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安湯治療消渴病氣陰兩虛夾瘀證30例臨床觀察

消渴安湯治療消渴病氣陰兩虛夾瘀證30例臨床觀察

ID:9633205

大小:48.50 KB

頁數(shù):2頁

時間:2018-05-04

消渴安湯治療消渴病氣陰兩虛夾瘀證30例臨床觀察_第1頁
消渴安湯治療消渴病氣陰兩虛夾瘀證30例臨床觀察_第2頁
資源描述:

《消渴安湯治療消渴病氣陰兩虛夾瘀證30例臨床觀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消渴安湯治療消渴病氣陰兩虛夾瘀證30例臨床觀察【摘要】目的:觀察消渴安湯治療消渴病的療效。方法:60例患者隨機均分兩組,治療組以益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活血化瘀為治療方法,藥用消渴安湯,對照組口服消渴丸。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結論: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關鍵詞】消渴.中醫(yī)藥療法;氣陰兩虛夾瘀;消渴安湯.治療應用消渴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由于陰虛火旺,既可傷陰,又可耗氣,最終導致氣陰兩虛,氣陰兩虛是消渴病病機的重要階段。氣虛運血無力,血流不暢而致血瘀;陰虛燥熱,津虧血少,

2、不能載血循經(jīng)暢行,也可導致血瘀,故氣陰兩虛、絡脈瘀結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機。針對消渴病臨床常見的氣陰兩虛夾瘀證,以益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活血化瘀為法,運用消渴安湯為主進行臨床治療,并配合其它綜合治療方法,取得了顯著的療效。1臨床資料病例選擇共60例,來源于長春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門診及住院病人,隨機均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0~65歲,病程半年~15年;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3~65歲;病程1~18年。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診斷標準:均符合中國醫(yī)

3、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1日出版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本)》,及1999年in后運動20min,午餐20min后運動30min,晚餐20min后運動40min。備注:①每日90min運動量以散步為主,勞累即刻休息,運動時間上不能超過5min。②尿檢中含蛋白者不吃豆制品,不運動,盡量臥床休息。③晚飯后4h睡覺。④服藥期間不吃蘿卜。對照組:口服消渴丸(廣州中藥一廠生產(chǎn)),(成分:葛根、地黃、黃芪、天花粉、玉米須、五味子、山藥、格列本脲),服藥方法:每日5粒,每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

4、3療效標準與結果3.1療效標準西醫(yī)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消渴?。ㄌ悄虿。┑寞熜卸藴?。顯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2h血糖<8.3mmol.L(150mg.dl),24h尿糖定量<10.0g,或血糖、24h尿糖定量較治療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150mg.dl),餐后2h血糖<10.0mmol.L(180mg.dl),24h時尿糖定量<25

5、.0g,或血糖、24h尿糖定量較治療前下降10%以上。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血糖、尿糖下降未達上述標準。證候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顯效:治療后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總積分下降≥70%。有效: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總積分下降≥30%。無效:治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證候總積分下降<30%。注:①單一癥狀統(tǒng)計亦可采用此法判定療效。②主癥、、+、-分值分別為6、4、2、0,次癥、、+、-分值分別為3、2、1、0。3.2治療結果見表1、表2。表1兩組病人中醫(yī)癥候療效比較

6、表2兩組病人糖代謝情況比較兩組相比,治療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4討論近年來,國內(nèi)外在糖尿病研究方面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臨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的代謝疾病,特點是慢性高血糖伴隨胰島素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中醫(yī)藥對于消渴病氣陰兩虛夾瘀證的防治,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改善脂質代謝,改善血液流變學等方面有著顯著的療效。消渴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由于陰虛火旺,既可傷陰,又可耗氣,最終導致氣陰兩虛,氣陰兩虛是消渴病病機的重要階段。

7、氣虛運血無力,血流不暢而致血瘀;陰虛燥熱,津虧血少,不能載血循經(jīng)暢行,也可導致血瘀,故氣陰兩虛、絡脈瘀結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機。南征教授主張應根據(jù)其病位,基本病理變化而立法組方,從散膏入手,注重培補先后天,以滋陰清熱為主,而將益氣、養(yǎng)陰、活血、生津、溫陽靈活貫穿始終。并特別強調(diào):滋陰重在滋腎之陰,以固本,益氣重在補脾胃之氣,顧護散膏以利散精,從整體上調(diào)節(jié)氣血陰陽的平衡。因此臨床常采用益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活血化瘀為治療大法。選用消渴安湯為主方,隨證加減。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