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設(shè)計

《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設(shè)計

ID:34367461

大?。?9.5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03-05

《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資源描述:

《《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設(shè)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的及要求:????1、訓練學生借助注釋自己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掌握本課訓練重點中9個詞語的意義和4個詞的義項。????3、理解召公諫辭的明白透徹、深入淺出的特點,體會《國語》質(zhì)樸平實的語言特色。????4、使學生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點及難點:????1、召公諫辭的分析????2、兩處比喻的深刻含義;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課前預(yù)習:????1、借助注釋,閱讀課文,弄清課文大意;????2、熟讀課文,背誦召公的諫辭。????3、劃出不理解的字詞。???????????????????

2、????????????????????????????第一課時??????序:背誦上一課??????一、簡介《國語》?????《國語》的作者是誰,歷來沒有定論,相傳它和《左傳》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國語》的成書有一個過程,最初是左丘明傳誦,然后是時人傳習,最后經(jīng)列國之瞽史改編。潤色而成,時代大約在戰(zhàn)國初年?!秶Z》是我國最早的國別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八部分,記敘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東周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事件,全書似乎是編輯各國舊存的史料而成,采擇有多有少,

3、以《周語》的記載最祥備,其余各國所記,都是側(cè)重在某幾個人物和事件上,由于《國語》在內(nèi)容上比較接近《左傳》,又具有同樣的史料價值,所以《國語》又有《春秋外傳》之稱?!秶Z》的文字質(zhì)樸簡練,文學成就雖不及《左傳》,但也是先秦時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二、齊讀課文兩遍,正字正音。?????三、請同學默讀第一段,讀后質(zhì)疑。?????師點拔“謗”“堪”“以”“道路以目”????四、齊讀第二段。師生共同討論。?????1、請三位同學分別口譯三層意思。?????2、請其他同學糾正。?????3、師點拔“障壅訣導”;講解“瞽、史、師、螋、朦”????(師箴

4、:教參與課本對“師”的解釋不同)?????辯析“親戚”一詞古今的異義?????五、齊讀最后一段,注意“流”字一詞多義?????六、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一和練習二??????????????????????????????????????????第二課時?????一、分析第一段?????1、請找出描寫厲王的詞,分析厲王的性格特征????“虐、怒、殺”暴虐兇殘、殘忍昏庸????2、正由于厲王的行動,導致國人怎樣?從文中找出原句。?????謗王——道路以目?????3、由此可見國家處于什么形勢之中??????朝政混亂,君民尖銳對立?????4

5、、“國人莫敢言,國人真的沉默無語,俯首聽命了嗎?”?????沒有,而是即將“在沉默中爆發(fā)”,人民在沉默中孕育著反抗,這是高壓下的沉默,是火山噴發(fā)前的死寂。?????二、分析第二段?????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可見召公性格的又一什么特點???????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說蠢話的自鳴得意樣?????2、給召公的勸諫之辭分層,看說了幾層意思??????第一層:召公用概括性語句否定了厲王的弭謗措施?????第二層:具體論述怎樣對待民“謗”(怎樣“宣之使言”)?????第三層: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民謗”直接關(guān)系到國富民強的道理。??

6、???3、此段話中,兩處運用比喻,請同學們分析這兩段比喻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第一處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將泛濫成災(zāi),比喻防民之口國家必將成災(zāi)。以“川”喻“民之口”。?????第二處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來比喻“口之宣言”?!吧酱ā薄霸粞芪帧鄙a(chǎn)出人民賴以生存的“財用”“衣食”,可見“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說出國家政事的善敗好壞,推行人民認為好的,防范人民認為壞的,才是豐富財用衣食的關(guān)鍵,這是國家生死存亡,治亂興衰的大事。????4、這兩處比喻,分別從什么角度說明問題??????第一個比喻說明民“謗”不能消極

7、被動地“防”。?????第二個比喻說明“民”謗不但不能消極地“防”,還須積極主動地“宣”。?????前一層從消極方面打比方,后一層是從積極方面進行比喻,看似兩喻并列,實則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三、利用《簡筆與繁筆》中學過的知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具有什么特點?????(問題:“道路以目”中的“道路”和“目”是什么詞)?????言簡意賅,只有三句話。一句說厲王,一句說國人,末一句說明厲王和國人之間的矛盾終于爆發(fā),這中間有多少事情都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實的結(jié)避告訴了讀者,文章簡勁到無以復(fù)加,而讀來卻余味無窮。最后一段用語極為精煉,與第二段的反復(fù)闡

8、述相映襯,形成筆法上的鮮明對比。?????四、完成課后練習二,鞏固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五、總結(jié)文章的寫作特色???

當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yù)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luò)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