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與鼎文化小史

鼎與鼎文化小史

ID:43848222

大?。?2.56 KB

頁數(shù):11頁

時間:2019-10-15

鼎與鼎文化小史_第1頁
鼎與鼎文化小史_第2頁
鼎與鼎文化小史_第3頁
鼎與鼎文化小史_第4頁
鼎與鼎文化小史_第5頁
資源描述:

《鼎與鼎文化小史》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鼎與鼎文化小史  鼎是中國文明史上獨具特色的器物,沿用時間之長,被賦予內(nèi)涵之豐富,罕有其匹,一度被稱為“中國文明的一種象征”。許慎《說文解字》釋鼎為“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其對鼎形的定義未必恰當,然于鼎“和五味之寶器也”的功能界定卻極具意義,一則指出鼎是作為炊器而存在,二則指出鼎是“寶器”,亦即具有禮器功能,甚至于是國之重器??v觀鼎發(fā)展的歷史,鼎由炊具發(fā)展為禮器,進而成為國家政權(quán)的象征,最終成為文化符號。  一、鼎之初現(xiàn)  關(guān)于陶鼎的產(chǎn)生,歷來眾說紛紜,或以為源自乳釘三足器(王興堂、蔣曉春:《裴李崗文化陶鼎的類型學分析――兼談陶鼎的淵源》,《中原文物》2009年第2期),或

2、以為產(chǎn)生于帶支腳炊器(嚴文明:《中國古代的陶支腳》,《考古》1982年第6鼎與鼎文化小史  鼎是中國文明史上獨具特色的器物,沿用時間之長,被賦予內(nèi)涵之豐富,罕有其匹,一度被稱為“中國文明的一種象征”。許慎《說文解字》釋鼎為“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其對鼎形的定義未必恰當,然于鼎“和五味之寶器也”的功能界定卻極具意義,一則指出鼎是作為炊器而存在,二則指出鼎是“寶器”,亦即具有禮器功能,甚至于是國之重器。縱觀鼎發(fā)展的歷史,鼎由炊具發(fā)展為禮器,進而成為國家政權(quán)的象征,最終成為文化符號。  一、鼎之初現(xiàn)  關(guān)于陶鼎的產(chǎn)生,歷來眾說紛紜,或以為源自乳釘三足器(王興堂、蔣曉春:《裴李崗文

3、化陶鼎的類型學分析――兼談陶鼎的淵源》,《中原文物》2009年第2期),或以為產(chǎn)生于帶支腳炊器(嚴文明:《中國古代的陶支腳》,《考古》1982年第6期)。從現(xiàn)有資料看,后一說無疑還是更讓人信服??脊虐l(fā)現(xiàn)早期陶支腳,從黃河流域磁山文化至海岱地區(qū)北辛文化、青蓮崗文化,再到長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都有廣泛的分布。且在同一考古學文化內(nèi)部,帶支腳炊具整體都較陶鼎的出現(xiàn)和使用為早。如河姆渡文化早期多見陶支腳與圜底釜,至其晚期大量出現(xiàn)鼎,并在與陶支腳和釜并行存在一段時間之后漸次取代其功能。北辛文化亦有大量的陶支腳,與之配合使用的應是圜底釜,同時也發(fā)現(xiàn)有深腹圜底鼎,從形制與功能來看,圜底鼎應是從帶支

4、腳的圜底釜發(fā)展而來。河北武安磁山文化帶支腳陶盂應當是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陶支腳。緊鄰磁山文化的裴李崗文化所見炊具卻與此極不相同,如新鄭裴李崗遺址發(fā)現(xiàn)有陶鼎(圖一),而無陶支腳,或許黃河中游陶鼎取代帶支腳炊具的時間較早。若要考察陶鼎的起源,那么先民的起灶方式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因素。平地起灶,或者稍微下挖地面以成灶是新石器時代先民們慣用的炊食方式,如河南新密莪溝北崗遺址F2中灶址即如此。推想最早應是在釜、罐、缽等炊具下墊些石塊,中間留有空隙以容火,后來發(fā)展成用專門的陶支腳,最后陶支腳與器身結(jié)合,形成了鼎這種三足器。陶支腳的使用在沿海地區(qū)更為廣泛,但是陶鼎的最初出現(xiàn)卻是來自尚未發(fā)現(xiàn)使用陶支腳

5、的裴李崗文化,或許正是由于黃河中游的鄭州一帶少有使用陶支腳的傳統(tǒng),而可以有所突破,最先制造出鼎這樣一種三足炊器。  二、鼎之擴張  鼎在中原誕生后,不斷向周圍擴散其影響,并較為廣泛地被接受與使用。就黃河中游的陶鼎使用來看,仰韶時期,以洛陽東部為界,以西的渭河流域、直至豫西晉南一線,自廟底溝類型至西王村類型都以釜、灶作為傳統(tǒng)炊器,而以東的豫中、豫北、冀南等地從后崗一期類型到大司空一期類型則都以鼎作為炊器。這種情況至龍山時代的早期開始得到轉(zhuǎn)變,無論渭河流域的客省莊文化、抑或豫西晉南的廟底溝二期文化又或是豫中的王灣類型,甚至豫北、冀南、冀中的后岡二期類型,都普遍以鼎作為炊器,鼎由此完成

6、了在黃河流域的擴張。與河南龍山文化同時期的山東龍山文化、江漢流域屈家?guī)X文化、東南沿海良渚文化此時都以鼎作為主要炊器。部分陶鼎制作變得精美起來:陶質(zhì)多用泥質(zhì)或夾細砂,與作為炊器的陶鼎慣用夾砂陶以增強耐熱性的要求背道而馳,并且陶鼎的表面多做磨光處理,或在鼎的某一部分應用一些特殊工藝,如鼎足的鏤孔等,使陶鼎更為細膩美觀。這表明部分陶鼎已衍生出了禮器職能。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的紅陶魚鰭形足鼎、黑陶細刻紋鏤孔足鼎、浙江吳興錢山漾出土的扁足陶鼎、山東濰坊姚官莊出土的磨光黑陶鼎(圖二)都是此類禮制性陶鼎的代表性器物。而中國歷史上大型城址亦普遍于此一階段出現(xiàn),中原地區(qū)有淮陽平糧臺、登封王城崗和新密

7、新砦古城址,山西有陶寺城址,山東有章丘龍山城子崖,江漢流域有石家河城址,江浙則有莫角山城址?;靖窬质且赃@些大型城址為中心形成諸多遺址群,周邊遺址之規(guī)模多與中心城址之遠近關(guān)系成正比,說明城邦之間多層級的政治結(jié)構(gòu)已形成。《世本》:“鯀作城郭”,《呂氏春秋》:“夏鯀作城”,禹父鯀的生活年代剛好是龍山文化的晚期,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前夜?! ∪⒍χ笳鳌 ≈袊钤玷T造銅鼎的傳說可以上溯到黃帝。《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庇帧包S帝作寶鼎三,像天、地、人。”《鼎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