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根本 習慣要先行.doc

德育是根本 習慣要先行.doc

ID:28740244

大小:26.50 KB

頁數:10頁

時間:2018-12-13

德育是根本 習慣要先行.doc_第1頁
德育是根本 習慣要先行.doc_第2頁
德育是根本 習慣要先行.doc_第3頁
德育是根本 習慣要先行.doc_第4頁
德育是根本 習慣要先行.doc_第5頁
資源描述:

《德育是根本 習慣要先行.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德育是根本習慣要先行中國素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著稱于世,一直有著崇尚道德教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進入新世紀的重要時刻,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黨又提出了“科教興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方針,積極探索以德治國與科教興國相統(tǒng)一的新思路,那么“德”在“教”中到底處于什么地位,“德育”又應該從哪里入手呢?一、德育是根本“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德國近代教育家赫爾巴特明確指出:“教育的惟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一個概念之中——道德”。今天,隨著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學校教育已進入互聯網時代??萍冀逃趯W校教育課程中的

2、比重也越來越大,但世界一些有理性的教育家們都一致肯定道德教育在全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將“學會生存”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哲學加以提倡,強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重新強調教育的道德和文化因素”。《左傳》中說:“德,國家之基也”。從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的關系角度審視道德教育的基礎性、重要性,是許多教育學家的共同選擇。美國當代德育教育家里可納曾提出:“我們民主的奠基人認為,道德教育是我們民主社會得以存在的關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道德教育是共產主義等政治理想教育的基石”。他們的共同點在于,他們看到了政治教育必須建立在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道德教

3、育之上。就像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時期,統(tǒng)治階級對“孔孟”的極力推崇。從實踐的角度看,將道德教育視為教育的根本也是許多國家的選擇。美國品德教育學院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和編制過一套道德教育課程,通過10年在五大城市的試驗,在1986年正式使用,1990年美國多數公立學校開始開設此類課程。其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1、提高學生自尊心;2、加強學生的自律和自我修養(yǎng);3、提高學生進行決策,解決問題的能力;4、向學生傳授積極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亞洲,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國家一直在強調學校直接道德教育。以日本為例,日本現行的中小學課程中直接施行道德的課程就有道德課和特別活動時

4、間兩種形式。其中,小學、初中的道德課是每學年35課時,特別活動時間每年35——70課時不等;高中課程中道德教育納入公民課,占公民課總課時1∕3。此外,他們也同樣關注間接道德教育和隱性道德教育對學生道德教育發(fā)展的影響,他們強調全體教育工作者都應承擔道德教育的責任。做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我國就將“德才兼?zhèn)洹弊鳛橐粋€人奮斗的最終目的,也是評價一個人的最高標準。有關“德”的言辭更是數不勝數,“德高望尊,德薄望輕”教育人們要做一個高尚品德的人;“以德服人”更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部分人心目中“德”已被豐富的物質享受所代替,在學校教育中,應

5、試教育仍然普遍存在。唯一的直接道德教育課程思想政治課在許多學生心目中已走到了“豆芽課”的尷尬境地。從全球視野看,隨著道德教育危機的加深、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確立以及學校對于道德教育反思的深入,中學生道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二、當代中學生的特點中學階段,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道德教育最佳時期。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的高峰期,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外界影響。因此,中學生的道德教育應該作為重點來抓。作為中學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好學生的道德教育,首先就要了解當代中學生的特點。1、在市場經濟下,多元文化對中學生價值觀的影響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如決堤之水洶

6、涌而至,并不斷從物質、精神等層面沖擊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的成長階段,對外來文化的認知能力有限,加之當代中學生對我國國情和歷史認識不夠深刻,因而他們很難將外來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進行有效的結合,導致學生盲目向往外國的文化、生活。加之市場經濟帶來的物質發(fā)展,使得社會的金錢觀發(fā)生相當的扭曲,在相當大的范疇內,金錢成為社會事物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杠桿,這種價值觀念強烈的影響了整個社會,中學生自然也是如此?,F在的中學生比誰的零花錢多,比誰穿的衣服貴,比誰家的車更好等等,這些似乎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思考嗎!2、信息傳播方式多元所導致的不良影響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fā)展,

7、大眾傳播媒介逐漸現代化、大眾化、多樣化,這就為中學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廣泛的渠道。20世紀60、70年代,人們從廣播中獲取信息,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人們從電視中獲取信息,90年代后期至今,人們除了從廣播和電視中獲取信息,更主要的是從互聯網上了解世界。中學生更是互聯網上的“??汀薄S捎谛畔@取渠道的多樣化,中學生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了解了更多的社會知識。有些信息、知識和學校教育影響是一致的,這樣那些在學校外獲得的就能幫助和強化他們對學校教育的理解;反之,有些與學校教育的正面影響相互抵觸,這就導致學生產生懷疑心理,就會出現“誰是對的”的心理現象。這本是中學生的一種正常的

8、心理反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