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⑶詠物抒懷類——在詠物類詩歌

7、中,詠物抒懷型的詩歌可以說俯拾即是。這類詩與托物言志類的詩有許多相似之處,只是它抒發(fā)的情感相對來說是短暫的,與“物”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和作者當時的個人處境關(guān)系更密切。像初唐詩人虞世南,曾寫過一首詠蟬的詩(《蟬》):垂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的前兩句描寫了蟬的外形和性情,后兩句議論,揭示了蟬聲傳得遠的原因。在這里,蟬的“垂瑞”有點像古時的官帽,實際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飲清露”則象征著作者像蟬一樣的清廉?!胺鞘墙迩镲L”表明他認為自己口碑好,聲名遠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權(quán)重,而實實在在是因為自己“

8、德高”的緣故。詩中露出作者對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帶有幾分自鳴得意的意味。而同樣是詠蟬,李商隱的感受卻與虞世南大不一樣(《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李商隱生在晚唐,一直處在“牛李黨爭”的旋渦中,始終不得志,心情常常處于憂愁苦悶之中。這首詩,他托物自嘲,蟬因處在高高的樹梢上,只能吸風飲露,叫的聲音再大也沒

當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yù)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luò)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