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古代詩歌鑒賞3》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高考專題輔導古代詩歌鑒賞之三制作:汪振學1鑒賞其表達技巧古代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比興、對比襯托、象征、虛實結合、動靜相映等;此外還有修辭方法的運用。制作:汪振學2表達技巧(I)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制作:汪振學3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臺后,“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愴涼意境,這意境引發(fā)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著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直接抒情
2、制作:汪振學4間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作者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發(fā)出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的感嘆。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制作:汪振學5間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制作:汪振學6樂(哀)景哀(樂)情《謝亭送別》唐代
3、謝諢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lián)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制作:汪振學7托物言志蟬虞世南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制作:汪振學8表達技巧(II)寫作技巧比喻、象征、夸張等烘托聯(lián)想和想象虛實結合用典制作:汪
4、振學9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實虛虛實結合制作:汪振學10雨霖鈴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制作:汪振學11閨意獻張水部朱慶馀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注釋]這是朱慶馀參加考試前呈獻給考官水部員外郎張籍,以試探底細的詩。比喻、象征、夸張等巧借新婦拜見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滿希望的心理,寫自
5、己應試前緊張而又希望得到賞識的心態(tài)。制作:汪振學12比喻、象征、夸張等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早春新葉萌發(fā),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fā)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的手,擺弄那富有靈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細葉的吧!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了,情感更濃郁了。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制作:汪振學13《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本詩運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寫人、寫自己。將物性與人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形象地表達了自己以石灰為榜樣的高尚情操。比喻、象征、夸張等制作
6、:汪振學14比喻、象征、夸張等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輕言托朋友,面對九凝峰?!?李白《箜篌謠》)用山峰來夸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制作:汪振學15烘托如《陌上?!分薪琛靶姓摺薄吧倌辍钡鹊姆磻獊砗嫱星亓_敷驚人的美貌;又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以物托人)。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
7、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制作:汪振學16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表達上增強藝術感染力。如不了解典故往往會影響對詩的理解,辛棄疾是個擅用典故的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連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宋文帝、佛貍、廉頗),都是京口這地方的歷史掌故,典故的思想與這首詩的思想性緊密相連。用典:使語言精煉,內容豐富。制作:汪振學17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