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

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

ID:39128482

大小:427.50 KB

頁數(shù):16頁

時間:2019-06-25

上傳者:無敵小子
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_第1頁
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_第2頁
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_第3頁
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_第4頁
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_第5頁
資源描述:

《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混凝土結構地下室抗裂防滲方案1前言目前國內(nèi)外對地下室結構裂縫的控制尚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是國內(nèi)建筑業(yè)一直以來不斷探索的技術難題。為減少或消除地下室滲漏難題,系統(tǒng)分析研究了地下室的裂縫及滲漏原因,并根據(jù)該成果中的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了包括設計、材料、施工等方面的混凝土結構地下室抗裂防滲工法。結合設計、材料、施工技術等3方面,提出了防止混凝十結構地下室開裂及滲漏的綜合技術措施,可以有效解決地下室結構開裂及滲漏問題。2適用范圍適用于超長及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地下室工程,也可用于指導一般混凝土結構地下室工程的施工。3工藝原理在設計方面,利用后澆帶、膨脹帶、滑動層的原理減小超長混凝土結構的收縮應力,控制其裂縫;在材料方面,通過摻加粉煤灰、聚丙烯纖維、外加劑等措施,優(yōu)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水化熱,增強混凝土抗裂性能;在施工技術方面,形成包括鋼筋、模板、混凝土澆注等系統(tǒng)全面的抗裂防滲綜合施工技術,保證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4設計及構造要求4.1后澆帶、加強帶 1)后澆帶按作用分為3種:①后澆沉降帶解決高層主體與低層裙房的差異沉降;②后澆收縮帶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③后澆溫度帶解決混凝土溫度應力。2)設置及構造包括:①后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寬度宜為700~1000mm;間距應根據(jù)結構及結構約束條件確定,宜為30~60m。后澆帶設置還應與施工段劃分相結合;在間距允許的情況下,應避免在主樓設置,以利于各工序的穿插和工程進展。②后澆帶可做成平縫和企口縫;后澆收縮帶結構主筋可不斷開,如必須斷開時,主筋應焊接連接;沉降式后澆帶結構主筋應斷開,主筋應搭接,搭接長度≥45d。后澆帶部位鋼筋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加設附加鋼筋。③底板后澆帶可設計為下凹式,以減少清理難度,避免該部位滲漏。④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上,其強度等級應比兩側混凝土提高一個等級。3)澆注時間后澆帶混凝土的澆注時間應按照設計要求確定。如設計無要求時,收縮后澆帶混凝土一般在兩側混凝土澆注42d后方可澆注,沉降后澆帶混凝土應在相鄰兩側結構滿足設汁允許的沉降差異后方可澆注。4)膨脹加強帶①膨脹加強帶分為連續(xù)和間歇式兩種。連續(xù)式加強帶同其兩側的混凝土一次連續(xù)澆注完成;間歇式加強帶的混凝土在前一施工段混凝土澆注后,隨相鄰的下一施工段的混凝土一起澆注。②膨脹加強帶部位混凝土膨脹劑的摻量比其兩側混凝士高,帶內(nèi)混凝土強度比兩側混凝土提高一個等級。加強帶的間距應通過計算確定,宜在30~50m。③膨脹加強帶寬度一般為2~3m。連續(xù)式加強帶兩側掛密目鋼絲網(wǎng),網(wǎng)孔直徑≤10mm。加強帶中鋼筋配筋率宜提高10%~15%,伸入兩側混凝土各1m 。施工時,先確定膨脹加強帶的位置并掛上鋼絲網(wǎng),每隔200mm設置1根豎向?16鋼筋予以加固,其上下均應留出≥3cm厚混凝土保護層,鋼絲網(wǎng)應與上下層水平鋼筋及豎向加固筋綁扎或焊接牢固,加強帶構造如圖1所示。間歇式加強帶施工縫一側同后澆帶的構造,另一側同連續(xù)澆筑的加強帶。4.2止水帶為減少底板部位后澆帶清理難度,保證混凝土密實性,底板等水平結構的止水帶宜優(yōu)先選用緩脹型膨脹止水條;其他結構部位宜優(yōu)先選用鋼板止水帶。4.3墻體水平分布筋為了控制墻體結構因混凝土收縮而產(chǎn)生的裂縫,墻體水平分布筋除滿足強度計算要求外,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4%,水平鋼筋直徑不宜過大,間距不宜大于150mm,墻體中部水平鋼筋間距宜適當加密,間距不宜大于lOOmm,即水平筋應采用“細而密”的配筋原則。水平筋應設置于豎向鋼筋的外側。4.4混凝土強度等級為了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混凝土收縮,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超過C40,墻體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超過C45。摻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在征得設計同意的情況下,其強度可按照60d齡期評定。4.5防水材料地下工程防水材料主 要采用卷材和涂料防水兩大類。由于地下工程操作環(huán)境較差,因此應選擇易于操作和對基層條件要求低的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層應采用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涂料防水層應采用反應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目前應用效果較好的有聚氨酯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其中,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種新型防水材料,它的最大特點是施工方便、快速,可縮短工期,但涂刷完畢后須加強養(yǎng)護。4.6滑動層和緩沖層為了減少地基對底板的約束,從而減小混凝土底板內(nèi)的收縮應力,可在地基與底板之間設置滑動層和緩沖層。1)滑動層做法在防水層上滿鋪1層10~20mm厚的細砂作為滑動層,然后在滑動層上鋪設1層油氈隔離層,最后澆注細石混凝上保護層。2)緩沖層用于底板局部嵌入基底部位,如下返梁和集水坑的側面,其做法為在防水層和防水保護層間加設30~50mm厚瀝青木絲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固作用,釋放約束應力,如圖2所示。4.7外盲溝為降低地下室外側水位,以減少混凝土結構的水壓力,可在地下室底板外側設盲溝,并利用地勢走向和排水管道將水排出,其構造如圖3所示。也可采用盲溝結合集水井的方法,利用排水泵將水排出。 5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5.1工藝流程定位放線→墊層混凝土澆注→防水找平層施工→防水層施工→防水保護層施工→定位放線→底板鋼筋綁扎→底板模板支設→底板混凝土澆注→定位放線→內(nèi)外墻、柱鋼筋綁扎→內(nèi)外墻、柱模板支設→內(nèi)外墻、柱混凝土澆注→頂板模板支設→頂板鋼筋綁扎→頂板混凝土澆注→外墻防水及防水保護層施工→室外回填土→后澆帶清理及混凝土澆注→滲漏水處理→室內(nèi)土方回填。5.2操作要點5.2.1鋼筋工程1)鋼筋接頭形式鋼筋接頭形式主要有搭接、焊接、機械連接等,其中機械連接接頭性能可靠,施工方便快捷,直徑>20mm的鋼筋接頭應選用機械連接,機械連接中宜優(yōu)先選用剝肋直螺紋和鐓粗直螺紋連接方式,不宜搭接。2)鋼筋保護層地下室迎水面鋼筋保護層50mm,梁柱鋼筋保護層30mm,墻體鋼筋保護層為15mm。墻體保護層墊塊宜采用成品塑料墊塊,布置間距≤lm;底板宜采用新型水泥砂漿保護層墊塊;上返梁模板支架處應增設保護層墊塊。施工中應嚴格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尤其是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以保證混凝土自防水的質量。3)鋼筋綁扎鋼筋交叉點應全部交叉扣綁扎,火燒絲尾部要彎入鋼筋網(wǎng)以內(nèi),所有綁扎搭接處≥3個扣,且不得用斜扣,扎絲嚴禁與模板接觸。5.2.2模板工程 1)底板側模底板側模一般應根據(jù)防水材料種類來選擇。涂料類防水材料一般采用木模板,不宜采用鋼模板。卷材類防水材料應采用磚胎模,做法如圖4所示。2)上返梁模板為保證上返粱部位混凝土密實,可采用二次澆注,即先澆注底板混凝土,待其終凝并達到一定強度后,再行支設上返梁模板,該方法模板支設較簡便。若底板與上返梁一起澆注,則上返梁應采用吊模。3)外墻模板①外墻模板宜采用竹質膠合板,加固系統(tǒng)采用木方、鋼管、對拉螺栓以及鋼筋斜撐等。外墻模板及加固系統(tǒng)應通過計算確定具體尺寸。②對拉螺栓設置應進行計算,間距不宜過密,以減少外墻滲漏隱患。對拉螺栓中間設止水鋼片,尺寸≥80mm×80mm,厚度≥3mm,并應雙面滿焊。同時在墻體迎水面一側加設橡膠堵頭,在模板拆除后取出,沿凹槽底部將螺栓割除,凹槽處采用防水砂漿分層抹實。外墻模板如圖5所示。外墻模板也可采用新型工具式對拉螺栓,即預埋部分為一次性材料,緊固部分為可拆卸的周轉工具。③外墻模板的拆除 為保證對拉螺栓與混凝土結合牢固,避免對拉螺栓部位形成滲漏通路,應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約3d)后,方可松動對拉螺栓拆除外墻模板。為保證墻體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模板應7d后拆除。4)后澆帶模板①底板后澆帶模板不應采用鋼絲網(wǎng)加鋼筋支撐的形式,宜采用木模板。模板支設在鋼筋骨架內(nèi),其內(nèi)側按照止水條尺寸用木條留出凹槽。②外墻后澆帶模板為提前回填地下室外墻土方,加快工程進度,可采用磚模將外墻后澆帶封閉,也可采用鋼板。然后,在磚模外表面抹灰找平,并做防水層及砂漿保護層;③頂板后澆帶早拆模板體系為使后澆帶模板能與其他梁板模板同時拆除,以減少模板的占用量,提高材料的周轉使用率,后澆帶模板宜采用早拆模扳體系,即在后澆帶位置的大粱下設早拆柱頭,模板拆除后,仍保留支撐系統(tǒng)。5.2.3混凝土工程5.2.3.1混凝土澆注混凝土澆注應按設計后澆帶(加強帶)的位置分區(qū)流水施工,各區(qū)段混凝土要求一次澆注完成。1)底板混凝土澆注為提高混凝土泵送效率,避免出現(xiàn)冷縫,底板混凝土澆注宜采用“一個坡度、薄層澆注、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連續(xù)澆注方法。澆注時,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注上層混凝土,分層厚度宜控制在500mm內(nèi)。每個澆注帶前后各布置2道振動器,第1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點,保證上部混凝上振實;第2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處,保證下部混凝上密實。為防止混凝土 集中堆積,先振搗出料口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再全面振搗。按已引測的標高控制點,嚴格控制混凝土頂面標高和表面平整度。用刮尺將混凝土表面刮平后,再用長木抹子抹壓;混凝土初凝前再進行二次抹壓,以防止產(chǎn)生塑性裂縫。2)上返梁及底板上返部位混凝土澆注為保證上返部位混凝土密實,上返梁宜先澆注底板混凝土,待穩(wěn)定或接近初凝后,再澆注上返部位的混凝土,上返梁混凝土的振搗必須與澆注密切配合,緊隨澆注順序,按梁截面進行振點布置和振搗,振動器以插入底板混凝土內(nèi)50mm為宜;澆注上返部位混凝土前,必須將底板與上返梁交界部位的混凝土振搗密實;上返梁混凝士振搗后,不得再振搗其相鄰筏板的混凝土,避免造成上返梁根部出現(xiàn)吊腳(漏漿后的蜂窩露筋)現(xiàn)象;振搗上返粱混凝土時,從模板下口涌出的混凝土不得立即清除,應待二次澆注的混凝土穩(wěn)定后,再清除該部位的混凝土。3)墻體混凝土澆注墻體混凝土澆注前,應在新澆注混凝土的結合處均勻澆注50mm厚與墻體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的水泥砂漿或石子減半混凝土?;炷翍扇∽杂尚逼铝魈剩謱訚沧⒄駬v的方法,每次澆注高度不得超過1m;混凝土下料點應分散布置,不得集中一處用振搗棒引料流淌的下料方法。澆注墻體有較大預留洞口時,洞口兩側混凝土的下料高度應基本一致,振搗棒應距洞口邊300mm以上,宜從洞口兩側同時振搗,防止洞口模板因單側受壓而產(chǎn)生位移和變形;應在洞口下部的模板中留設振搗口,作為輔助振搗及回氣孔,并可觀察混凝土的澆注高度。澆注時混凝土要充填到鋼筋、埋設物周圍及模板內(nèi)各角落,要振搗密實,不得漏振,也不得過振。當豎向構件與水平構件一起澆注時,先澆注墻、柱,待混凝土沉實后,再澆注梁和樓板。 5.2.3.2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監(jiān)控措施加強混凝土的測溫工作,實行信息化管理,隨時控制混凝土內(nèi)溫度變化,并做好測溫記錄,以及時調(diào)整保溫與養(yǎng)護措施,防止出現(xiàn)有害裂縫。混凝土中部與表面的溫差及表面與環(huán)境的溫差控制在25℃之內(nèi)。采用電阻測溫儀測溫,每一測點埋設上、中、下3個電阻。上表面測溫點設在混凝土表面下50~100mm處,中部測溫點設在混凝土的中間位置。混凝土澆注后12h開始測溫,間隔6h;48h后間隔4h;96h后間隔6h;7d后間隔1d;14d后測溫結束。所有測點與墻體插筋綁在一起,并設置警示標識,安排專人看管,防止人為破壞。5.2.3.3混凝土養(yǎng)護養(yǎng)護是防止混凝土產(chǎn)生裂縫的重要措施,必須充分重視,并制定養(yǎng)護方案,派專人負責。1)混凝土澆注完畢凝結后即須進行妥善的保溫、保濕養(yǎng)護,盡量避免急劇干燥、溫度急劇變化、振動及外力擾動。對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jié)B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2)底板及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可采用覆蓋薄膜及麻袋或草簾的保溫、保濕養(yǎng)護方法。當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100C時,也可在混凝土澆注完畢硬化后,蓄水100mm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14d。大體積混凝土必須根據(jù)測溫記錄,采用保溫、保濕養(yǎng)護,并及時調(diào)整保溫及養(yǎng)護措施。為防止混凝土降溫過快而引起開裂,應在混凝土內(nèi)部溫度降低并趨于穩(wěn)定后,方可澆水養(yǎng)護。3)外墻混凝土養(yǎng)護 拆模時間不宜過早(帶模7d),可帶模澆水養(yǎng)護。模板拆除后,可在墻體頂部架設噴淋管(與墻體螺栓扎牢),持續(xù)澆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14d;也可在墻兩側覆掛麻袋或草簾等覆蓋物,連續(xù)噴水養(yǎng)護。4)內(nèi)墻及柱混凝土養(yǎng)護應采用覆蓋薄膜保濕養(yǎng)護或澆水養(yǎng)護,也可涂刷優(yōu)質養(yǎng)護液養(yǎng)護。5)樓板混凝土養(yǎng)護混凝土收漿或抹壓后,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表面水分蒸發(fā),混凝土硬化至可以上人時,揭去薄膜,鋪設草袋,澆水養(yǎng)護。6)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澆水養(yǎng)護,應用塑料薄膜和保溫材料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保溫材料的厚度應經(jīng)熱工計算確定。5.2.4后澆帶及加強帶施工5.2.4.1止水帶1)鋼板止水帶按照設計位置安裝鋼板止水帶,用間距1m左右的鋼筋將止水帶焊接固定在底板或墻體鋼筋上;焊接時,不得燒穿鋼板;止水帶之間雙面搭接焊。2)緩脹型膨脹止水條將施工縫鑿毛并清理干凈,粘貼止水條時,粘貼界面應基本干燥,以不影響止水條的粘結定位為原則。將止水條嵌入預留槽內(nèi),通過隔離紙向止水條均勻施壓,使止水條貼緊粘牢在基層上。將止水條搭接端部剪掉一小段,露出粘性端面,然后將兩端面粘結壓緊。豎向縫應每隔0.5m用鋼釘固定。止水條與施工縫界面粘貼要緊密,不被浮渣等阻隔,沿施工縫粘貼止水條不得留斷點。止水條定位完畢后應及時澆注混凝土,以避免被雨水或其它侵入水浸泡?;炷琳駬v時應避免振搗棒觸及止水條。 5.2.4.2底板后澆帶保護及清理為減少后澆帶內(nèi)的雜物,底板后澆帶留置期間,可采取一定的遮擋保護措施,如圖6所示。為便于清理底板后澆帶內(nèi)的雜物及水,后澆帶下部的凹槽沿長度方向應有0.5%的坡度,并可在后澆帶端部設集水坑,將后澆帶內(nèi)的水排向集水坑。5.2.4.3混凝土澆注1)后澆帶混凝土澆注前,應先清除垃圾,清理鋼筋及松動的混凝土;將兩側混凝土界面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界面處理劑或素水泥漿。2)加強混凝土振搗,以混凝土不泛漿、不出氣泡為準,不得過振。3)加強對混凝土原材料和攪拌混凝土計量的管理,必須保證外加劑的摻量符合設計要求。4)混凝土澆注完成,表面至少搓平3次,最后一次搓平壓實應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時進行,必要時也可進行二次振搗,以保證混凝土不產(chǎn)生沉縮裂縫。5)膨脹加強帶混凝土澆注混凝土澆注從一邊推進,澆至加強帶時,采用大摻量膨脹劑的混凝土澆注加強帶;加強帶內(nèi)混凝土不得同底板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混用。必須保證加強帶及其兩側混凝土澆注均在初凝前完成,并應加強結合處混凝土振搗。6)間歇式加強帶混凝土澆注與后澆帶混凝土澆注相同。 5.2.4.4養(yǎng)護加強后澆帶及膨脹加強帶處混凝土在最后一次抹壓后,應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并加蓋草袋進行保濕、保溫養(yǎng)護,也可采用蓄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15d。墻體加強帶可采用帶模澆水或覆膜、覆蓋保濕養(yǎng)護。6材料與設備6.1材料本工法中所涉及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鋼筋、模板、防水材料等,其中對混凝土的材料要求如下。6.1.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則地下室混凝土的配合比除應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55-2000的規(guī)定,根據(jù)要求的強度等級、抗?jié)B等級、耐久性及工作性進行配合比設計外,其配置的混凝土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干縮率混凝土90d的干縮率宜<0.06%。②坍落度在滿足施工要求的條件下,盡量采用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地下室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控制在140~160mm。③水膠比應盡量采用較小的水膠比?;炷了z比不宜大于0.60;在滿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應采用較小的砂率,砂率宜控制在35%~45%。④水泥及礦物摻和料用量在滿足強度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不宜大于350kg/m3;可摻加一定數(shù)量的礦物摻和料替代水泥,粉煤灰可替代水泥10%~30%,礦渣粉不宜超過水泥用量的50%。⑤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⑥地下室底板、外墻、后澆帶及加強帶部位的混凝土應摻加膨脹劑配制成補償收縮混凝土。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摻加0.7~0.9kg/m3的聚丙烯纖維。 6.1.2原材料要求1)水泥宜用中、低水化熱水泥,不應采用早強型水泥,如: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對防裂抗?jié)B要求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鋁酸三鈣(C3A)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時水泥的溫度不宜超過600C;水泥的強度不應低于32.5Mpa。2)骨料防水混凝土所用砂、石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砂宜采用中砂,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2006的規(guī)定;②石子選用級配良好的碎石,粒徑在5~31mm,含泥量<l%,并應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2006;③為避免堿骨料反應,混凝土應采用非堿活性骨料,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類材料的總堿量不得大于3kg。3)礦物摻和料可在混凝土中摻加Ⅱ或I級優(yōu)質粉煤灰及磨細礦渣粉。所用礦物摻和料應分別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l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郀t礦渣粉》GB/T18046-2008。4)外加劑為減少用水量和限制混凝土的膨脹,起到補償收縮作用,可采用高效減水劑或膨脹劑。所用外加劑應分別符合《混凝土外加劑》GB8076-2005,《混凝土泵送劑》JC473—2001,《混凝土膨脹劑》JC476—2001,《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GB50119-2003等規(guī)定。5)聚丙烯纖維在混凝土內(nèi)摻加聚丙烯纖維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拉強度和韌性,并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非結構裂縫,是混凝土阻裂的重要措施。6.2機具設備 本方案中涉及的主要機具設備包括: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布料機、混凝土罐車、混凝土振動器、自升式塔吊、鋼筋切斷機、鋼筋彎曲機、卷揚機、閃光對焊機、電焊機、圓盤鋸、灰漿攪拌機、直螺紋套絲機等。7質量控制7.1主要執(zhí)行規(guī)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9-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guī)范》JGJ6-9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2-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guī)范》GB50108-2001,《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8-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guī)程》JGJ/T10-95,《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GB50119-200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55-2000、J64-200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l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郀t礦渣粉》GB/T18046-2008。7.2其他質量控制措施1)認真審學圖紙,作好同業(yè)主、監(jiān)理及設計的溝通,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認識;對圖紙中影響施工的設計問題須結合工程實際向設計提出恰當?shù)慕ㄗh,以保證工程質量,滿足設計要求。2)對混凝土配合比要提前進行優(yōu)化設計,同時要加強對混凝土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在生產(chǎn)過程中,要不斷檢查和抽查混凝土攪拌、計量、配合比、材料、攪拌時間、用水量、外加劑及纖維使用情況是否符合規(guī)定。3)施工過程中對關鍵控制環(huán)節(jié)要有詳細的技術保證措施,并完善工序控制,做到層層交底,保證按已定方案施工。 8安全措施1)樓板模板應按設計要求控制板面荷載,不得集中堆放腳手架桿、鋼筋、混凝土、混凝土泵送管等材料和機具,防止施工荷載過于集中導致模板變形、失穩(wěn)。2)預防高空墜落事故,基坑周圍應設置鋼管護欄,并刷紅白相間油漆,以保證現(xiàn)場施工人員的安全。3)加強基坑位移監(jiān)測,坑內(nèi)作業(yè)時隨時注意邊坡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裂縫且有發(fā)展趨勢,應立即通知施工現(xiàn)場人員撤離至安全地帶,并及時匯報。4)對各種施工機具(塔吊、泵車、鋼筋加工機械等)在使用前應由項目部專職安全員對操作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將使用注意事項制作標牌懸掛于操作現(xiàn)場。5)加強現(xiàn)場臨時用電管理,預防電氣設備線路損壞傷人。6)加強現(xiàn)場混凝土的泵送管理,泵管出料口和混凝土堵管拆接頭時,操作人員頭部、臉部不要正對該部位,以免突然噴出混凝土傷人。9環(huán)保措施1)混凝土中摻加粉煤灰以代替部分水泥,做到廢物的綜合利用,減少環(huán)境污染。2)揚塵污染控制采用商品混凝土以減少水泥、砂、石等造成的現(xiàn)場揚塵污染,使揚塵指標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3)噪聲污染控制鋼筋、模板加工區(qū)避開生活及辦公區(qū),控制混凝土澆注、鋼筋加工等工序的場界噪聲限值為:夜間55dB、白天75dB。 混凝土振搗棒宜采用環(huán)保型低噪聲產(chǎn)品或采取相應降噪措施,以避免對工人及周邊環(huán)境造成噪聲危害。4)沖洗出場區(qū)的混凝土運輸車,防止污染周邊的市政道路。沖洗混凝土泵車、輸送管等的污水應流人現(xiàn)場的明溝及沉淀池中。5)規(guī)范場區(qū)管理按照常州市標準化工地的要求規(guī)范場區(qū)管理,使進入場區(qū)的材料、設備、拆除的周轉材料等按照要求有序堆放。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