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目的論角度解析嚴復和林紓的翻譯策略的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從目的論角度解析嚴復和林紓的翻譯策略的論文 摘要:在翻譯活動中,翻譯目的直接影響著譯者對翻譯文本和翻譯策略的選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大翻譯家嚴復和林紓出于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改革社會思想的目的譯介外國作品,特別重視其中的思想性。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出發(fā)點,他們的翻譯在近代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啟蒙作用,也加快了中國現(xiàn)代化和融入國際體系的進程?! £P(guān)鍵詞:目的論;翻譯策略;歸化—異化;直譯—意譯;增添與刪節(jié);按語與評注;思想啟蒙作用 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的交流活動,具有很強的目的性,這里必然涉及到“為什么翻譯”的根本問題。對于具有歷史
2、使命感的翻譯家來說,只有明確了“為什么翻譯”這一根本問題才能解決“翻譯什么”的選擇,而這兩個問題一旦找到明確的答案,如何翻譯的問題便能在原則上得到解決。在這個意義上說,翻譯家的翻譯動機對他們選擇什么文本來譯,采取怎樣的策略來進行翻譯,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1] 中國近代翻譯史開始于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從這一時期開始了有目的、有系統(tǒng)地向國內(nèi)譯介各種外國作品。將翻譯置于文化的背景上考慮,我們往往可以看到翻譯活動(包括翻譯論述)帶有功利的色彩,受到時代亦即當時民族文化的制約。翻譯事業(yè)發(fā)達與否,也與翻譯的目的、社會反響,即文化上是否有此需要關(guān)系極大。[2]7
3、 一、理論探討 ?。ㄒ唬┕δ苤髁x翻譯目的論 功能主義的翻譯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德國的一些翻譯學者提出來的,開辟了在新的跨文化背景下翻譯研究的新視野。wwW.11665.cOm1971年,凱瑟林娜•萊斯(katharinareiss)在《翻譯批評的可能與限制》(possibilitiesandlimitationsintranslationcriticism)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論思想的雛形。她仍然堅持以原作為中心的等值理論,并指出理想的譯文應該從概念性的內(nèi)容、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上與原文對等。此后,她的學生漢斯•弗米爾(hansv
4、ermeer)擺脫了以原語為中心的等值論,創(chuàng)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論:翻譯目的論(skopostheorie)。他認為,翻譯活動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人類行為活動,而且是有目的性的?! ≥^之以前的等值翻譯理論,翻譯目的論注重的不是譯文與原文是否對等,而是強調(diào)譯文應該在分析原文基礎(chǔ)上,以譯文預期功能為目的,選擇最佳的處理方法。弗米爾認為,決定翻譯過程的首要因素是翻譯目的。目的決定了譯者必須清醒認識并選擇某一翻譯策略?! 「鶕?jù)弗米爾的分析,翻譯可能有三種目的:翻譯過程中譯者的基本目的;目標語環(huán)境中譯文的交際目的;以及使用特定的翻譯策略或翻譯程序的目的。但在一般情況下,目的
5、主要指譯文的交際目的。目的論共有三個法則: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和忠實法則。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目的決定手段(theendjustifiesthemeans)?! 】死锼沟侔?#8226;諾德(christianenord)在1997年出版的《目的性行為》(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一書中全面系統(tǒng)地整理歸納了功能派的各種學術(shù)思想。之前有一些學者指出“目的論”低估了原文在翻譯過程中的作用,并給譯者太多的自由。針對這些不足,諾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誠”(functionplusloyalty)原則。忠
6、誠是指譯者在翻譯互動行為中對參與各方所應負的責任,忠誠屬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guān)系范疇。譯者有協(xié)調(diào)原作者、發(fā)起人與譯語讀者關(guān)系的責任。作為對目的論的補充,功能加忠誠法則,要求譯者在翻譯行為中對翻譯過程中的各方參與者負責,竭力協(xié)調(diào)好各方關(guān)系。 “目的論”把翻譯從原語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譯入語的新視角來詮釋翻譯活動,為翻譯理論界帶來了一場新的革命。目的論對翻譯采取的是前瞻的態(tài)度,這樣的譯文在完成譯語情景中交際功能的同時,又符合各參與方的意愿。忠誠原則使得功能翻譯理論更趨完善?! 。ǘ┓g策略:歸化和異化 歸化(domestication)和異化(foreig
7、nization)是翻譯的兩個基本策略。根據(jù)德國神學家兼哲學家施萊爾馬赫(friedrichschleiermacher)的講演《論兩種不同的翻譯方法》(onthedifferentmethodsoftranslating),美國翻譯學者韋努蒂(lawrencevenuti)于1995年最先在翻譯研究領(lǐng)域提出這兩個翻譯術(shù)語。他在《譯者的隱身》(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書中認為,歸化翻譯策略是“采用民族中心主義的態(tài)度,使原語文本符合譯入語的文化價值觀,把原著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而異化翻譯策略則是“背離民族的壓力,接受原
8、語文本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