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初中語文2023中考文言文閱讀知識匯總》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知識匯總一、常見通假字通假字本字釋義例句出處不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行》說有悅又愉快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不亦說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論語>十二章》舍釋解除、消除其人舍然大喜《杞人憂天》爾杓耳勺相當于“罷了”勺子但手熟爾徐以杓酌油瀝之《賣油翁》闕缺空隙、缺口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轉反囀返鳥鳴返回蟬則千轉不窮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女汝你往之女家《富貴不能淫》曾衡拂增橫弼增加梗塞、不順輔佐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慮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惠慧聰明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被式披軾穿著車前橫木,《周亞夫軍細柳》一文中用作動詞,指扶軾軍士吏被甲改容式車《周亞夫軍細柳》要邀邀請便要還家《桃花源記》詘衡屈橫彎曲橫著詘右臂支船左手倚一橫木《核舟記》冥溟海北冥有魚《北冥有魚》學敩xiào,教導學學半《雖有嘉肴》與矜舉鰥推舉老而無妻選賢舉能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大道之行也》通假字本字釋義例句出處食見飼現喂表現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見《馬說》具屬俱囑全、皆囑托百廢具興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辟辯得與鄉(xiāng)避辨德歟向躲避辨別感恩、感激yú,語氣詞先前、從前故患有所不辟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錯倉措蒼與“意”連用,表“在意”故不錯意也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9
1青黑色支被肢披肢體穿著四支僵勁不能動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孰熟仔細孰視之《鄒忌諷齊王納諫》二、常見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詞1.兒女[古義]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例:與兒女講論文義。??(《詠雪》)[今義]子女。2.國人[古義]居住在國都中的人。例:國人道之。??(《穿井得一人》)[今義]本國的人。3.博士[古義]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例: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孫權勸學》)[今義]一種學位。4.經綸[古義]籌劃、治理。例: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今義]比喻政治才能。5.丈夫[古義]有大志、有作為、有節(jié)氣的男子。例: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富貴不能淫》)[今義]女子的配偶。6.鮮美[古義]新鮮美好。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今義]味道好。7.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今義]各種運輸事業(yè)和郵電事業(yè)的統(tǒng)稱8.黃發(fā)[古義]舊說是長壽的特征,用來指老人。例: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今義]黃顏色的頭發(fā)。9.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例: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今義]男子的配偶。10.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例:9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11.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今義]連詞,表示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變。12.犧牲[古義]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等。例: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zhàn)》)[今義]①放棄某些利益;②為正義的目的而舍棄生命。13.可以[古義]可憑借。例:可以一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14.明日[古義]次日,第二天。例:明日徐公來。??(《鄒忌諷齊王納諫》)[今義]明天。15.地方[古義]土地方圓。例:今齊地方千里。??(《鄒忌諷齊王納諫》)[今義]部位,空間。16.開張[古義]擴大。例: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今義]商店開始營業(yè)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17.所以[古義]這里表示原因。例: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今義]表示因果。18.痛恨[古義]痛心、遺憾。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今義]極端憎恨或悔恨。19.卑鄙[古義]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20.感激[古義]感奮激發(fā)。例:由是感激。??(《出師表》)[今義]因對方的好意或幫助而感動并產生謝意。9
3三、常考詞類活用名詞活用作動詞期日中(《陳太丘與友期行》)期:約定飯疏食,飲水(《〈論語〉十二章》)?飯:吃非志無以成學(《誡子書》)志:立志狼不敢前(《狼》)前:上前一狼洞其中(《狼》)洞:挖洞但微頷之(《賣油翁》)頷:點頭有仙則名(《陋室銘》)名:出名,有名不蔓不枝(《愛蓮說》)蔓:生藤蔓。枝:生枝莖棹數小舟(《河中石獸》)棹:劃船每至晴初霜旦(《三峽》)霜:下霜丈夫之冠也(《富貴不能淫》)冠:行冠禮人恒過,然后能改(《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過:犯錯誤軍霸上(《周亞夫軍細柳》)軍:駐軍處處志之(《桃花源記》)志:做記號未果(《桃花源記》)果:實現尋病終(《桃花源記》)?。荷」嗜瞬华氂H其親(《大道之行也》)親:以……為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子:以……為子策之不以其道(《馬說》)策:用馬鞭驅趕名詞活用作動詞憂讒畏譏(《岳陽樓記》)讒:說壞話大雪三日(《湖心亭看雪》)大雪:下大雪余拏一小舟(《湖心亭看雪》)拏:劃船客此(《湖心亭看雪》)客:客居手自筆錄(《送東陽馬生序》)手:動手腰白玉之環(huán)(《送東陽馬生序》)腰:在腰間佩戴一鼓作氣(《曹劌論戰(zhàn)》)鼓:擊鼓進軍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服:穿戴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光:發(fā)揚光大臨表涕零(《出師表》)涕:流淚名詞活用作狀語學而時習之(《〈論語〉十二章》)時:按時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像狗似的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從通道①負勢競上(《與朱元思書》)②橫柯上蔽(《與朱元思書》)①上:向上。②上:在上邊有時朝發(fā)白帝(《三峽》)朝:在清晨①復前行(《桃花源記》)②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①前:向前。②前:在前面。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西:向西日光下澈(《小石潭記》)下:向下9
4其岸勢犬牙差互(《小石潭記》)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斗折蛇行(《小石潭記》)斗:像北斗星那樣。蛇:像蛇那樣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裝土石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岳陽樓記》)北:向北。南:向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先:在……之前。后:在……之后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記》)翼:像鳥張開翅膀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記》)山:順著山路名詞活用作狀語主人日再食(《送東陽馬生序》)日:每日手自筆錄(《送東陽馬生序》)筆:用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鄒忌諷齊王納諫》)面:當面北定中原(《出師表》)北:向北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溫故而知新(《<論語>十二章》)故:學過的知識。新:新的理解與體會回清倒影(《三峽》)清:清波吾與汝畢力平險(《愚公移山》)險:險峻的大山志怪者也(《北冥有魚》)怪:怪異的事物不知其善也(《雖有嘉肴》)善:好處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廢:荒廢了的事業(yè)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賢:賢明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奸:奸邪的事情此皆良實(《出師表》)良實:忠良誠實的人有所廣益(《出師表》)廣益:啟發(fā)和幫助攘除奸兇(《出師表》)奸兇:奸邪兇頑的人作動詞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輕:輕視香遠益清(《愛蓮說》)遠:遠播風煙俱凈(《與朱元思書》)凈:消散干凈互相軒邈(《與朱元思書》)軒:爭著往高處。邈:爭著往遠處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盡:吃完請廣于君(《唐雎不辱使命》)廣:增廣、擴充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私:偏愛親賢臣,遠小人(《出師表》)親:親近??遠:疏遠意動用法①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十二章》②心樂之(《小石潭記》③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樂:以……為樂形容詞活用意動用法友人慚(《陳太丘與友期行》)慚:對……感到慚愧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異:對……感到驚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美:認為……美使動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勞:使……勞累9
5用法凄神寒骨(《小石潭記》)凄:使……凄涼。寒:使……寒冷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苦:使……痛苦??勞:使……勞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餓:使……饑餓空乏:使受到貧困(之苦)動心忍性(《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動:使……震撼。忍:使……堅忍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盡:使……竭盡動詞活用作名詞傳不習乎(《〈論語〉十二章》)傳:老師傳授的知識止增笑耳(《狼》)笑:笑料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射:射箭的本領豈能為暴漲攜之去(《河中石獸》)暴漲:洪水雖乘奔御風(《三峽》)奔:飛奔的馬空谷傳響(《三峽》)響:回聲傴僂提攜(《醉翁亭記》)提攜:被牽扶的人,即兒童恐托付不效(《出師表》)托付:托付的事情使動用法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息:使……平息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通:使……通過而豎其左膝(《核舟記》)豎:使……豎起且秦滅韓亡魏(《唐雎不辱使命》)亡:使……滅亡流血千里(《唐雎不辱使命》)流:使……流動聞寡人之耳者(《鄒忌諷齊王納諫》)聞:使……聽到四、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斷句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做謂語而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現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示判斷的。但在古代漢語里,“是”多做代詞用,很少把它當判斷詞用。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文言文中需借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1.在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者,……也”式。這種判斷句式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記》)2.只在主語后面加語氣詞“者”,謂語后面不加語氣詞“也,即“……者,……”式。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3.主語后面不用“者”,只在謂語后面用“也”來表示判斷,即“……,……也”也”式。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4.前面不用“者”停頓,在謂語后面“者也”連用表示判斷,即“……,……者也”式。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5.主語和謂語后面都不用語氣詞。七略四庫,天子之書。(《黃生借書說》)6.用“為字表示判斷,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是”。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7.用“乃”“即”“亦”“必”“誠“皆”“本”等副詞表肯定判斷。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梁父即楚將項燕。(《項羽本紀》)9
6我亦鬼。(《宋定伯捉鬼》)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環(huán)滁皆山也。((醉翁亭記》)臣本布衣。(《出師表》)8.用副詞“非”表否定判斷。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9.“是”字在古代漢語中一般用作指示代詞,也可用作判斷句的謂語。同行十二年,不木蘭是女郎。(《木蘭詩》)(二)被動句文言文中的被動句一般不用介詞“被”,而是以借用其他介詞的方式來表示。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用介詞“于”“受……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2.用“為”表被動。身客死于泰,為天下笑。(《屈原列傳》)3.用“為……所”表被。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4.用“見”“見……于……”表被動。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5.無任何標志的被動句,只是有些動詞本身表被動含義,需根據上下文來判斷。帝感其誠。(《愚公移山》)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隔舉于魚鹽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三)省略句古代漢語里,在不影響語意表達的情況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從而使語言更加簡練,這種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子就是省略句。1.主語的省略主語的省略在文言文中極為常見。其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不獨立做句子的主語。句子若是重復前邊的詞語又啰唆,這樣省略主語句子自然就簡潔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以上下文的意思或在整個語言環(huán)境中推斷。翻譯時,要根據具體情況把省略成分補出來。(桃花源里的人)見漁人,(桃花源里的人)乃大驚,(桃花源里的人)問所從來。(《桃花源記》)2.謂語的省略謂語一般是不能省略的,因為它是句了中最主要的部分,省略了就會影響語意的表達。但是,在古代漢語中,動詞謂語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情況。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謂語要補充出來。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到論戰(zhàn)》)3.賓語的省略古代漢語中,賓語省略的情況要比主語的省略少,一般都是承接上文而省略。省略的賓語往往可以用代詞“之”來代替。屠懼,投(狼)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屠)。(《狼》)4.兼語的省略古代漢語里,兼語句式中“使”“令”“拜”“召”等動詞后面的賓語,同時又是后面主謂結構的主語,亦即兼語,往往可以省略。所省略的兼語一般都在上文出現過,因此可以用代詞“之”或“其”來替代它。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方仲永)學。(《傷仲永》)5.介詞的省略9
7省略介詞是古代漢語中較為普遍的現象,我們需要引起注意,特別是表處所的介詞“于”和表憑借的介詞“以”經常省略。一厝(于)朔東,一厝(于)雍南。(《愚公移山》)6.介詞賓語的省略介詞“以”“與”“為”等的賓語,往往由于上文曾經出現過而省略。所省略的賓語一般也可以用代詞“之”“其”等來代替?;⒁娭?,龐然大物也,以(驢)為神。蔽林間窺之。(《黔之驢》)此人一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記》)注意:介詞“于”的賓語一般不能省略。7.定語及定語中心語的省略現代漢語中的定語及定語的中心語一般是不允許省略的,而古代漢語中,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定語及定語中心語有時省略。而(吾)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捕蛇者說》)(四)倒裝句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1.賓語前置。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白雪紛紛何所似”中的“何”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1)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動詞或介詞的前面。①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誰與”即“與誰”。)②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即“苦何”。)(2)在否定句中,如果賓語是代詞,那么賓語必須前置。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莫之許也”即“莫許之也”。)(3)用“之”或“是”作為標志的賓語前置,主要是為了加強語氣?!爸薄笆恰敝黄鸬教崆百e語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鬃釉疲骸昂温??”(《陋室銘》)(“何陋之有?即“有何陋”。)(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2.謂語前置即主謂倒裝,是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把謂語放在主語的前面,加重謂語的語氣或感情色彩。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謂倒裝向,正常語序應為“汝之不惠甚矣”。)3.狀語后置介詞“以”“于(乎)”“自”等后面帶上賓語,組成介賓短語,這種介賓短語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的前邊充當狀語,在古代漢語中,卻多數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的后邊充當補語。①祭以尉首。(《陳涉世家》)②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③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④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解析】以上諸句中的“以尉首”“以當世之事”“于長勺”乎東西”與“乎南北”都是介賓短語,在句中分別放在動詞之后做補語。譯成現代漢語時,則要提到謂語之前做狀語,如“祭以尉首”要理解成“以尉首作祭”,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用軍尉的人頭來祭奠”。4.定語后置9
8現代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作用。但是,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這種情況叫作“定語后置”。譯成現代漢語時,一般都應提到中心詞前邊來。定語后置時,往往在中心詞和定語之間加“之”字,有時也在定語后面加“者”字。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馬之千里者”即“千里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