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職官制度的沿革

歷代職官制度的沿革

ID:44814706

大小:139.01 KB

頁數(shù):2頁

時間:2019-10-29

歷代職官制度的沿革_第1頁
歷代職官制度的沿革_第2頁
資源描述:

《歷代職官制度的沿革》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歷代職官制度的沿革夏、商、西周的設官夏朝的官僚機構已初具雛形(車正,牧正,庖正,軍隊·六卿,監(jiān)獄,樂官);商朝,由商王直接統(tǒng)治的中心區(qū)域叫內服,內服以外的諸侯統(tǒng)治區(qū)域稱為外服。在商朝,沒有五等爵制度;西周,內服的職官分為公、卿、事務官;外服被分封的諸侯,在爵位上有公、侯、伯、子、男,在自己的封國內按周王朝設立職官;另外還有監(jiān)國制度。東周春秋中央——執(zhí)政,司徒司空司馬等眾卿,內務官地方——國野制勛爵——卿、大夫作為爵稱戰(zhàn)國中央——以國君為首,下有將相分掌文武(楚國為令尹、司馬)地方——設置郡(守,

2、下設郡尉)縣(令),由國君任免官吏秦漢中央——三公九卿制、加官地方——郡(守)縣(令)制、東漢州郡縣勛爵——官秩以石區(qū)分;20等爵制度;服飾(冠綬、顏色)魏晉南北朝三國中央——魏國:設置丞相,總領百官;中書省、尚書臺、侍中寺(御史臺),初具三省制模型;蜀漢;孫吳地方——州(刺史/州牧)郡(太守)縣(令/長)三級兩晉南北朝中央——兩晉南朝:丞相/司徒,加“錄尚書事”領大權;“八公”虛銜;中書省、尚書臺(分曹)、門下省;北朝:三師、二大、三公、三??;御史臺地方——州(刺史/牧)郡(太守/尹)縣(令/

3、長)三級勛爵:魏晉:九品九等,六等及更多爵;北魏:九品30等,六等爵;北周:九命最高,五等爵;南北朝:勛十二轉隋中央——三省六部制、三師、三公【隋:內史(內史令)、門下(納言)、尚書(尚書令);八座;秘書省、內侍省;九寺五監(jiān);御史臺】地方——州縣二級,總管府,行臺省勛爵——職事官與散官;九品30階(官的品階);十一轉勛;九等爵制唐中央——三省長官為宰相;三?。褐袝?、尚書省、門下?。ㄊ讨校?;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尚書、侍郎)‘御史臺;九寺五監(jiān)地方——道(節(jié)度使)州縣二級(安史之亂);都督府;都護府

4、勛爵——職事官與散官;九品30階,文散官29階,武散官31階;十二轉勛;九等爵制五代十國中央——三省六部為主干,樞密院地位提高地方——州(刺史)縣(縣令)兩級;府宋中央——中書門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樞密院(樞密使,樞密副使)分掌政軍大權的二府制;三師三公,贈官;三省六部名存實亡后恢復;三司;臺諫地方——路(四個部門)州縣勛爵——九品29階(寄祿官、差遣制)遼金元遼:南北兩院(南北宰相)金:一省制;路(兵馬都總管)府(府尹)州縣四級制元:一省制,中書省總領朝政,樞密院、御史臺;宰相(左右丞相、

5、平章政事);行省【下有路(總管)府州縣】、行臺明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西周時周王下地位最高的是太師、太保、太宰。輔佐君王,統(tǒng)領百官,執(zhí)掌朝政,多有有威望的大貴族擔任。屬于“公”一級的職官。春秋時期,各國總領百官、主持朝政之官泛稱“執(zhí)政”。戰(zhàn)國,各國百官之長為“相”,亦作丞相、相邦、相國。秦漢時期,朝廷最高的行政長官是丞相三國時期設置丞相西晉至南朝,或設丞相,或設司徒,須有“錄尚書事”頭銜;北周初年,天官冢宰為總領。隋朝,三省長官為實際的宰相,因內書令與尚書令常不授人,后他官加“參掌機事”名號代宰相

6、之職。唐朝,左右仆射、中書令、侍中并為宰相,一般有數(shù)人擔任,有一位首席宰相,為“執(zhí)政事筆”,宰相們輪流擔任。德宗時一日一換。宋朝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二品”為宰相,“參知政事”為副宰相,辦公機構為政事堂或中書門下。元朝中書省長官中書令為虛銜,實際為左右宰相、平章政事為宰相。明朝,朱元璋撤銷丞相一職。處理軍務的機構五代十國時期,樞密院地位提高。后周規(guī)定,樞密院專管全國軍事,不管民政。宋代的樞密院是掌管全國軍務的最高機構,以樞密使、樞密副使為其長官,樞密院專管兵籍、虎符,又調動軍隊的權

7、力,須得皇帝批準。遼朝設有北樞密院,掌管全國軍政。金朝設置樞密院。元朝樞密院為全國最高軍事機構,皇太子擔任樞密使,為虛銜,實由樞密院副使擔任。明朝設五軍都督府,各設左右都督為其長官。掌管各地軍隊,雖統(tǒng)兵,但無調遣權。清朝雍正七年,為了及時處置清軍與準噶爾部軍情,在內廷設軍需房,直接轉達前線軍情及皇帝旨意,設立軍機大臣,后職權擴大為參與全部軍國大政。具有監(jiān)察職能的人或機構戰(zhàn)國時期國君的秘書長官開始具有監(jiān)察其他官員的職能,有的稱為御史。秦漢時期,御史大夫長官朝廷內外監(jiān)察,為全國最高的監(jiān)察長官。地方監(jiān)

8、察長官為刺史。三國時期曹魏以御史中丞為御史臺長。兩晉南北朝時期御史臺以御史中丞為長官,權利極大,震肅百僚。隋朝設御史臺,掌管對百官的糾察彈劾。與謁者、司隸臺合稱三臺。唐朝御史臺為最高監(jiān)察部門,設御史大夫一人為其首長。下設臺院、殿院、察院。三院分工明確宋代御史臺為最高監(jiān)察部門,設御史大夫一人為其首長,但為虛銜。下設臺院、殿院、察院。御史中丞為真正的長官,稱為臺長。金朝設御史臺為全國最高監(jiān)察部門。元朝御史臺為最高監(jiān)察部門,以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二人為長官。設殿中司、察院。其余各地由行御史臺負責。明朝都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