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登岳陽樓課件蘭》ppt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登岳陽樓(唐)杜甫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煙波浩淼洞庭湖登岳陽樓全景岳陽樓夜景初識杜甫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詩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現(xiàn)對人民的同情。2、憂國憂民,表現(xiàn)出深摯的愛國情感。3、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腐朽,表現(xiàn)強烈的憎惡之情。4、歌詠自然景物,抒寫親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面對煙波浩渺,
2、廣闊無垠的洞庭湖,繼而想起自己晚年依舊漂泊,國家也是多災(zāi)多難,不免悲傷感慨?!紕?chuàng)作背景〗找情感悲“悲”在何處己悲——國悲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擴了時空領(lǐng)域。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詩歌欣賞第一、二句是對句,雄厚有力,開門見山地直說過去只是聽說,今天終于登樓見到了?!拔袈劇薄敖裆稀北磉_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早聞洞庭盛名,早有渴望盡興一游的夙愿,然而無奈戰(zhàn)亂頻繁,身世漂蕩,到了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jié)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頷聯(lián)------側(cè)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寫洞
3、庭湖的佳句。頷聯(lián)是寫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第三、四句寫登樓所見,洞庭湖水劃分了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極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壯闊、無邊無際?!佰濉薄案 眱蓚€字煉得好,好在哪里?“坼”,分裂?!案 保∈幯?。廣袤數(shù)千里的吳、楚兩地就因為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宏麗。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宏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
4、千的畫面。頸聯(lián)------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第五、六句寫登樓所引起的個人身世之感,親朋音訊全無,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條孤舟。尾聯(lián)-----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第七句“戎馬關(guān)山北”又一轉(zhuǎn),這五個字的廣闊胸襟,與第三、四句的宏奇?zhèn)悮庀螅舷乱r托,十分相稱。詩的結(jié)尾,是說詩人憑闌干北望,不禁
5、聲淚俱下。這與詩的開頭“今”“昔”二字是照應(yīng)的。詩人昔日遠大抱負全成泡影,天下至今兵荒馬亂,因而只有老淚縱橫了。詩人在凄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種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凄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詩的意境從狹窄轉(zhuǎn)到寬闊,由個人的悲苦轉(zhuǎn)而想到國家的衰頹。由此可見,詩人總是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事為念,體現(xiàn)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關(guān)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詩歌意境十分寬闊雄偉,不僅表達了自己個人機遇的感傷,也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詩歌主題思想:《登岳陽樓》賞析探究討論一2、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zhuǎn)
6、入狹窄,聯(lián)系尾聯(lián),試分析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頷聯(lián)到頸聯(lián),詩的意境從寬闊轉(zhuǎn)到狹窄,但這兩聯(lián)是相輔相成的。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到尾聯(lián),意境又轉(zhuǎn)到寬闊,詩的前后相互襯托,全詩意境構(gòu)成一個整體。杜甫為什么“親朋無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為“戎馬關(guān)山北”。于是杜甫只能“憑軒涕泗流”了。詩人面對浩淼的洞庭湖抒發(fā)的是傷時憂世的感情?!兜窃狸枠恰焚p析探究討論二請將杜甫這首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說說它們同是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李白這首詩寫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陽時。開頭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
7、;接著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兒高飛,帶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銜來好月;然后浮想聯(lián)翩,在岳陽樓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最后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飄飄起舞,多么瀟灑自如。這首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快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實似夢幻的迷人境界。這個意境與杜甫《登岳陽樓》的沉郁悲壯有很大不同。在藝術(shù)風格上,杜甫的《登岳陽樓》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沉郁頓挫概括。李白這首詩用陪襯、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