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布谷催春 錄像課教學反思.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布谷催春》錄像課教學反思反思此次音圧錄像課教學活動,我堅持在《布谷催春》的教學設計中貫徹音樂課程的“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音樂感受、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情操”的總目標,把音樂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體落實到讓學生喜歡民族民間音樂、愛上侗族大歌的音樂課上來,把教學中的“拉所”“更奪”“起頓”等學習過程及方法,作為教學目標來追求,把侗族大歌的“拉嗓子”模仿布谷“嘟咕”歌唱知識技能融于學生喜愛的各種趣味性實踐活動來體現(xiàn),把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生活情趣做為教學冃標來設置。在教學中,我努力實踐以民間音樂美的視頻來審美為核心,以“模
2、仿秀”的形式表現(xiàn)音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fā)展,注重了解“侗族大歌”這類民間民歌體裁的音樂實踐基本理念,并認真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積極思考面對學生教什么、誰來教、對誰教、怎么教,預見目標能否達到和實現(xiàn),牢固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學原則。通過每一次的試教,一次次修改已成的教案,針對課堂教學的進展,學生的需求,及時加以補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布谷催春》音樂教學資源中的“多聲部合唱”和“一領眾合”的音樂審美要素。將圍繞學習材料中的審美要素的體驗和表達設計出明確的學習行為滲透在教學目標之中,恰當?shù)剡\用
3、多媒體課件揭示“無指揮、無伴奏”的侗族大歌的學習內容中審美因素,課堂中的語速適中和語言美,選擇美的清晰的視頻和高質量的咅頻文件,“多聲部合唱”實踐體驗中的指揮動作美,用自己的方式呈現(xiàn)咅樂作品的處理美等。將這些點滴的美貫串整節(jié)課中,使學牛對音樂審美的體驗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學過程中追求以侗族大歌《布谷催春》音樂為主體,追求教學環(huán)境的美和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無過多繁復的圖片和視頻材料,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用不同的媒體和形彖表現(xiàn)音樂,設計適合學生課堂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如:聽布谷鳥叫,看侗族舞步表演,唱侗族人的布谷歌聲,跟音樂打節(jié)拍律動動作,創(chuàng)
4、作屬于我們師生合作的音樂呈現(xiàn)方式等,使學主在音樂活動實踐中不知不覺中體會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學習過程中認識和享受美,在表現(xiàn)美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美!回想第一次試教此課堂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講得太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斥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fā)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中的自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充耳不聞,學牛對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導致學生失去了對音圧課的熱情。因此第二次試教前,我盡力搜集、準
5、備大量的音像資料,精心備課,多讓學生“動”;初三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扎實,己具備一定的分析、判別能力,單純的聽覺欣賞太“悶”,很難提起興趣來,于是,我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次實驗,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前設計時,我想突破欣賞課沉悶的模式,在教學方法的模式上設計較多的活動,盡力調動學牛的能動性、拓展參與點、擴大參與度,看看是否能讓課堂“活”起來。我想在以后的音樂課上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激發(fā)和提高他們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通過生動的教學內容吸引他們喜歡咅樂課!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6、,勤于思考,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上虞區(qū)實驗中學汪燕萍201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