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對刑事政策與刑事審判良性互動的思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對刑事政策與刑事審判良性互動的思考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國情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經(jīng)濟社會迅猛發(fā)展,法治進程縱深推進,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日益提高,對刑事審判期盼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陳舊的刑事審判價值取向在刑事審判法官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全新的刑事政策價值理念尚未能夠對刑事審判價值取向發(fā)揮指導作用,導致現(xiàn)行刑事審判存在令社會公眾不滿意的現(xiàn)象,甚至引發(fā)了社會問題。一方面,刑事被害人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缺失,導致新的社會矛盾加深。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了刑事被害人屬于刑事訴訟中”被遺忘的人”,在現(xiàn)行刑事審判中,刑事審判法官只是居中裁判,但由于刑事裁判結果直接關乎被害人的感受及利益,而現(xiàn)行刑事訴訟
2、制度又將被害人置于刑事裁判決策機制之外,故被害人常常因其意見未能得到充分闡述和應有的尊重,以及與審判機關溝通不暢對刑事裁判誤解誤讀而產(chǎn)生不滿。如此一來,原有的矛盾不但沒有化解,反而使矛盾疊加,甚至原本居中裁判的審判機關無意間轉變?yōu)楸缓θ藸罡娴膶ο?,成為新的矛盾沖突一方,被害人申訴、上訪、鬧訪已成為常態(tài)(1)。另一方面,刑事審判庭審量刑程序的缺失,被告人權益的保障及量刑的公正性和刑事裁判的公信力遭社會質疑。長期以來,由于受”重定罪、輕量刑”、”重實體、輕程序”等陳舊觀念的影響,量刑程序問題一直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我國1979年和現(xiàn)行的刑事訴訟法均沒有對量刑程序予以規(guī)定,現(xiàn)階段受到各地人大、黨委和輿
3、論密切關注的大部分刑事上訴、申訴、上訪案件都與量刑有關,造成了涉案被告人及其親屬的不滿,甚至與社會對立,而且引起社會公眾對刑事審判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產(chǎn)生懷疑,進而影響黨的形象和權威。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由法律問題演變?yōu)樯鐣栴},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2)。一、以刑事政策的價值理念為指導,推進刑事審判方式改革,實現(xiàn)刑事審判”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價值取向。如何以刑事政策的價值理念為指導,推進刑事審判方式改革,實現(xiàn)刑事審判”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價值取向,已成為新時期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工作面臨的新課題。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只有充分發(fā)揚新時期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所追求的”國家、社會、個人利益并重”
4、的價值理念,才能實現(xiàn)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的公平正義。針對現(xiàn)在的刑事審判實際,推進刑事審判方式改革,勢在必行。1、建立被害人參與刑事審判制度,實現(xiàn)刑事審判所追求的”懲罰犯罪與保障被害人權益并重”的價值取向。
當今,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是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該刑事政策的實質內(nèi)涵充分體現(xiàn)了法治狀態(tài)下刑事政策所追求的”國家、個人、社會利益并重”價值理念。它是司法機關懲罰犯罪,預防犯罪、保護人民、保障人權、正確實施國家法律的指南,貫徹落實它是人民法院義不容辭的法律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人民法院現(xiàn)行的刑事審判方式嚴重阻礙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刑事審判方式改革是刑事審判實踐和變化了的刑事審判理論及刑事
5、政策的必然要求。從當今刑事審判的實踐情況看,在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條件下,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最突出的問題在于”寬”的適用與把握,其中難度最大、障礙最多的在于案件何以從寬并獲得被害人和社會的認同和理解。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被害人的認可及諒解是社會認同及理解的前提和基礎。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被害人是訴訟當事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依法有權參與法庭審理,參與證據(jù)調查與法庭辯論活動。建立被害人參與刑事審判制度,是法律的要求、刑事政策的召喚、時代的呼喚、人民的需求(3)。
只有以刑事政策所追求的”國家、個人、社會利益并重”的價值理念為指導,建立被害人參與刑事審判制度,才能形成被害人與審判機關的良性互動
6、,才能促進法治狀態(tài)下刑事審判所追求的”懲罰犯罪是前提,保障人權是關鍵,保護社會是根本”的價值取向的實現(xiàn)。具體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刑事審判機關能夠傾聽到被害人的訴求。獲得賠償和復仇是被害人參與刑事審判的心理動機,認真聽取被害人對所遭不幸的傾訴和對刑事裁判的意見,這既可以使被害人把積淀已久、壓抑在心的怨恨盡可能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得以釋放和緩解,從而以溝通獲得理解,以尊重贏得信任,又可以讓審判機關兼聽則明,采納被害人的合理訴求,避免裁判適當。另一方面,刑事審判機關能夠借助被害人參與刑事審判這一對話平臺,圍繞刑事審判所追求的”懲罰犯罪是前提,保障人權是關鍵,保護社會是根本”的價值取向,積極做好刑事政策
7、、法律的解釋宣傳工作。才能針對被害人的訴求、異議、顧慮和猜疑,幫助被害人正確認識理解案件涉及的法律和政策,引導被害人更加理性地參與訴訟活動,修正不合理的訴訟預期,以客觀理性的心態(tài)面對訴訟
結果,認同、理解、接受刑事審判機關作出的裁判。2、在建立被害人參與刑事審判制度的同時,構建相對獨立的量刑程序,才能實現(xiàn)刑事審判所追求的”懲罰犯罪是前提、保障人權是關鍵、保護社會是根本”的價值取向。我國長期以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