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能夠準確無誤地把知識技能交給學生的教師是稱職教師,而能夠在知識技能的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則是出色的教師。在深化改革、實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人的個性發(fā)展中的重要性。通過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課題。在學校教育中,教學所占用的時間最多,是對學生發(fā)生影響最為深遠的活動,也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學理當更充分地體現心理教育的
2、思想。如果教學活動不包含積極、主動的心理教育內容,教育活動沒有對學生心理與個性品質發(fā)展的足夠關注,那這種教學以及整個學校教育就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教育,也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新需要。課堂心理教育滲透重在學生教學活動的過程及過程體驗、把握,優(yōu)化學習過程是學生的心理品質優(yōu)化的關鍵。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說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實效的。我們把心理教育滲透技巧的成果落實到每個學科、每位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在強化理論基礎上,注重實踐,在實踐中要勇于創(chuàng)新。那么,我們的
3、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定可以起到面向全體、正面引導、潛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運用與不斷創(chuàng)新心理滲透技巧的教師,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2011年我承擔了省立項批準的專項課題工作,在課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結合長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出幾點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技巧與方法,僅供同行們參考。一、課堂教學中基本心理滲透技巧的研究知識教學中的滲透:不同學科,滲透的技巧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語文,首先要吃透教材,找出“對應點”。要使學生理解語文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應點,并內化于心。
4、教師必須準確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集中的地方,恰當地點撥給學生。達到心理滲透的目的,使學生受到感染,內心引起波動,達到高層次領會。技能教學中的滲透:例如體育課中的訓練。體育課不僅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課,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不怕吃苦,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的心理訓練課。因此,教師采用恰當的心理訓練方法,是取得體育課教學成效必要的條件。組織教學中的滲透: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是知識掌握,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滲透的技巧適用于所有學科。二、發(fā)展積極良好和諧課堂氣氛對心理滲透技巧實施創(chuàng)新的研究親其師,信其
5、道,教師要以自己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師生的情感共鳴是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變量?,F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動過程。學生是否樂于接受教師所傳授的信息,關鍵在于這信息能否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課堂教學中要使師生雙方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連結起來,使教師傳授的知識、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的思維活動和強烈的內心體驗,教師就必須增加情感投入,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實施情感性教學,以教師自身的情感體驗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tài),可以產
6、生共鳴作用,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課堂中出現某種心理氣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傾注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愛心,用情感和愛心去感染和打動學生,讓他們伴隨著豐富而快樂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過程。諸多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說明,教師的積極情感有助于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形成。它還要求教師能夠深入到學生內心,體驗學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到學生身上,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用情感和愛心去感染和打動學生,讓他們伴隨著豐富而快樂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過程。有了積極良好和諧課堂氣氛對心理滲透技巧實施創(chuàng)新的研究應該是這密不可分的,
7、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的。三、強化理論注重行為實踐,善于總結課堂教學中心理滲透技巧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或實施心理教育,不是停止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單獨從事一種新的活動,不是隨心所欲。課堂上心理的滲透要有強大的理論指導,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轉變教學指導思想,轉變教學模式,轉變對學生的態(tài)度,尤其是對待差生的態(tài)度以及在教學活動中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fā)展,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的程度。這種發(fā)展反過來又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內在心理保障。具體講,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教育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從而去深層次的去探
8、索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技巧。1?快樂學習,使教學活動成為一個充滿課堂精神生活的過程。2?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學習負擔適度,留給學生一塊自由發(fā)展的空間。4?讓學習評價具有激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