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pdf

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pdf

ID:59053047

大小:33.25 KB

頁數(shù):5頁

時間:2020-09-14

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pdf_第1頁
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pdf_第2頁
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pdf_第3頁
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pdf_第4頁
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pdf_第5頁
資源描述:

《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pdf》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分析及解決措施煙氣氨法脫硫工藝皆是根據(jù)氨與SO2、水反應成脫硫產物的基本機理而進行的,主要有濕式氨法、電子束氨法、脈沖電暈氨法、簡易氨法等。氨法脫硫技術在化學工業(yè)領域應用普遍,用氨吸收硫酸生產尾氣中的SO2,生產亞硫銨和硫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目前使用氨法脫硫的機組大約在10000MW,氨法是高效、低耗能的濕法。氨法是氣液相反應,反應速率快,吸收劑利用率高,能保持脫硫效率95—99%。氨在水中的溶解度超過20%。氨法具有豐富的原料。氨法以氨為原料,其形式可以是液氨、氨水和碳銨。目前我國火電廠年排放二氧化硫約1000萬噸,即使全部采用氨法脫硫,用氨量不超過500萬

2、噸/年,供應完全有保證,氨法的最大特點是SO2的可資源化,可將污染物SO2回收成為高附加值的商品化產品。副產品硫銨是一種性能優(yōu)良的氮肥,在我國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目前主裝置是大型合成氨尿素的熱電廠基本上都采用此方法脫硫。但脫1硫后煙氣溫度較低,設備的腐蝕較干法嚴重并易產生氨逃逸和氣溶膠即“氣拖尾”現(xiàn)象,需要不斷完善。1.煙氣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的形成原因1.1煙氣氨法脫硫氨逃逸的形成原因1.1.1所謂氨逃逸是氨水溫度較高時(一般60℃以上)逐步分解成為氣體氨與水的過程,由于氣體氨氣不參與氨法脫硫反應,所以氨氣同脫硫煙氣一起從煙囪排出,形成所謂的氨逃逸現(xiàn)象。1.1.2氨逃逸是困擾氨法脫硫

3、的一大難題,也是影響脫硫經濟性同時影響周邊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有些氨脫硫技術提供商由于技術落后,脫硫率低,為了讓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用氨水過量,在脫硫塔上方形成“白煙”現(xiàn)象,這不但造成了氨的浪費成本增加,造成嚴重的氨逃逸現(xiàn)象。1.1.3氨逃逸的根本原因是氨水揮發(fā)性強、蒸汽壓較高,目前還沒有能完全防止氨逃逸的脫硫工程技術公司實例存在,各個做氨法脫硫公司之間的技術差別僅限于對氨逃逸多少的控制。1.2煙氣氨法脫硫氣溶膠的形成原因..1.2.1我們所指的所謂氣溶膠“氣拖尾”是液體或固體的小質點分散并懸浮天空大氣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1.2.2在氨法煙氣脫硫中氣溶膠顆粒的形成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氨法脫

4、硫中,煙囪排出的煙氣所夾帶的氨水揮發(fā)逃逸出氣態(tài)氨與煙氣中未脫除的二氧化硫通過氣相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銨、硫酸銨等組分形成氣溶膠,該氣溶膠組成主要決定于二氧化硫/氣氨的比值、空塔氣速、溫度及煙氣中的水分和氧氣,煙氣的二氧化硫及氧氣越多、空塔氣速越大氣溶膠形成也越嚴重。二是氨水吸收煙氣中二氧化硫后脫硫液滴被煙氣攜帶出,由于蒸發(fā)、煙氣氣體流速過快等作用,析出亞硫酸氫銨固體結晶形成氣溶膠。1.2.3排出煙氣中氨與二氧化硫形成氣溶膠的重要途徑是脫硫反應生成的亞硫酸氫銨分解,亞硫酸氫銨分解為氨與二氧化硫的溫度要大于70℃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同時在堿性環(huán)境中亞硫酸氫銨會加速分解。1.2.4同時被煙氣攜帶蒸

5、發(fā)出的亞硫酸銨固體,以超細粉末微米級別(PM2.5)存在形成氣溶膠。1.2.5經實驗表明,微米級(PM2.5)的亞硫酸銨顆粒成為水蒸汽冷凝結霜的晶種,當排出煙氣溫度低于30℃時極易生成0.07-0.7微米的亞硫酸銨,而當排出煙氣溫度大于45℃時,可以有效的控制氣溶膠的產生,所以氨法脫硫工藝要求排煙溫度要控制在45℃--50℃之間進行操作。2.煙氣氨法脫硫氨逃逸及氣溶膠解決辦法與措施2.1煙氣氨法脫硫氨逃逸解決辦法與措施2.1.1技術升級改造打破氨法脫硫無法解決的氨逃逸問題,選用最先進的第三代塔外氧化技術或用第三代脫硫技術進行老廠的技術改造。2.1.2選用業(yè)績好的脫硫公司進行氨法脫硫項目,

6、以保證施工質量好、售后服務好、裝置能耗低,來避免裝置腐蝕及減少氨逃逸現(xiàn)象的發(fā)生。2.1.3為了減少脫硫成本,脫硫劑盡量利用廢氨水,但對廢氨水品質要加以控制,廢氨水中不能有對脫硫產生較大影響的物質。比如,含酚類和煤焦油等雜質的廢氨水,煙氣脫硫選擇這樣的廢氨水脫硫,由于酚、焦油對硫酸銨結晶的抑制作用,脫硫反應生成的亞硫酸銨無法氧化。2.1.4氣速控制,對氣膜吸收系數(shù)關系分析,煙氣氣速對吸收傳質有一定的影響,..而氣速與脫硫塔直徑密切相關,反應段氣速一般控制在3m/s以下;第一代脫硫技術一般氣速較大(一般控制在3.6m/s以上)脫硫塔直徑較小,造成氣體帶液形成氨逃逸嚴重。2.1.5選用高效除霧

7、器增加除霧器層數(shù)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氨逃逸。2.1.6控制氨水用量和濃度,在保證脫硫率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氨水用量和濃度,同時對加入氨要多選加入點,以低氨水比例進行控制氨的加入量。2.1.7對技術落后,脫硫率低產生的氨逃逸現(xiàn)象,應該對整個脫硫體系進行物料衡算和適當?shù)募夹g改造,最后將氨量控制在合適的水平。2.1.8第一代脫硫塔內直接氧化的氨法脫硫技術經過實際運行發(fā)現(xiàn),在脫硫塔中有1/4左右的亞硫酸銨未被氧化,說明第一代脫硫塔用一個塔同時進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