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

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

ID:21793204

大?。?62.50 KB

頁數(shù):60頁

時間:2018-10-20

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_第1頁
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_第2頁
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_第3頁
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_第4頁
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_第5頁
資源描述:

《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六章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與溝通原則傳播是公共關系的一個基本要素,公共關系的活動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組織與公眾進行信息傳播和溝通的過程。一、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一)、傳播的基本涵義其基本涵義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從傳播的內容來看,較為一致地認為信息是傳播的內容,是被傳播的對象。 第二,從傳播主體來看,人是傳播活動的主體。一是信息的傳播者;二是信息的受傳者。 傳播的定義:傳播是社會組織(傳播者)利用各種媒介,將信息或觀點有計劃的與公眾(受傳者)進行雙向交流的溝通活動。(二)、傳播的基本要素和隱含要素1.傳播的基本要素傳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信源(傳者

2、),即信息的發(fā)出者; 信宿(受者),即信息的接受者。信息,即傳播的內容和符號(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兩部分的綜合體,公共關系傳播的信息是廣義的包括情感在內; 媒介,原指中間物,這里指用以記錄和保存信息并隨后由其重現(xiàn)信息的載體; 信道,信息傳遞的途徑和渠道。 反饋,指受者對傳者發(fā)出信息的反應。2.傳播的隱含要素傳播的隱含要素指對傳播效果產生一定影響的因素,被看作公共關系傳播的“軟件”。 傳播的隱含要素主要有: ⑴編碼:信息的發(fā)出者根據傳播對象的特點,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把內容制成符號的過程。 ⑵譯碼:信宿收到信息后,將信息符號譯成自己理解的內容的過程。 ⑶干

3、擾:信息傳播過程中使信息失真的因素。 ⑷共同經驗:信源與信宿之間所具有的共同特點。 ⑸環(huán)境:一切傳播活動都在一定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同樣的傳播會取得不同的效果。(三)、公關傳播的特點作為公關傳播,就是公關主體為了實現(xiàn)特定的公關效益而有目的、有意識的進行的各種傳播方式的總和。比較公關傳播與新聞傳播、藝術傳播等傳播類型而言,公關傳播具有下列特點:1.勸服色彩濃厚2.充分利用接近性3.傳播媒介和渠道的多樣性4.周密的為公眾提供便于行動的信息(四)、傳播的類型根據人類傳播的發(fā)展過程,一般可將傳播分為四種類型:1.自身傳播自身傳播,也叫人的內

4、向交流,即傳播的“雙方”集于一身,本身內部進行的交流。這種傳播的特點是主我(I)與賓我(Me)之間的內向溝通。它是一切傳播的基本單位和細胞。自身傳播的特點:傳播量大內在形式交流基礎2.人際傳播人際傳播,指的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溝通交流。它是一種最常見、最廣泛的一種傳播方式。其表現(xiàn)形式分為面對面?zhèn)鞑ズ头敲鎸γ鎮(zhèn)鞑煞N。前者一般通過語言、動作和表情等媒介進行交流;后者主要通過電話、電報和書信等媒介進行交流。人際傳播的特點:對象明確近距離直接傳播簡便易行使用廣泛、頻繁3.組織傳播組織傳播,是指組織和其成員之間、組織和其所處的環(huán)境之間進行的溝通交流。組織

5、與其成員之間的傳播兩種形式:一種是職能傳播,其溝通方向是垂直溝通;一種是非職能傳播,其溝通方式是平行的橫向溝通。 組織傳播的特點是具有目的性和可控性。4.大眾傳播大眾傳播,指的是職業(yè)傳播者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將大量復制的信息傳遞給分散的公眾的一種傳播活動。大眾傳播的特點:受者廣泛、分散傳播者職業(yè)化借助人工媒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五)一般傳播過程的模式1.拉斯韋爾“五W模式”Who→SayWhat→Through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我們將此傳播過程用圖11-1表示。2.數(shù)學模式1949年美國信息學家C.

6、香農和W.韋弗在合著的《傳播數(shù)學原理》信源、發(fā)射器、信道、接受器、信宿、噪音反饋、噪源(干擾)我們將此傳播過程用圖11-2、11-3表示。3.系統(tǒng)模式1963年德國學者馬萊茲克提出的反映復雜社會傳播過程的模式。傳播者、傳播對象、傳播媒介在傳播過程中各自都受到來自許多方面的影響,三者之間也存在著復雜的交叉影響。我們將此傳播過程用圖11-7表示。(六)、公共關系傳播的模式1.兩級傳播模式意見領袖媒介受眾2.公共關系的開放系統(tǒng)模式組織的結構、計劃與項目期望與公眾的關系(目標和目的)公眾的知識、素質和行為反饋(有關與公眾關系的信息:預期與觀察)(外部:

7、維持或重新界定預期的關系)輸出(外部:針對公眾的行動與傳播)輸入(公眾采取的行動或關于公眾的信息)3.公共關系的雙向平衡-非平衡模式美國著名公共關系學者詹姆斯·格魯尼格在卡特里普開放系統(tǒng)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雙向平衡-非平衡模式。運用這個模式,傳播人員收集公眾關于組織管理層決策的信息,還要運用廣博的知識和對公眾的了解,對組織高層管理人士提出咨詢意見和操作傳播的方式,努力尋求對公眾與組織之間的沖突的化解,促進組織與公眾的互相理解。媒介:實現(xiàn)信息傳遞所需憑借的工具、方法、手段、技巧等的總稱。 傳播媒介:是人類用來傳播信息的工具(簡稱傳媒)。傳媒是聯(lián)絡傳

8、播主體與傳播對象的橋梁和中介,是信息內容的載體,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不同傳播方式之間的重要區(qū)別,就在于傳播媒介的區(qū)別。(七)、公共關系的傳播媒介一般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