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制 度 主 義 的 興 起 與 整 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制度主義的興起與整合摘要:在經濟分析的諸多因素中,對于經濟生活中制度的概念意義和實際重要性的正逐漸的提高,人們對制度的認識不斷深入,在新古典經濟理論之外,把制度作為經濟發(fā)展的“內生變量”納入經濟分析已經被普遍接受,這樣一種社會經濟分析在現(xiàn)代被稱作新制度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家在批判新古典經濟學家所使用的靜止的,機械的均衡研究方法只研究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外表的時候指出,正如社會經濟發(fā)展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均衡的常態(tài),經濟學應該研究的是社會經濟結構的歷史變遷與制度的演進,研究由于技術變化所致的社會、文化、心理、法律和組織形態(tài)的變遷,研究的應該是變化的過程,而不
2、是歷史的橫斷面,進而解釋這些制度的作用,和他們所適應的社會經濟關系,以及預測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方向等。關鍵詞:新古典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學,范式研究一、新古典經濟理論的缺陷與制度主義的興起制度主義經濟學的誕生,被認為是由于正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理論的理論假定與它的形式論證的范圍和方式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要了解制度經濟學的研究范式,必然不能不了解作為主流派的新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核心,通常由一系列與理性、知識、邊際、均衡和人類當事者有關的思想組成,主要包括:1、所有經濟當事者的理性的、最大化行為。這是因為這些當事者被假定為根據外部給定的偏好最優(yōu)化。2、沒有嚴
3、重的信息問題[1]。包括與未來有關的根本不確定性、對復雜世界的結構和參數的廣泛無知、以及個人對普遍現(xiàn)象認識的分歧。3、理論的焦點為趨向或達到了的靜止均衡狀態(tài),而不是整個歷史時期中的連續(xù)的轉變過程。但是,關于個人選擇和理性最大化這些核心的新古典結構,以及信息問題易于處理的連續(xù)假定,都已受到最近某些經濟理論發(fā)展的很大影響,如斯科特、威廉森、阿爾欽、西蒙等經濟學家的理論思想,盡管他們在對待主流經濟理論的態(tài)度和與主流經濟理論的距離方面存在差異,但他們還是存在許多共同的主題,他們普遍觀點包括:1、根據已知的或確定的選擇進行理性的最大化這一假定,日益被抨擊為過于狹窄和
4、簡單。這些批評有的是直截了當的,如指出取得相關信息費用的困難(威廉森),有的則比較激烈,甚至涉及比教深的信息和知識問題及理性本身的性質。2、在對新古典時間和均衡概念不同程度地日益感到不可逆返的同時,把經濟現(xiàn)象視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當事者在不可逆返的時間過程中學習的結果這種觀念,正日益加強,人們越來越把經濟現(xiàn)象看成是進化和動態(tài)的,而不是新古典經濟學所謂的均衡。3、對于經濟生活中制度的概念意義和實際重要性的認識,正在不斷提高。一種新觀念正在形成,即經濟協(xié)調不可能只是市場上的價格信號問題,而且還必須得到廣泛范圍的其他經濟的、社會的制度的支持。盡管后者有舊時盛行
5、的新古典的反對,但還是被看作是經濟研究的重要而理所當然的主題。正是對新古典經濟學基本理論假設和前提的質疑和否定,以及對新的因素如時間、信息、不確定性,以及非理性的考慮,才使得一種更加復雜但卻與現(xiàn)實更近的一系列經濟思想被提出來。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在經濟分析的諸多因素中,對于經濟生活中制度的概念意義和實際重要性的正逐漸的提高,人們對制度的認識不斷深入,在新古典經濟理論之外,把制度作為經濟發(fā)展的“內生變量”納入經濟分析已經被普遍接受,這樣一種經濟分析在現(xiàn)代被稱作新制度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理論之不同除了在假設前提及方法論[1]上背叛作為主流的個體主義、
6、理性、最大化思想外,分析工具也不同。新制度經濟學以制度、交易成本、產權、意識形態(tài)等分析取代了新古典理論對時間、均衡、價格機制及邊際的信仰。新古典經濟理論為了使復雜的世界便于認識和分析,把世界想象成只有大炮和面包,把市場想象成只有冰淇淋和蛋糕,制度主義者認為簡化世界的復雜性并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可行的辦法是通過制度行使一種簡化識別負擔(cognitiondask)的關鍵功能(制度經濟學,史漫飛,142頁)來解決問題。因為制度的一個功能就是使復雜的人際關系過程變得更易于理解和更可預見,從而不同個人之間的協(xié)調也就更易于發(fā)生。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人類思維方式
7、的成熟和進步。它通過制度這一中間變量來約束和簡化原來復雜的變量,而不是從復雜的變量中選取幾個代表性的變量。如果這一思維方式能為廣大經濟學家所接受,也許會有一場經濟學的革命隨之發(fā)生。我們可以想象,在社會的混亂和無政府狀態(tài)中,由于信息、監(jiān)督和執(zhí)行問題常常難以解決,勞動分工是不可能的,可靠的約定無法作出,人們相互淪為他人機會主義行為的囚徒而難以自拔。因此,略為思考一下,我們就能體會到制度對于化解變化莫測的社會關系所帶來的好處。制度使他人的反應更可預見,世界更加有序,從而使一個人更加容易與一個復雜的世界打交道,也使個人更加易于避免“超負荷識別”(cognitive
8、overload)。舒爾茨把制度定義為行為規(guī)則,這個定義已為制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