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2013年高一語文必修1學案(蘇教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2013年高一語文必修1學案(蘇教版) 【學習目標】 1.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通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了解人獲取教養(yǎng)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了解掌握閱讀現(xiàn)代文的一般步驟與方法?! ≌n時安排2課時 【課前學習】 1.作者作品 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他出生于德國西南部的小城市卡爾夫的一個牧師家庭,自幼在濃重的宗教氣氛中長大。1891年,他通過“邦試”,考入毛爾布隆神學校。由于不堪忍受經(jīng)院教育的摧殘,半年后逃離學校。這期間,他游歷了許多城市,從事過許多 1
2、0—2職業(yè)。 在比較廣泛地接受東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黑塞發(fā)表了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作品洋溢著對童年和鄉(xiāng)土的思念之情,充滿對大自然和人類的愛,同時也表現(xiàn)了青年人的精神苦悶與追求?! 〉谝淮问澜绱髴?zhàn)后,黑塞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學,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國的老莊哲學,并對榮格的精神分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試圖從宗教、哲學和心理學方面探索人類精神解放的途徑。這時創(chuàng)作了長篇《克努爾普》《德米爾》《荒原狼》等?!痘脑恰吩Z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 ?0世紀30年代后期
3、,法西斯在德國猖獗,黑塞陷入懷疑的絕望之中,他的《東方之行》正是這一時期追求與探索的結(jié)晶。新-課-標-第-一-網(wǎng) 黑塞被稱為德國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騎士,這說明,他在藝術(shù)上深受浪漫主義詩歌影響。他想念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由于受精神分析影響,作品著重在精神領(lǐng)域探索。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筆優(yōu)美而細膩?! ?946年作品《荒原狼》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chuàng)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薄 ”疚氖呛諣柭?黑塞有關(guān)讀書的一篇隨筆。文章認為讀書是獲得教養(yǎng)的
4、主要途徑,贊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們用心研讀經(jīng)典作品,在書籍中發(fā)現(xiàn)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yǎng)?! ?.赫爾曼?黑塞的中國情結(jié) 黑塞從青年時代開始,就對東方哲理情有獨鐘,《易經(jīng)》、《老子》、《道德經(jīng)》等讓他意亂情迷。黑塞一生致力于東方或中國研究。從1907年他為貝特格的《中國笛》所寫的書評算起,到1959年發(fā)表的《中國傳奇》為止,52年間,他對中國研究的成果不僅見于詩歌、小說、童話創(chuàng)作,而且還反映在傳奇、寓言、成語故事以及為中國哲學、文學的德譯本所寫的諸多書評或小品文中。1911年9月至12月,他游歷了印度、錫蘭(今斯里
5、蘭卡)、新加坡和蘇門答臘等地,由于“辛亥革命”他未能實現(xiàn)訪問中國的宿愿。雖然與中國擦肩而過,但他自認為,“亞洲之行最主要的、也許可以說最強烈的印象是中國人”,“和中國人比較,印度人的世界雖然色彩斑斕,卻一切全都分崩離析。在東方,唯一令人欽佩的是中國人”。他的小說《席特哈爾德》講的是一名印度佛教貴族的兒子是怎樣超然地尋找自己內(nèi)心的幸福和人生道路的故事。黑塞知道如何在凡塵世界中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在一個存在各種可能性的社會中,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因此重要的是正確認識自己的極限,毫無畏懼地走自己的路。他寫的是印度婆羅門教社會,但最后
6、卻“跑到中國”去了。他在作品快結(jié)束時寫道:“那人穿著印度服裝,他啟程時是婆羅門和佛陀,卻結(jié)束于‘道’。”有的西方評論家認為,黑塞在《席特哈爾德》中所寫的不僅是老子的學說,而且也向讀者展現(xiàn)了老子本人。《玻璃球游戲》里的中國長老是公認的黑塞自畫像,而那音樂大師更是老子的化身。然而,中國東方化畢竟只是黑塞的一種寄托,而黑塞始終是德國人,西方人。 3.字音 狹隘() 跋涉( ?。〕聊纾ā。┪拷澹ā 。┿蓿ā 。┖Α〕嗦懵悖ā。┞楸裕ā。』郑ā。┖辍∠玻ā。r髦(?。》偅ā。 ?.多音字 shuò
7、 鑰 藉 數(shù) shù shú 5.分辨字形 徑 銷 彩 蓬 脛 消 茶 篷 6.質(zhì)疑 【課堂學習】 1.第一部分第一段中,作者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目的不在于提高這種或那種能力和本領(lǐng)”,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作者認為閱讀不在于數(shù)量,說“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作者倡導(dǎo)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讀書觀?為什么通過讀書獲得教養(yǎng)要和“個性”、“人格”聯(lián)系在一起? 3.第二部分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詩人的
8、每一個詩篇,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xiàn)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 高一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