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仁、義、禮、智、信”的解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仁、義、禮、智、信”的釋義一,仁、仁仁字并沒有簡化,只是一般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仁是會意字,從人,從二。《說文解字》說人是“天地之生,最貴者也?!边€說,凡是屬于人的都從人。二,是會意字,古文作“丄”,就是上字。二、上都是高的意思?!墩f文解字》說,二是地之?dāng)?shù)。那么,結(jié)合起來看,仁就是專屬于世上的人的高尚情懷。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仁是僅次于德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情操?!墩f文解字》說,“仁,親也。”人與人相互親切關(guān)愛?!抖Y記》說,“上下相親謂之仁?!薄皽亓颊?,仁之本也?!薄叭收呖梢杂^其愛焉。”?!洞撼酢ぴ氛f,“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比收?/p>
2、是對有仁德者之稱。有時候,用仁來指有恩于萬物生育的事物。古代歷來推崇仁政,認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F(xiàn)在稱果實的核為“仁”,其實古代稱其實為“人”,果人、核桃人。明代后才改作“仁”。二,義、義義字被簡化得面目全非了。正體的“義”是會意字,從我,從羊。我是會意字,從戈,從戈。戈是兵器。象形字羊表祭牲。這個金屬的戈使得義字充滿了鏗鏘的陽剛氣氛,因為要承擔(dān)風(fēng)險和責(zé)任;而獻祭的羊又表明了義是富含自我犧牲敬神的。古人講:義不殺生,義不殺少。義的本意是,合于道德的行為或道理。舍生取義是因為古人篤信義不容辭。而簡化字“義”已失去原意。三,禮、禮《說文》講,“禮,履也。所以事神致
3、福也?!弊畛跏嫉囊馑际桥e行儀禮,祭神求福。儒家歷來重禮,這個禮字可是有的說的。禮是會意字,從示,從豐。豐字從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如果用于事神就叫禮。示是會意字,小篆字形,示字上面的“二”是古文“上”字,下面的“小”字本是三豎,三豎代表日月星,《周易》講“天垂象,見吉兇?!敝挥杏^察上天的天文,才能洞察世間的變化,這是因為天象是神用來垂示人類的手段。示作為一個漢字部首,其字多與祭祀神明有關(guān),比如:祝,祭主的贊詞;福,天神佑護才叫福;禪,帝王祭天;社,是土地之神。那么結(jié)合起來看,禮意思就明白了,過去講的禮,主要是對神靈的祭祀、表達敬意和尊重,這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之
4、一。引申到日常生活,那就是對別人的尊重?!蹲髠鳌氛f,“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蔽覀冊倏纯催@個簡化字“禮,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敬神敬人的內(nèi)涵。四,智、智智,會意兼形聲,“知”的后起字。從日,從知,知亦聲。知,會意字,從矢從口。矢是象形字,象鏑括羽之形,本意是箭,引申為正直、端正,再引申為出口無悔的發(fā)誓。知是智的古字,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象,也一定不會偏離道德仁義五,信、信信是會意字,從人,從言。信的本意是真心誠意、專一不移。人的言論應(yīng)當(dāng)是誠實的、真實的、不虛偽的。言是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
5、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以“言”作偏旁部首的字,都與說話或道德有關(guān)。《說文解字》說,“直言曰言,論難曰語?!本褪钦f,心里有什么直接表白才叫言,而推理辯論詰問的話應(yīng)該叫語了。因此《法言義疏·問神》曰,“言,心聲也?!比绻粋€人言不由衷、說假話,肯定是不會有信譽。《詩·衛(wèi)風(fēng)·氓》曰:信誓旦旦。古代的人一旦信誓,就決沒有不兌現(xiàn)的時候。儒家文化價值今識儒學(xu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國學(xué),是東方文化的精髓。同時又是世界東西方兩大文明體系之一。她是承載著人類文明的一艘巨輪。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駛來,還將駛向人類美好的明天!現(xiàn)代社會,西方文明惟我獨尊,橫行無忌,不可一世,
6、但是已經(jīng)現(xiàn)出了疲態(tài)。它的暗淡前景預(yù)示著;其他類型的文化,尤其是以儒學(xué)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價值,將要擔(dān)負起比以往更為艱巨的使命。他們要共同構(gòu)筑起人類用以驅(qū)散戰(zhàn)爭陰云,遠離物欲迷惘、意識紛爭,滿載生機與希望,駛向美好彼岸的新方舟?! 〈蛟煜M郏枰酆掀鹑祟惾康奈拿鞒删团c人文智慧。包括儒學(xué)與東方文化在內(nèi)的所有文明類型與文化傳統(tǒng),都將平等地參與進來。這將是一次真正的多元對話。不同文明在其中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儒家學(xué)說為代表的來自東方的聲音將起到仲裁者的作用,引領(lǐng)人們步入會堂,坐下來,共同面對現(xiàn)實,充分地交流,真誠有效地討論并思考關(guān)乎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永恒話題。只有儒家文化
7、能夠主持這次至關(guān)重要的對話。原因在于這是一次多元的平等的智慧交流,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傳統(tǒng)、不同的信仰都必須做到相互寬容相互謙讓才能聚到一起。只有做到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之后,才能進行真正的對話。不是一種文明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另一種文明;也不是一種文化破壞性地去制衡另一種文化。必須是首先包容對方,在相互諒解和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化解彼此的分歧與隔閡。包容性正是儒家文化的特色。儒家文化的包容精神,是其他任何一種文明所不曾具有的。海納百川的氣魄,兼容并包的胸襟,克己成人的美德,忍辱載道的修為,這些都是中國文化人最優(yōu)異的品質(zhì),是他們與世界其它文化信仰者相區(qū)別之處。這是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