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先秦道家思想的廉政價值》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先秦道家思想的廉政價值探析摘要:先秦道家較早對廉政的內涵、重要性和實現路徑進行探索。他們認為,實現政治清明,達致長治久安是廉政的客觀要求;正確看待物質利益,協調公私關系是廉政的價值旨趨;能否妥善處理官民關系,做到清靜無為、與民休息是評價官員廉政與否的標尺;修身養(yǎng)德、節(jié)儉節(jié)欲是廉政建設的有效途徑,而加強官德建設、規(guī)范在上者的行為則是廉政建設的關鍵所在。關鍵詞:先秦;道家文化;廉政;價值過去學術界或者對傳統文化中可資借鑒的廉政資源重視和研究不夠,或者籠統地談傳統文化的廉政價值,對其中各個部分缺乏具體深入的探討。而在對先秦諸子廉政
2、思想研究中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平衡。關于儒家的研究很多,而關于道家的僅有兩篇,一篇是李書均2009年7月28日發(fā)表在《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的《老子思想中的廉政價值觀》,還有一篇是賴紅衛(wèi)發(fā)表在《衡水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的《孔子和老子廉政思想之比較》。與此同時,在對道家思想的研究中,對其有益于和諧社會構建、健康人格養(yǎng)成和個體心理調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剖較多,而對其有助于當前我國黨風廉政建設的價值則研究不夠,成果不豐。因此,挖掘先秦道家文化中有益廉政的寶貴資源,對深化傳統文化研究,推進我國當前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價
3、值和現實意義。一、先秦道家廉政思想的主要內容1、先公后私是廉政建設的核心內涵。對廉和廉政內涵的解讀是培育健康廉政文化,營造濃郁廉政氛圍的理論基礎,也是實現清明政治的必要前提。在中國歷史上,道家首先對廉政的內涵進行了探討?!傲北臼侵钙魑锏睦饨呛吞们暗倪吔?,因為有棱角,所以不易觸犯,有邊角,則方正不斜,用于人則指人的品行端正、剛直不阿,后有公正清白,不求不義之財之意?!冻o·招魂》中有“朕幼清以廉潔兮”,王逸注曰:“不求曰清,不受曰廉,不污日潔?!蔽鳚h韓嬰說:“廉者不求非其有”,意思是說凡是非自己所有的,或者非自己通過勞動獲得
4、的都是“不義之財”,都不應去追求。老子曾贊揚圣人道德高尚,“方而不割,廉利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憋@然,“廉”在這里指的就是要正確看待物質利益,合理處理人我關系、公私關系。對什么是廉政,老子雖沒有直接予以回答,但他對作為廉政的對立面——腐敗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認為,統治者為滿足自己奢靡生活而對人民橫征暴斂,把自己欲望的滿足建立在人民生活的痛苦之上,這不僅是不道德的,也是與廉政的本質背道而馳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他認為,那些不關心民眾生產,熱衷于奢靡生活,聚斂財富,滿足私欲的人是不配作
5、統治者的,簡直就是強盜,說:“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財貨有余,是謂盜夸”。莊子則通過對社會的批判,更加直接地表達了自己對“廉”的理解。他認為:“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也就是說,“廉”就是取利必須顧及他人,絕不能把自己利益的獲取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那種為了自己的享受而讓別人遭受痛苦的行為是完全違背“廉”的要求的。在莊子看來,當時社會之所以出現混亂不堪、紛爭不休的局面,就是因為一些人貪得無厭的緣故,“不足故求之,爭四處而不自以為貪;有余故辭之,棄天下而不自以為廉”。他批評當時的社會混亂狀況是“大道不稱,大辨不言,
6、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2、長治久安是廉政建設的現實追求。使江山永固,傳至千秋萬代是眾多統治者苦苦思索而無法解決的難題。王朝興衰更替的歷史充分說明,“官廉則政舉,官貪則政危”,廉政是實現政治清明的有效途徑,是維護政權長治久安的當然要求;腐敗直接削弱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并最終導致政權的衰亡。由于老子“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因此得以從歷史遞嬗中發(fā)現官員貪腐與王朝傾覆之間的必然聯系。他曾剖析腐敗對國家和官員自身的危害,指出為政者能否勤政廉潔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統治者如果為謀私欲而
7、置天下百姓于不顧,就必然會喪失民心,激化社會矛盾,從而動搖統治根基。老子對腐敗行為的抨擊和對廉政的贊美,表明了自己反對貪腐、崇尚清廉的原則立場,也反映了下層群眾對清明政治的渴求和向往。3、以民為本是廉政建設的價值旨趣。妥善處理官民關系、君民關系是統治者踐行廉潔從政宗旨的最好體現。老子強調要堅持廉政的價值導向,處理好公私關系,始終做到以民為本。他提出,“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認為統治者應順應民心,以民心為基礎,以民意為轉移,不以一己或少數人意志取代百姓意志,更不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人民身上。他把“慈”列為“三寶”之首,
8、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贝龋慈屎窈痛葠?,就是要對天下萬物及他人都保有一顆仁愛之心,像愛自己一樣去愛萬物和他人,反對對人民進行殘酷剝削。他還提出統治者應“善利萬物而不爭”即應使人民得到實惠,而不是與之爭利,說:“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