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醫(yī)學ppt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醫(yī)學ppt

ID:17851573

大小:4.68 MB

頁數(shù):62頁

時間:2018-09-07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醫(yī)學ppt_第1頁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醫(yī)學ppt_第2頁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醫(yī)學ppt_第3頁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醫(yī)學ppt_第4頁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醫(yī)學ppt_第5頁
資源描述: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醫(yī)學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微生物的感染與致病感染:病原微生物在宿主體內(nèi)與宿主防御機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一定的病理過程稱為感染。傳染:來自其他宿主的微生物感染。內(nèi)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感染的結局第一節(jié)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細菌感染(bacterialinfection):細菌侵入宿主機體后,進行生長繁殖、釋放毒性物質(zhì)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過程。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能使宿主致病的細菌;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并非所有細菌都引起感染極少數(shù)可致命的細菌大部分是非致病菌※正常菌群(normalflora)正常人的體表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著不同種類和數(shù)量的微生物。當人

2、體免疫功能正常時,這些微生物對宿主無害,有些對人還有利,稱為正常微生物群,通稱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鏈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類桿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綠膿桿菌、非致病性分枝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口腔甲,丙型鏈球菌類白喉桿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桿菌、梭桿菌螺旋體、放線菌、白念珠菌腸道大腸桿菌、產(chǎn)氣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厭氧性細菌真菌、乳桿菌,雙歧桿菌等陰道大腸桿菌、乳桿菌白念珠菌、類白喉桿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膚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白念珠菌丙酸桿菌、類白喉桿菌、非致病性分枝桿菌人體內(nèi)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結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桿菌尿道白色葡萄球

3、菌、類白喉桿菌、非致病性分枝桿菌腸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糞便涂片健康壯年糞便涂片健康中年糞便涂片※正常菌群的生理學作用生物拮抗營養(yǎng)作用免疫作用抑癌作用抗衰老作用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diào)1.微生態(tài)平衡(microeubiosis):是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與其宿主生態(tài)環(huán)境在不同發(fā)育階段的生理性組合的動態(tài)平衡。這種組合是一種在共同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正常微生物群與宿主所形成的相互依賴與相互制約的統(tǒng)一狀態(tài)。2.微生態(tài)失調(diào)(microdysbiosis)概念正常微生物群之間及正常微生物群與其宿主之間的微生態(tài)平衡,在外界環(huán)境影響下,由生理性組合轉變?yōu)榉巧硇越M合的狀態(tài)稱為微生態(tài)失調(diào)?!鶙l件致病菌

4、或機會致病菌機會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或條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在正常條件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條件下可引起疾病?!虏l件寄居部位的改變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調(diào)(dysbacteriosis)菌群失調(diào)癥或菌群交替癥(microbialselectionandsubstitution)二重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假絲酵母菌等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生物在宿主體內(nèi)定居、增殖并引起疾病的性質(zhì)。是質(zhì)的概念。毒力(virulence):指病原生物致病能力或致病性的強弱程度,是量的概念。(ID50、LD50)二、細菌的致病

5、機制細菌的毒力物質(zhì)細菌侵入的數(shù)量細菌侵入的部位侵襲力毒素莢膜粘附素侵襲性酶類外毒素(exotoxin)內(nèi)毒素(endotoxin)細菌生物被膜(一)侵襲力(invasiveness)是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膚、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機制,進入機體定居,繁殖和擴散的能力。1、黏附素黏附是引起感染重要條件菌毛粘附素細菌菌毛分泌并存在于菌毛頂端。大腸埃希菌的菌毛粘附素、淋病奈瑟菌菌毛粘附素。非菌毛黏附素G-菌外膜蛋白、G+菌細胞壁如A群鏈球菌的脂磷壁酸等可介導黏附。黏附細菌表面特殊結構、相關蛋白相互作用細胞表面受體adhesinEPITHELIUM上皮細胞receptorBACTERIUM黏附

6、可抗黏液沖刷,細胞纖毛運動和腸蠕動等清除作用,利于病菌定居。細菌的黏附能力與致病性密切相關。有利于細菌在宿主體內(nèi)的生存?;魜y弧菌粘附于人回腸粘膜細胞。2、莢膜莢膜本身沒有毒性,但是(1)抗吞噬作用(2)抗殺菌物質(zhì)(3)細菌迅速擴散3、侵襲性酶細菌胞外酶常見的有:(1)血漿凝固酶(Coagulase)(2)鏈激酶(Streptokinase)(3)透明質(zhì)酸酶(Hyaluronidase):或稱擴散因子(Spreadingfactor)透明質(zhì)酸酶等某些細菌具有較強的侵襲力,從而促進局部感染的擴散。例如A群鏈球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可產(chǎn)生透明質(zhì)酸酶分解細胞間質(zhì)透明質(zhì)酸、鏈激酶溶解纖維蛋白、

7、鏈道酶切斷膿液中高黏度的DNA鏈,從而利于在組織中擴散。5、細菌生物被膜細菌附著在有生命或無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細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主要是胞外多糖)共同組成的呈膜狀的細菌群體。4、侵襲素細菌在粘膜表面形成細菌的生物膜,有利于生存。定植圖為定植于靜脈導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掃描電鏡照片(×6000)。(FromLansingM.Prescottetal.Microbiology,5thEdition,McGraw-HillCompanies;2002:p92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