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先秦道家音樂思想之自然審美意識》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34卷第9期綿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Vol.34No.92015年9月JournalofMianyangTeachers’CollegeSep.2015先秦道家音樂思想之自然審美意識李天道(四川師范大學(xué),四川成都610068)摘要:先秦道家音樂思想主張音樂呈現(xiàn)應(yīng)該“順應(yīng)自然”、隨意任性、自適自得,強調(diào)音樂活動中審美者必須靜慮澄心,保持心胸的空靈,以達成任心率性、天然自在、空靈高妙的“天樂”之域,推崇“天籟”與“大美”之音,認為高妙音樂的生成是本真自然、“自然天成”,是“大道”之美的生動呈現(xiàn)。就其學(xué)理淵源看,這種思想的形成與道家美學(xué)的“無為”與“道法自然”的思想分不開
2、。關(guān)鍵詞:道家音樂思想;順應(yīng)自然;自然天成;自然審美意識中圖分類號:J601文獻標(biāo)志碼:A文章編號:1672-612x(2015)09-0001-05DOI:10.16276/j.cnki.cn51-1670/g.2015.09.001先秦道家音樂思想推崇一種自然審美意識,主看來,“道”乃生成萬物的原初域,包括“樂”在內(nèi)的張音樂呈現(xiàn)應(yīng)該“順應(yīng)自然”、隨意任性、以天合天、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道”的呈現(xiàn)。作為原初生成自適自得,強調(diào)音樂活動中審美者必須靜慮澄心,保域,“道”生成與化生萬事萬物,為“萬物之所[1]漁父第三十一持心胸的空靈,虛靜心胸,以達成任心率性、天然
3、自由”。因此,在道家音樂美學(xué)看來,音樂在、空靈高妙的“天樂”之域。換言之,即審美者在應(yīng)該是“道”的藝術(shù)化呈現(xiàn),“道”即自然,因此,音樂音樂審美活動中,必須敞亮本心本性,如其所如、自的審美境域的達成就是回歸自然、返璞歸真,至道自其所自、然其所然、是其所是,“返樸”、“歸真”,以復(fù)然,至樂自然,合道才能自然。音樂之樂是以審美的歸到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激發(fā)潛在的生命意識,從態(tài)度合“道”并呈現(xiàn)“道”。莊子“大美無言”、“至樂中體驗自我,澄明原初心性,感悟天地生命的奧妙。無樂”的審美意趣,超脫于世俗之上,就是“道”的一這種音樂審美活動的態(tài)勢生動地體現(xiàn)著道家美學(xué)種藝術(shù)化呈
4、現(xiàn),為“道”的音樂化與詩意化?!耙蕴旌咸臁?、自得逍遙的自由精神。應(yīng)該說,正是一基于這種自然審美意識,道家音樂美學(xué)推崇“天籟”與“大美”之音,認為高妙音樂的生成是本真自然、道家音樂思想對自然審美意識的推崇突出地體“自然天成”,是“大道”之美的生動呈現(xiàn),因此,道家現(xiàn)在對“天籟”之音的倡導(dǎo)。在道家音樂思想看來,講求“大音希聲”、“至樂無樂”,“大美無言”,“無聲高妙音樂的生成是“自然天成”,是“大道”之美的生之中,獨聞和焉”。因此,道家音樂思想追求本真自動呈現(xiàn),因此,能夠使人與“無聲之中,獨聞和焉”,然的自然之聲,于“天籟”中體會“至樂”,在“天樂”而所謂“天籟”之
5、音,就是“天樂”。“天籟”的提出,中感悟“道”、體悟生命,推崇“天籟”之樂,認為“大見于《莊子·齊物論》。該篇文章中,莊子先描述了美無言”、“無言而心悅”,主張以超脫的姿態(tài)“聽之隱士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以氣”,追求純粹“無樂”之樂,無所謂得失。耦”的情景,認為這樣的情景呈現(xiàn)應(yīng)該是自然而然就其學(xué)理淵源看,這種思想的形成與道家美學(xué)的、是其所是的,并且指出這種自然而然的呈現(xiàn)就是的“無為”與“道法自然”的思想分不開。道家美學(xué)“天籟”,然后借顏成子游之口發(fā)問云:“地籟則眾竅是以“道”作為思想的內(nèi)核而展開的。在道家美學(xué)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6、接著南郭子綦收稿日期:2015-06-28基金項目:國家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13AZD029)的階段性成果。作者簡介:李天道(1951-),四川彭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中國美學(xué)?!?·對所謂“天籟”進行了一種生動的解釋,指出所謂生理、精神和情感上的感受而自由呈現(xiàn),就是“天“天籟”,乃是“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籟”。[1]齊物論第二取”。對此,郭象在《齊物論注》中解釋說:的確,“天籟”之“天”,在莊子看來就是“自“夫天籟者,豈復(fù)別有一物哉?即眾竅、比竹之屬,然”。莊子常以“天”言“自然”,認為“天”即“自[2]齊物論注接乎有生之類,會而共
7、成一天耳?!彼詾槿弧保慈f物之本性,這個意義的“天”又被稱之為“天籟”是指“眾竅”、“比竹”,即所謂“地籟”與“人“無為”。所謂“無為為之之謂天”??梢姡盁o為”籟”,所謂“有生”,即有生命存在的東西,只是同為是對“天”的一個最重要的解讀?!盁o為”即自然而“有生之類”,而“共成一天”,所以又統(tǒng)稱為“天然、自生自化。莊子云:“汝徒處無為,而物自[1]在宥第十一籟”。接著,郭象又解釋說:“無既無矣,則不能生化?!庇衷?“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1]天地第十二有;有之未生,又不能為生。然則生生者誰哉?塊然而已矣?!薄盁o為”,絕不是什么也不為,而而自生耳。自生耳
8、,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是“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