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質(zhì)疑

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質(zhì)疑

ID:28280086

大小:46.50 KB

頁數(shù):18頁

時間:2018-12-08

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質(zhì)疑_第1頁
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質(zhì)疑_第2頁
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質(zhì)疑_第3頁
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質(zhì)疑_第4頁
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質(zhì)疑_第5頁
資源描述:

《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質(zhì)疑》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的質(zhì)疑劉德良北京郵電大學文法經(jīng)濟學院教授  引起廣泛關注的所謂“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判決書已經(jīng)于12月18日公開宣布了,其庭審過程也通過了中國法院網(wǎng)進行了網(wǎng)絡直播。由于該案涉及到私法上的隱私權、名譽權等與憲法上的知情權、言論自由權的沖突問題,尤其是在立法模糊乃至缺失和理論上對隱私權認識存在分歧的情況下,人們原本對本案的判決充滿期待,希望它能夠在中國司法實踐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并對未來立法提供參考。從本案主審法官承認應該在言論自由與個人隱私權之間、道德與法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基本思路上來看[1],應該是值得推崇的。但

2、是,本案法官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對隱私與隱私權的理解上都存在片面性,其對言論自由與隱私權之間的具體關系的理解上與其試圖在言論自由與個人隱私權之間、道德與法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初衷存在著邏輯缺陷。換言之,按照其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對隱私與隱私權的理解,其關于言論自由與個人隱私權之間、道德與法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基本思路根本無法實現(xiàn)。另外,本案法官在界定隱私與隱私權的問題上還忽略了它與社會公眾的另外一種權利―――知情權的沖突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法律上的隱私.---對“人肉搜索”第一案判決的質(zhì)疑劉德良北京郵電大學文法經(jīng)濟學院教授  引起廣

3、泛關注的所謂“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判決書已經(jīng)于12月18日公開宣布了,其庭審過程也通過了中國法院網(wǎng)進行了網(wǎng)絡直播。由于該案涉及到私法上的隱私權、名譽權等與憲法上的知情權、言論自由權的沖突問題,尤其是在立法模糊乃至缺失和理論上對隱私權認識存在分歧的情況下,人們原本對本案的判決充滿期待,希望它能夠在中國司法實踐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并對未來立法提供參考。從本案主審法官承認應該在言論自由與個人隱私權之間、道德與法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基本思路上來看[1],應該是值得推崇的。但是,本案法官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對隱私與隱私權的理解上都存在片面性,其對言論自

4、由與隱私權之間的具體關系的理解上與其試圖在言論自由與個人隱私權之間、道德與法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初衷存在著邏輯缺陷。換言之,按照其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對隱私與隱私權的理解,其關于言論自由與個人隱私權之間、道德與法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基本思路根本無法實現(xiàn)。另外,本案法官在界定隱私與隱私權的問題上還忽略了它與社會公眾的另外一種權利―――知情權的沖突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法律上的隱私.---  隱私,作為一個在現(xiàn)代社會被使用最為廣泛的概念之一,認識上對其具體內(nèi)涵與外延卻存在很大分歧。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乃在于隱私至少有社會學、心理學、經(jīng)濟

5、學、法學和人們?nèi)粘I钪惺褂玫母拍?另一方面,隱私觀念還與地域、歷史、文化、民族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存在著地域、文化、民族傳統(tǒng)等許多方面差異。由此,人們常常是在不同的語境下使用這一概念的。從法律上看,目前國內(nèi)理論界也存在有分歧:有的認為,隱私是個人不愿為他人所知曉和干預的私人生活,它包括個人信息的保密、個人生活不受干擾、個人私事決定的自由三方面[2];有的認為,隱私又稱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寧不受他人非法干擾,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開等,它分為私人生活安寧、私人信息秘密兩類[3];也有的認為,隱私,又稱

6、生活秘密,是私人生活中不欲人知的信息[4];還有觀點認為,隱私,就是私生活,它相對于公共生活而言,是指與公眾無關的純屬個人的私人事務,包括私人的活動、私人的活動空間以及有關私人的一切信息[5]。有的認為,隱私是指不愿告人或不為人知的事情[6]。.---  盡管人們對隱私的認識存在分歧,但是,它們都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對隱私的界定是以個人主觀好惡、感受為依據(jù),而忽略了公共利益的關切。這種建立在個人主觀好惡和感受基礎上的隱私必然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按照這種觀念,法律上的隱私也必然是一個不確定的范疇,隱私權的范圍也就邊界不清。從法理上講,當法律賦予某

7、一主體權利的同時,也就是對他人行為自由的限制。而當社會公眾面對一個范圍不確定的隱私權時,勢必會動輒動被訴侵權,其行為也就沒有什么自由可言。實際上,目前這種主流觀點屬于深受歐盟影響的極端個人主義隱私觀之反映。歐盟此種隱私觀是在飽受二戰(zhàn)法西斯主義踐踏人權社會折磨后所作出的極端反映,即它是從一種極端走向另一種極端[7]!二是,這種隱私觀完全忽略了不同個人信息的本質(zhì)及其對主體的不同價值,忽略了不同個人信息對社會公眾知情權、言論自由、輿論監(jiān)督等公共利益的意義。按照這種隱私觀,一方面,面對個人言行嚴重違法或違反基本社會公德時,社會公眾的言論自由、知情權

8、等憲法權利基本上是一個空殼。另一方面,這種不加區(qū)分地把所有個人信息都視為隱私并納入到人格權或隱私權保護之下的做法客觀上對主體是有害無益的[8]。鑒于此問題與本文所討論的主旨關系不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