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說文解字序(譯本).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說文解字序???許慎摘要: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闡述了(一)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二)周秦文字的演變并總結了漢字“六書”的概念;(三)記述了西漢文字的概況及其研究;(四)指出了東漢解釋文字的混亂和錯誤,使我們了解《說文解字》產(chǎn)生的背景和他撰寫的動機。(五)自敘其寫作態(tài)度、意義和撰述的體例??梢哉f《說文敘》本身就是一篇價值極大的語言學專著。(一)闡述周代以前的文字源流??[序曰]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庖犧氏:伏羲,教民結網(wǎng),從事漁獵畜牧。法:法象,現(xiàn)象。宜:猶儀,儀式,形式,形狀。
2、自序說:古代伏羲氏統(tǒng)治天下的時候,抬頭觀察天象,低頭觀察現(xiàn)象,看到鳥獸的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庶垂:示;憲:法;憲象:法定的圖像。神龍氏:教民耕種,從事農業(yè)。統(tǒng):記?;y與地理的形狀,近可從自身取象,遠可從外物取象,創(chuàng)造了《易》的八卦,用來顯示各種現(xiàn)象。到了神龍氏時代,用結繩的辦法來管理記載那些事物,而眾多的事物極其業(yè)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其:極也。蹄迒:鳥獸足跡。分理:猶文理,即紋理。書,寫;契,刻;書契:文字,繁雜,巧飾
3、偽詐不斷產(chǎn)生。黃帝的記事官倉頡,看到鳥獸的足跡,懂得它們的紋理是可以互相區(qū)別開來的,這才創(chuàng)造了文字?!鞍俟ひ詠V,萬品以察,蓋取諸夬?!薄皦?,揚于王庭?!毖晕恼咝堂骰谕跽叱ⅲ齺V(yi4)治理。品:種類。夬(guai4),決,區(qū)別,夬源自六十四卦之一。“各行各業(yè)因此治理,萬事萬物因此辨明,這大概取決于事物的可以分別。”“分別清楚了,就在朝廷上宣揚?!边@些話是說,文字在帝王的朝廷上用來宣傳政教、說明道德風化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的工具,是在位的用來給臣民施恩的工具,是有德者用來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工具。倉頡之初
4、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拔恼撸锵笾畟}頡在開始創(chuàng)造文字的時候,大抵依據(jù)事物的類別,描繪它們的形狀,所以叫做文,后來形旁聲旁相互補充,就叫做字?!拔?,是事物形象的本來面目?!弊?,是說(由文與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文相結合而)滋生出來的、漸漸多起來的現(xiàn)象??虒懺谥窈喕虿砩系慕凶鰰?,書就是如同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時代,改變成不同的字體。在泰山上封土祭天地的,多達殊體,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七十二代,留下的文字沒有相同的呢。(二)敘述六書
5、的構成和周秦文字的演變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6按照周朝的制度,公卿子弟八歲就進小學,保氏教育他們,先講六書(造/用字法)。一叫指事,意思是:看見了就可以認識,仔細考察就能知道它的意義?!吧稀薄跋隆眱蓚€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字就是這樣。二叫象形,意思是:畫成那個事物的形象,隨著它的形體而曲折描摹。比如“日”“月”。三叫形聲,意思是:根據(jù)事物的類別確定一個字,再選擇一個與被造字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
6、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讀音近似的字配合而成。比如“江”“河”二字。四叫會意,意思是:字類字群并在一起,意義組合成新義,來實現(xiàn)造字的意旨,比如“武”“信”二字。五叫轉注,意思是:造字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時統(tǒng)一部首,部首字把一個意思灌注給新造字?!翱肌薄袄稀本褪沁@樣。六叫假借,意思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是:本來沒有那個字,依照音同原則而把意義寄托給它,“令”“長”就是這樣。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jīng)》,左丘明述《春秋傳》,到了周宣王時代,太史令
7、籀寫了十五篇大篆,與古文稍有不同。到孔子寫《六經(jīng)》,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其后,諸侯力政,不統(tǒng)于王,惡禮樂之害己,皆去其典籍。左丘明寫《春秋傳》,都用的是古文,造字時的意義還能夠說明。此后,諸侯用武力征伐,不為周天子統(tǒng)領,厭惡禮樂危害自己,都拋棄那些典章文獻,分成七個大國(戰(zhàn)國七雄)。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田地有了不同的畝制,車路有了不同的軌跡,法令有了不同的制度,衣帽有了不同的式樣,言語有了不同的聲音,文字有了不同的形體。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8、斯作《倉頡篇》,中秦始皇剛統(tǒng)一天下,丞相李斯就奏請統(tǒng)一文字,廢除那些與秦國文字系統(tǒng)不相吻合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的形體。李斯寫了《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寫了《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寫了《博學篇》,都取自史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