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有無相生》 課件.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2011.11.11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始自于“一”,沒有“一”也就沒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萬,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越是淺顯的道理,越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聽聽二千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導(dǎo)入:有無相生預(yù)習(xí)檢測斯惡已自矜者不長其脆易泮起于累土音聲相和三十輻,共一轂注音èjīnzhǎngpànléihèfúgǔ埏埴黏土鑿戶牖自勝者強強行者有志余食贅形有道者不處shānzhíyǒuqiángqiǎngzhuìchǔ報怨以德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2、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特殊句式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相傳他母親懷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從腋下將他產(chǎn)出,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任藏室史(相當(dāng)于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xué)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guān)(位于今河南靈寶)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或直稱《老子》、或《老子五千文》)。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
3、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独献印芬浴暗馈苯忉層钪嫒f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独献印窌邪ù罅繕闼剞q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并能由對立而轉(zhuǎn)化,“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tǒng)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chǔ),“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疤熘?,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
4、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無為原文:“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苯馕觯寒?dāng)政者越是沒有個人的思想(越是不治)而去遵從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國家。即是“不治”與“治”的轉(zhuǎn)化。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jù)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zhuǎn)化為“有為”。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于,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利益。整體感知朗讀第1、2、3、4、5、6、7則梳理內(nèi)容(1,2)——認(rèn)識世界(3,4)——認(rèn)識自己(5,
5、6)——認(rèn)識人生(7)——生存之道第1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就知道丑對照,比較充滿hè應(yīng)和譯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無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無,有無就有有),難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長和短是互相比較的(沒有長也就無所謂短,反過來也一樣),高和下視互相補充的,樂器的音響和人的聲音是互相應(yīng)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隨的,這道理是永恒的。美丑、善惡、
6、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任何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這是一個永恒的道理。啟發(fā):現(xiàn)在,人們可以從中領(lǐng)悟到平衡心態(tài)、安身立命、和諧處世的智慧。第2則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通過列舉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闡明了“無之以為用”(即談“無”的功用)的道理。這里的“無”,指的是“空間上的無”。本則中的“無”和“有”,都是器物的組成部分。通常,人們重“有”勝于重“無”。老子此處一反通常狀況,大談“無”,這是老子思想
7、的獨特處之一??臻g上“無”的功用,在書畫藝術(shù)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也最易覺察。共同占有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用來插車軸有,只有指中間空的地方用水和土黏土以,來/為,制作窗戶把……作為譯文:三十根輻條,聚集到車轂上,只有車轂中間是空的(就是說只有有了它中間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車子的作用。和陶土來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間是空的,才具備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來建造房屋,只有門窗四壁中間是空的,才具備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車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種便利,但恰恰是“無”使它們發(fā)揮了作用。有這樣一個故事:宋代畫
8、院招生考試曾出過一個畫題,題目叫作“深山藏古寺”。一個考生畫了古寺的全貌,周圍是崇山峻嶺,這顯得太直、太露,沒有把“藏”的旨意畫出來;有的應(yīng)試者畫了綠樹掩映中的古寺一角,旁邊是懸崖絕壁,這樣的構(gòu)思就顯得含蓄,但還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個應(yīng)試者沒有畫古寺的一磚一瓦,只畫了一條通往深山的石徑和一個在溪邊挑水的和尚。這個考生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雖然沒有直接畫寺,但人們不難從通往深山的石徑和挑水的和尚聯(lián)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畫面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