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4321

大?。?94.52 KB

頁數:14頁

時間:2024-09-04

上傳者:老李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頁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頁
資源描述:

《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湖南省岳陽市2024屆高三3月月考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3分,共7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發(fā)現(xiàn),在距今約7000年姜寨遺址的公共墓地里,沒有夫妻合葬墓,每個人都單獨地按輩分高低、血緣關系遠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順序埋葬。這反映出( ?。〢.舊石器時代的生產力狀況B.按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C.當時氏族聚落的社會風貌D.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已經具備2.春秋時期外交“是循著由重視道德的作用,而趨向重現(xiàn)實的利益;由崇尚禮、信,而趨向詐偽和計謀的軌跡發(fā)展的”。這一變化(  )A.使列國間利益沖突加劇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C.體現(xiàn)了儒法勢力的消長D.是應對時局的必然選擇3.在成都至昆明出緬甸達印度途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許多佛教遺物。其中,在巴蜀地區(qū)的樂山、彭山一帶有著東漢時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風格較濃厚,而這些造像在當時的北方地區(qū)尚未發(fā)現(xiàn)。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來說明( ?。〢.佛教在東漢盛行于四川B.文化重心轉移到南方C.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D.北方佛教漸趨本土化4.《通典》記載,唐初大理地區(qū)“頗解陰陽歷數……以十二月為歲首”。伴隨唐和南詔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時期,南詔境內已普遍行用以正月為歲首的唐歷。這一變化( ?。〢.有利于邊疆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B.促進了漢藏之間的文化交流C.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維護了中央政權的統(tǒng)一安定5.下表為《通典·食貨七》所記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與唐肅宗乾元三年戶口數的變化。它反映出當時(  )?天寶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戶管戶總數89,141,7811,933,174課戶5,349,280758,582不課戶3,565,5011,174,592口管口總數52,919,30916,990,386課口8,208,3212,370,799不課口44,700,98814,619,587A.地主豪右公開隱匿大量人口B.賦役制度改革勢在必行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眾多藩鎮(zhèn)迅速擺脫中央控制D.土地兼并現(xiàn)象日趨嚴重6.制作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是李同學在閱讀《宋史》某位人物傳記時自制的人物大事記時間軸,蘇軾曾評價該人物為“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后,憂在人先。經天緯地,闕謚宜然。賢哉斯詣,軼后空前?!毕铝惺录锌梢粤腥朐摃r間軸的是(  )A.真宗景德元年,訂立澶淵之盟B.仁宗皇佑元年,創(chuàng)設族內義田C.高宗紹興十年,領兵北擊金軍D.神宗熙寧二年,推行青苗之法7.明朝建立之初,推行戶貼制度?!睹魈鎸嶄洝分杏涊d:“今天下已定,而民數未核實,其命戶部籍天下戶口,每戶給以戶帖?!毕聢D為徽州府祁門縣汪寄佛戶帖,刊印了朱元璋的圣旨,還登記了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地、房屋等項內容。對兩則材料說法正確的是( ?。〢.實錄為正史,記載的內容更加真實可信B.戶帖為第一手史料可直接還原全部事實C.兩則史料均是口述史料,更具有歷史真實性D.兩則史料可以互證明朝初年實行的戶籍制度8.17世紀后期,廣東人鄚玖率族人南遷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經營為富庶的小邦(亦稱“港口國”)。乾隆年間官方文獻評價其“宮室與中國無異,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風俗重文學,好詩書……子弟皆彬彬如也”。這體現(xiàn)了(  )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清朝開明的民族文化政策B.雙方對中華禮教的認同C.宗藩朝貢體系的深入發(fā)展D.移民社會呈現(xiàn)多元色彩9.甲午戰(zhàn)爭后,清廷多次大量舉借英鎊、法郎等外債,用以籌措賠款。面對國際銀價下跌的趨勢,有官員上書提出,“借款一項,吃虧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無形之中”,中國應鑄造自己的“英鎊”和“先令”。這一觀點提出的原因是( ?。〢.幣制差異加劇了債務危機B.通貨膨脹導致國家財富流失C.清朝的貿易逆差不斷增加D.列強資本輸出威脅民族工業(yè)10.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指出:“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近代以來,由“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認“道出于二”,進而衍化為以西學為基礎的“道通為一”。“道”從普適于“天下”(即全人類)的大方向,縮小為中西學區(qū)分下的區(qū)域成分,后再重新上升為“世界”通行的模式。這反映出近代中國( ?。〢.西學傳播渠道得以拓展B.思想從封閉走向開放的程度有限C.中西文化的競存與融通D.學習西方借助了已有的知識體系11.1921年6月,《共產黨》雜志指出:“所謂國會省議會縣議會,無一不演出種種怪狀丑態(tài),簡直到了末路了……試問南北各派政黨……(哪一派)擔當這改造政黨、改造政治、改造中國的大責任呢?”這一評論旨在強調( ?。〢.武裝斗爭是唯一的變革途徑B.中國革命現(xiàn)實的迫切需要C.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D.南北混戰(zhàn)造成了國家分裂12.下圖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次戰(zhàn)役形勢圖。該戰(zhàn)役( ?。〢.是國共兩黨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B.表明主戰(zhàn)場發(fā)生明顯變化C.結束了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D.由戰(zhàn)略防御轉向戰(zhàn)略反攻13.1951年,上海鐵路管理局按照鐵道部統(tǒng)一整頓職名的要求,修訂一批舊式職名,將雜夫役、小工等改為各種員、工,將舊社會各種“匠”一律改稱“工”,并修訂一些日、俄語等轉譯過來的職名。這一舉措( ?。┑?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適應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要求B.旨在清除帝國主義殘余勢力C.促進了對私營工商業(yè)的改造D.有利于塑造新型勞動者關系14.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時,全國有公私立的保育機構643個,收托兒童31794人。1951年各種類型的保育機構已有18940處(包括托兒所、幼兒園、保育院、幼稚園等),收容兒童共578988人,尤以農忙托兒所和工礦托兒所發(fā)展最快。保育機構的快速發(fā)展( ?。〢.有利于國家建設戰(zhàn)略的實施B.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C.有利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D.推進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15.1981年我國發(fā)行的國庫券(見下圖),總金額40億元,10年還本付息。國庫券是實物型的對內國債,一定條件下可以流通轉讓。1996年國庫券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國庫券的發(fā)行旨在(?。〢.調控計劃體制下的國家經濟B.提升城鄉(xiāng)居民的投資收益C.彌補經濟建設收支的不平衡D.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的貨幣形式16.1978年,全國社隊企業(yè)總產值只相當于當年農業(yè)總產值的37%左右。1987年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產值首次超過了農業(yè)總產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農村社會增加值的71.21%,且呈現(xiàn)出向工業(yè)小區(qū)和小城鎮(zhèn)集中布局的趨勢。這些變化( ?。〢.得益于基層民主的建設B.緣于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確立C.有利于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D.導致農業(yè)的基礎性地位改變17.1959年,美國學者薩繆爾·克萊默在其暢銷書中列舉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個“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學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農書”、最早的伊甸園、最早的文字肖像等。這一古代文明是(  )A.古代西亞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希臘18.古希臘雕塑在古典時期,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詩般的均衡和靜穆;在希臘化時期,則傳遞出強烈的悲劇色彩,隱喻著對命運無法抗拒的理解。這反映出古希臘雕塑( ?。〢.吸收多元文化不斷發(fā)展B.重視對民族情感的表達C.逐步反思奴隸制度弊端D.擺脫城邦制約自由創(chuàng)作19.從12世紀開始,西北歐出現(xiàn)一場廣泛的“拓殖運動”,被開墾的大量土地基本上是荒地、森林和沼澤,是封建地產范圍以外的土地,這些土地具有“私產”性質。據此可知“拓殖運動”( ?。┑?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促進了莊園經濟的瓦解B.引發(fā)了各國對土地的爭奪C.推動了商業(yè)資本的擴張D.增強了歐洲封建領主勢力20.到15世紀末,歐洲已有40多所大學,基本都設有四個學科:文藝、醫(yī)學、法律和神學。大學具有司法權,在經濟上不依賴于城市政府,在內部教師和學生對教學與各種事務進行管理。這表明,當時歐洲大學( ?。〢.設置了完善的課程體系B.擺脫了對封建領主依賴C.改變了科學的從屬地位D.推動了城市的自治進程21.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此書一經出版,就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有人贊譽道:“亞當·斯密博士就是牛頓,政治經濟學的牛頓?!边@是因為亞當·斯密的理論( ?。〢.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B.得到了充分的社會實踐證明C.有利于重商主義發(fā)展D.改變了人對經濟規(guī)律的認識22.19世紀上半期,亞洲地區(qū)民族解放運動處于自發(fā)斗爭的階段,屬于舊式的反抗斗爭。19世紀中后期,開始走上自覺的民族民主運動的道路,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更是走向大覺醒時代。以上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亞洲國家民族意識的高漲B.亞洲地區(qū)先進政治人物的推動C.亞洲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D.民主啟蒙思想在亞洲地區(qū)傳播23.村社是俄國傳統(tǒng)的社會基層組織,在該制度下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集體勞動平均分配產品。20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lián)部分領導人認為村社是抑制資本主義因素增長的重要力量;農民從個體私利出發(fā),擔心市場發(fā)展遭受富農剝削,不愿獨立生產經營。這可以用來解釋蘇聯(lián)(俄)( ?。〢.新經濟政策最終被廢止了的原因B.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符合傳統(tǒng)思想C.農業(yè)集體化快速推廣的主要原因D.計劃經濟體制得以確立的必要性24.有學者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xiàn)了史無前例的“史料大爆炸”,“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巨量史料展現(xiàn)在所有學者面前,不但能輕易查閱,而且能呈現(xiàn)史料之間的脈絡關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現(xiàn)在很短時間就能實現(xiàn)?!笆妨洗蟊ā钡某霈F(xiàn),主要得益于( ?。〢.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B.社會信息化進程加快C.文化多樣性得到維護D.史學理論取得了突破二、非選擇題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某學者在研究兩宋時期的經濟與社會知識內容時,擬定了如下目錄(部分):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碌碌有為”的宋人第一章北民南遷的耕耘——農業(yè)……第二章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業(yè)……第三章熙來攘往的賈客——商業(yè)貿易第一節(jié)互市貿易的商旅——榷場貿易第二節(jié)海絲之路的船舶——海外貿易第四章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經濟…………(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書籍(章節(jié))目錄的作用。(4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為《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歷史》一書擬定章節(jié)目錄。(要求:至少編寫三章,每一章需要有兩節(jié),合乎邏輯。)(1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據統(tǒng)計,世界農產品中食品的貿易數額,19世紀50年代約近400萬噸,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約為4,000萬噸,后來歷經兩次大戰(zhàn),大體上也還維持這個水平,只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詳見下表)。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農產品(食品)的出口額(單位:百萬噸)?1854—58年1884—88年1901—13年1924—28年1934—38年1952—56年1962—66年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玉米牛肉豬肉羊肉2.50.30.30.20.50.030.04—9.52.01.91.42.50.10.30.219.62.35.53.06.80.60.40.223.81.93.41.68.41.20.60.217.30.92.60.810.00.90.50.327.11.35.91.55.30.90.50.454.44.56.81.322.31.40.80.5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黃油總計0.033.90.117.820.338.70.441.50.633.90.443.30.692.6數據來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幾远瓙鸪馈掇r產品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材料二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經貿格局越來越趨向于多極化和區(qū)域化發(fā)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發(fā)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國間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到國際貿易市場,農業(yè)國際貿易發(fā)展也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態(tài)勢(詳見下圖)。(圖)1992—2020年主要經濟體農產品出口額占全球農產品貿易總額的比重數據來源:由聯(lián)合國UNcomtrade數據庫計算整理所得——摘編自呂屹云、方凱、許思源《近30年以來國際經貿格局變化和農產品國際貿易發(fā)展》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農產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擴大農產品出口提出一條合理建議。(8分)(2)根據材料二,任選上圖中一個國家(或區(qū)域)的數據進行解讀。(6分)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岳陽市2024屆高三3月月考歷史試卷答案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CDCABBDBA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DACCABAD題號21222324答案DCAB1.C【解析】據材料“公共墓地”“沒有夫妻合葬墓”“按輩分高低……埋葬”等可知,姜寨遺址的公共墓地里,沒有夫妻合葬墓,每個人都單獨地按輩分高低、血緣關系遠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順序埋葬,這種喪葬的習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氏族聚落的社會風貌,故選C項;姜寨聚落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存,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按血緣關系的遠近“埋葬”,不是“分配政治權力”,排除B項;姜寨聚落處于母系氏族社會,尚未產生貧富分化,一般認為“萬邦”時代,有些邦國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排除D項。2.D【解析】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據材料可知,春秋時期的外交由重視道德向注重現(xiàn)實利益轉變;由崇尚禮、信趨向詐偽和計謀的軌跡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割據爭霸,外交思想的轉變是應對時局的必然選擇,故選D項;外交思想的轉變是為了捍衛(wèi)國家利益,但不一定會加劇列國間的利益沖突,此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先秦時期,中國外交的思想、制度等方面開始萌芽,“外交思想日臻成熟”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儒家學派產生于春秋末期,法家學派形成于戰(zhàn)國時期,該變化不能體現(xiàn)“儒法勢力的消長”,排除C項。3.C【解析】據材料“在成都至昆明出緬甸達印度途中”并結合所學可知,此路線是西南絲綢之路;再據材料“有著東漢時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風格較濃厚”,可得商路的發(fā)展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選C項;材料只涉及四川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佛教遺物,不能據此得出佛教盛行于四川,此項以偏概全,排除A項;文化重心轉移到南方,是在南宋完成經濟重心南移以后,此項說法錯誤,排除B項;材料提及的是佛教在西南地區(qū)(南方)的傳播概況,且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主要是在唐朝時期完成的,排除D項。4.A【解析】據材料“南詔境內已普遍行用以正月為歲首的唐歷”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古代歷法中包含了氣節(jié)變化和農事安排,具有指導農民合理安排農業(yè)生產活動的作用,中晚唐時期,南詔境內普遍行用唐歷,以正月為歲首,這有利于指導邊疆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促進邊疆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故選A項;南詔位于中國西南地區(qū),現(xiàn)在的云南省。南詔的民族主要是彝族,與漢藏文化交流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歷法對南詔的影響,沒有唐朝民族政策的相關描述,此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中晚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現(xiàn)象嚴重,“中央政權的統(tǒng)一安定”與史實不符且與材料中的變化無關,排除D項。5.B【解析】據表格數據可知,與天寶十四年(755)相比,乾元三年(760)的不課戶、不課口數量大幅度減少,導致政府財政收入銳減,賦稅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故選B項;據所學可知,土地兼并會導致地主豪右公開隱匿大量人口,但是表格數據著重凸顯的是“不課戶”“不課口”數量減少問題,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安史之亂后,眾多藩鎮(zhèn)大都擺脫了中央控制,排除C項;土地兼并會導致“不課戶”“不課口”數量減少,但這僅是表格數據的表象所在,而不是問題的“本質”,并且表格數據還涉及了“管戶(或口)總數”“課戶(口)”,排除D項。6.B【解析】據材料“《宋史》”“樂在人后,憂在人先”可知,此人是范仲淹,他曾寫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生活在宋仁宗時代,曾在族內創(chuàng)設義田,賑濟族人,影響深遠,故選B項;宋真宗時期,力勸皇帝親征,為后來形成“澶淵之盟”奠定基礎的是宰相寇準,排除A項;高宗紹興十年,領兵北擊金軍的是岳飛,排除C項;神宗熙寧二年,推行青苗之法的是王安石,排除D項。7.D【解析】根據所學的史料的表現(xiàn)形式及價值可知,《實錄》屬于文獻史料、戶帖原件屬于實物史料,但兩者都是第一手史料,都涉及明朝初年的戶貼制度,因此兩者可以互證明朝初年實行的戶籍制度,故選D項;實錄是正史,但會受到皇權和史官個人因素的影響,所以實錄作為文獻史料,它記載的內容也不一定真實可信,排除A項;《實錄》與戶貼原件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都具有第一史料的較高價值,而“戶貼更有價值”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實錄是文獻史料,戶貼原件是實物史料,兩者都不是口述史料,排除C項。8.B【解析】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據材料信息可知,廣東人鄚玖率族人南遷至河仙地區(qū),乾隆年間官方文獻評價其服飾制度模仿明朝,重視文學,好讀書,這說明該地認同中華禮教,故選B項;材料并無有關清朝民族文化政策的信息,不能得出清朝開明的民族文化政策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中“港口國”與中國之間并無宗藩朝貢關系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強調廣東人率族人遷到河仙地區(qū)后,在新的地區(qū)仍保留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和禮儀,并非“多元化”色彩,排除D項。9.A【解析】據材料“面對國際銀價下跌的趨勢”可知該觀點認為當時國際社會白銀價格下跌,而我國如果繼續(xù)使用白銀借債必然需要支付更多的白銀成本,加劇已有的債務危機,故選A項;材料中白銀價格下跌是國際銀價波動的產物,并非國內出現(xiàn)了通貨膨脹,排除B項;材料并未具體說明當時對外貿易的進出口數額,無法得出“貿易逆差”的結論,排除C項;清廷不會站在民族資產階級的角度考慮借債問題,而且材料只是強調改變貨幣支付形式,并不否定對外借債的行為,排除D項。10.C【解析】據題干“道一而已”“道出于二”“道通為一”等內容及所學可知,隨著西學傳入中國,“西學”成為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不同的思想觀念,出現(xiàn)“道出于二”現(xiàn)象,隨著西學在中國的不斷傳播與發(fā)展,“中學”與“西學”逐漸走向融通,出現(xiàn)“道通為一”現(xiàn)象,據此可知,這反映出近代中國中西文化的競存與融通,故選C項;題干述及了西學在中國的傳入、傳播與發(fā)展,但是并沒有述及其“傳播渠道拓展”問題,排除A項;題干主要述及近代中國“中學”與“西學”的不斷融通,而不是“程度有限”,排除B項;據題干“衍化為以西學為基礎的‘道通為一’”可知以“西學”為基礎,而不是“借助了(中國)已有的知識體系”,排除D項。11.B【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1921年《共產黨》雜志強調當前的國會省議會縣議會存在種種問題,南北各派政黨無法解決中國實際問題,即強調無產階級面對現(xiàn)實情況應當發(fā)揮作用——建立中國共產黨,即中國革命現(xiàn)實的迫切需要,故選B項;“唯一”一詞過于絕對,排除A項;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排除C項;材料強調南北各派政黨不能肩負重任,并無南北混戰(zhàn)的信息,排除D項。12.C【解析】據材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戰(zhàn)役形勢圖”“湖口”“江陰”等并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zhàn)線上,分三路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迅速突破長江防線,23日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故選C項;戰(zhàn)略決戰(zhàn)包含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地理位置與進軍路線都與題干圖片不符,排除A項;解放戰(zhàn)爭沒有主次戰(zhàn)場的問題,排除B項;由戰(zhàn)略防御轉向戰(zhàn)略反攻的標志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品”字進軍,渡過黃河,地理位置與進軍路線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13.D【解析】據材料“將舊社會各種‘匠’一律改稱‘工’”可知職名的更改實際上代表了舊社會不平等的勞動關系的瓦解,突出強調工人階級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塑造新型的勞動關系,故選D項;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開始于1953年,排除A項;帝國主義在華殘余勢力主要是指外資企業(yè)、買辦和不平等的特權關系,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排除B項;我國對私營工商業(yè)的改在主要體現(xiàn)在生產資料所有制從私有變?yōu)楣校毭母淖儾簧婕八兄频恼{整,排除C項。14.A【解析】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據題干可知,在建國之初,為了能讓更多的女性參加到工農業(yè)生產建設中去,開辦了許多保育機構,尤其是“農忙和工礦托兒所”發(fā)展最快,據此可知,保育機構的快速發(fā)展有利于國家建設戰(zhàn)略的實施,故選A項;據所學可知,1949到1952年是我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尚處于過渡時期,其社會性質還屬于新民主主義社會,排除B項;保育機構的招收對象是兒童,并不能擴大為“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并且保育機構的主要任務是照看兒童,而不是“教育”,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照看兒童并不屬于“社會保障體系”的范疇,排除D項。15.C【解析】據材料“國庫券是實物型的對內國債,一定條件下可以流通轉讓”可知國庫券在性質上與國債具有一致性,是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募集資金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平衡國庫財政收支平衡,故選C項;“1981年”說明當時改革開放已經開始,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被突破,排除A項;國庫券是國家募集資金用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也并非用于居民投資,而且投資收益也不高,排除B項;國庫券只是一種債務關系的憑證,不屬于貨幣的范疇,排除D項。16.C【解析】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產值不斷增長,直到超過農業(yè)總產值,其增加值達到農村社會增加值的71.21%,呈現(xiàn)出向工業(yè)小區(qū)和小城鎮(zhèn)集中布局的趨勢,這有利于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故選C項;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才起步的,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是在1992年,而農村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大力發(fā)展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所以B項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農業(yè)始終在國民經濟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不會因為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產值的提高而改變,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17.A【解析】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最早的學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倫時期,當時的學校被稱為“泥板書館”,因為大多數的知識都是記錄在泥板上的;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亞流行數千年;最早的伊甸園指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等等,因此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亞,故選A項;古代埃及文明成就主要有象形文字、莎草紙、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太陽歷、醫(yī)學與建筑技術等,與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項;古代印度文明成就主要有社會等級制度、文學與藝術、宗教與建筑藝術等,與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項;古代希臘文明成就主要有政治制度、文學與戲劇、歷史學、雕刻、繪畫、哲學、科學與體育等,與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項。18.B【解析】從古希臘雕塑在古典時期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詩般的均衡和靜穆,轉變?yōu)樵谙ED化時期傳遞出強烈的悲劇色彩,隱喻著對命運無法抗拒的理解,可以看出這是對民族情感的變化的反映,故選B項;古希臘雕塑在古典時期與希臘化時期的表現(xiàn)并未顯示出吸收多元文化的特征,此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題干沒有提及奴隸制相關概況,古希臘雕塑的變化并不能反映出他們對奴隸制度弊端的逐步反思,排除C項;雖然古希臘雕塑家們在創(chuàng)作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古希臘雕塑的發(fā)展并沒有完全擺脫城邦的制約,且題干并未給出相關信息,排除D項。19.A【解析】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據材料“封建地產范圍以外的土地,這些土地具有‘私產’性質”可知,大量土地的開墾使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受到沖擊,這促進了莊園經濟的瓦解,故選A項;“拓殖運動”是在西北歐內部進行的,不屬于領土爭端,“引發(fā)了各國對土地的爭奪”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中的“拓殖運動”有利于農業(yè)的發(fā)展,材料沒有涉及商業(yè)資本的描述,“推動了商業(yè)資本的擴張”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大量“私產”出現(xiàn)使封建領主勢力受到削弱,而不是增強,排除D項。20.D【解析】據材料“大學具有司法權,在經濟上不依賴于城市政府”、“在內部教師和學生對教學與各種事務進行管理”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歐洲大學具有對內事務獨立管理的權力,能影響城市的自治,推動了城市的自治進程,故選D項;教授的學科只有四個,無法完全覆蓋所有的課程,因此無法證明歐洲大學設置了完善的課程體系,排除A項;雖然大學在經濟上獨立于城市政府,但并沒有明確提到已經完全擺脫了對封建領主的依賴,且與中世紀歐洲事實不符合,排除B項;題干中并沒有提到任何關于科學地位的信息,無法證明歐洲大學改變了科學的從屬地位,排除C項。21.D【解析】據材料“亞當·斯密博士就是牛頓,政治經濟學的牛頓”可知,牛頓的經典力學改變了人們對宇宙和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認識,而亞當·斯密是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它的理論改變了人對經濟規(guī)律的認識,對于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故選D項;亞當·斯密的理論屬于經濟理論,與資產階級革命關聯(lián)不大,且此時英國已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排除A項;據材料“此書一經出版,就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可知,《國富論》改變了人對經濟規(guī)律的認識,尚未得到了社會實踐證明,“充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亞當·斯密的理論有利于自由主義的發(fā)展,排除C項。22.C【解析】亞洲地區(qū)的民族解放運動從自發(fā)斗爭走向大覺醒時代是在19世紀中后期,主要原因是亞洲國家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和不斷發(fā)展,也就是亞洲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得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從而推動民族民主運動不斷發(fā)展,故選C項;無論是自發(fā)斗爭還是自覺斗爭,都是在民族意識高漲的背景下發(fā)生的,所以A項不是上述變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項;亞洲地區(qū)先進政治人物是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出現(xiàn)的,所以C項比B項更確切,排除B項;民主啟蒙思想在亞洲地區(qū)傳播也是建立在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基礎上,所以D項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項。23.A【解析】結合“20世紀20年代中期”可知,當時實行新經濟政策,在堅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貨幣等關系,通過恢復資本主義來促進社會主義發(fā)展,部分蘇聯(lián)領導人認為村社抑制資本主義因素增長,農民看重個體私利,不利于農業(yè)發(fā)展,即不利于新經濟政策推行,可以用來解釋即新經濟政策最終被廢止了的原因之一,故選A項;1921年停止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排除B項;農業(yè)集體化快速推廣的主要原因是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排除C項;蘇聯(lián)確立計劃經濟體制的原因是面臨帝國主義國家保衛(wèi)威脅之中,為迅速實現(xiàn)工業(yè)化,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D項。24.B【解析】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據材料“史無前例的‘史料大爆炸’......能輕易查閱......能呈現(xiàn)史料之間的脈絡關系......很短時間就能實現(xiàn)”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移動通信等技術迅猛發(fā)展,使人們可以輕松了解社會動態(tài),與外界溝通更加方便,故選B項;“史料大爆炸”主要得益于科技革命提供的技術支撐,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是“史料大爆炸”出現(xiàn)的物質條件,這與題中主旨不符,排除A項;“史料大爆炸”的涵義是人們獲取史料知識的速度和質量得到了提升,文化多樣性得到維護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據材料“巨量史料展現(xiàn)在所有學者面前,不但能輕易查閱,而且能呈現(xiàn)史料之間的脈絡關系”可知,學者獲取的是史料的直接信息,并未顯示形成理論,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25.(14分)作用:(4分)導讀功能:展示書籍的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思路;幫助讀者快速了解其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提綱挈領:引導讀者快速掌握書的核心內容;檢索功能:幫助讀者快速記憶和檢索,提高閱讀效率;調動興趣:目錄設計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等。(任意答出其中兩點得4分,言之有理也可)目錄:(10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史:1840—1912年)第一章天朝的危機與政治轉型第一節(jié)西方的侵略———海陸邊疆危機的加劇第二節(jié)人民的反抗———社會下層的反抗斗爭第三節(jié)師夷之長技———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第二章經濟近代化緩慢轉型第一節(jié)傳統(tǒng)農耕文明受到沖擊第二節(jié)民族工業(yè)的艱難起步第三節(jié)外來商品和資本涌入第三章西學東漸的深入第一節(jié)開眼看世界第二節(jié)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第三節(jié)維新思潮興起與發(fā)展第四節(jié)三民主義救中國第四章外交制度的轉型第一節(jié)宗藩外交解體第二節(jié)外交近代化起步首先,形式上至少編寫三章,每一章下至少需要有兩節(jié);(2分)其次,目錄編寫須符合邏輯,選擇內容須緊扣“變”字,從政治、經濟、思想、外交、軍事、教育、科技等角度進行闡述;(至少三個角度,每個角度2分,共6分)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最后,體現(xiàn)一定編寫體例或原則。(2分)言之有理即可,其他從列強侵略的加劇或侵華史、人民的反抗斗爭或抗爭史、國家出路的探索或探索史等角度進行編寫也可以。26.(14分)(1)因素:工業(yè)革命;交通通訊發(fā)展;世界市場的形成;食品保存技術的進步;世界大戰(zhàn)等。(每點2分,任意3點即可,共6分。)合理建議:合理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發(fā)展優(yōu)勢產業(yè);提高農業(yè)科技和機械化水平,降低成本;保持應有的耕地面積等。(每點2分,任意1點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給分。)(2)解讀:①中國:中國農產品貿易持續(xù)穩(wěn)定向好(2分)。1992—2020年間,中國農產品貿易呈現(xiàn)出小幅波動中上漲趨勢,但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的比重并未發(fā)生顯著變化,呈現(xiàn)出溫和增長態(tài)勢(2分)。中國農業(yè)生產以小農經營為主,勞動力資源優(yōu)勢明顯;出口農產品在價格、產量上占據優(yōu)勢地位;中國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府大力扶植農產品出口貿易使得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持續(xù)穩(wěn)定向好。但由于我國農業(yè)現(xiàn)代科技水平較低,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較低;以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國際分工的不同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農產品成本上升,國際競爭力下降,使其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所占比重并未發(fā)生顯著變化,呈現(xiàn)出溫和增長態(tài)勢(2分,原因能說到一個層次即可給2分)。②金磚國家:金磚國家農產品貿易增長突飛猛進(2分)。1992—2020年間,金磚國家農產品貿易占比由4%增長到超過10%,逐漸超過了美國,接近歐洲,已成為能與歐美等發(fā)達國家一較高下的重要力量(2分),但金磚國家中南非由于耕地面積不足,自然資源匱乏,農業(yè)發(fā)展相對較弱,影響了金磚國家的整體農產品貿易(2分)。③美國:美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仍維持較高水平(2分)。1992—2020年間,美國農產品出口額占世界農產品出口額的8%—13.5%,在世界占有絕對的領先地位,此時世界農產品貿易格局表現(xiàn)為歐洲和美國雙雄爭霸的局面(2分)。雖然近30年時間里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的比重有所下降,但通過科學技術和專業(yè)化生產,依托現(xiàn)代化農業(yè)發(fā)展體系,使得美國農產品貿易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狀態(tài)(2分)。④歐洲發(fā)達國家:歐洲發(fā)達國家農產品貿易雖總趨勢下滑,但仍居首位(2分)。歐洲發(fā)達國家作為世界農產品貿易中心,全球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地,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所占比重自1992年后開始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此趨勢一直持續(xù)到2008年,2008年后開始止跌反彈,近幾年農產品貿易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的比重呈現(xiàn)出小幅波動中平穩(wěn)狀態(tài)(2分)。歐洲地形多為平原,且氣候適宜,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發(fā)達,雖然1992年后歐洲發(fā)達國家農產品貿易額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作為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地的核心優(yōu)勢地位還在,近幾年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呈現(xiàn)出溫和增長態(tài)勢(2分)。第14頁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熱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