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三講)》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三講).txt12思念是一首詩,讓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讀出韻律來;思念是一陣雨,讓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濕潤起來;思念是一片陽光,讓你的陰郁的日子里明朗起來。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三講)凈空法師講述華藏圖書館錄影室問:各位觀眾,上一集老法師開示三皈、五戒和菩薩戒,我們都知道戒定慧三無漏學之中,戒是列在頭一位。世尊在《遺教經(jīng)》中,也交待我們要以戒為師。還有我們專修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也必須要持戒念佛??梢娊涫欠浅V匾模晕覀兘裉炖^續(xù)再請教老法師,有關戒律的一些問題。一般我們談到戒,除了五戒、八戒等等戒條以外,還有四個概念,第一個是防非止惡,叫做戒。第二
2、個是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的戒。第三個是六度之中,布施、持戒、忍辱,這三度都屬于戒律的范圍。第四個是指做人做事,還有修學各種法門的規(guī)矩,也叫戒。首先我們請教老法師,防非止惡叫做戒,怎么解釋呢?師父:這一些問題,在經(jīng)論里面,在古大德的著述里面,都有詳細的講解。即使是在凈宗《印光大師文鈔》里面,對于這一樁事情,也說得非常之多。大家自己可以去讀誦、研究來做參考。世尊一代的教學是以智慧為主,要求一切大眾,要開發(fā)自性圓滿的智慧。佛在經(jīng)論里面,將這個目標稱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話是梵語音譯的,它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在這一句意思當中,自自然然就分了三個階段,第一
3、個是正覺,第二個是正等正覺,第三個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學佛求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就是為這一樁事情。釋迦世尊四十九年教的是些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講的是些什么?都沒有離開這一句。這一句是佛法教學的宗旨??墒且磺斜娚鸁o量劫以來,就迷失了自性?,F(xiàn)在怎樣幫助眾生恢復自性本具圓滿的智慧德能?那就要想到慧為什么失掉了?是因為你沒有定。那為什么把定失掉了?因為你不守規(guī)矩,你不守法。于是佛才制訂這個戒律,教給你恢復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一定是由持戒、得定,然后再開智慧。開智慧是恢復我們本能。換句話說,戒律在佛法教學當中,它是手段,它不是目的。用這個手段達到定,定
4、還不是目的,依舊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在慧,于是這稱之為三無漏學。什么叫無漏呢?這個漏是煩惱的代名詞,佛在經(jīng)上講得很多。譬如我們一個茶杯,茶杯破了,破了就漏。你斟茶的時候,它漏失掉了。這是佛把這個漏比做煩惱,人有煩惱,定沒有了,定是功德,定漏掉了,慧也漏掉了,取這個意思。如果你能夠持戒,能得定,能開慧,那這就無漏了。所以這個漏跟無漏,這個意思我們要清楚,這種名相在佛學里面用得很多。我們看了之后,不至于產(chǎn)生誤會。所以修學過程,一定要經(jīng)過這樣一個階段。戒律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是一般人憑自己想像、淺見就能夠了解的。甚至于我們曾經(jīng)看到,不但現(xiàn)在,古時候也不少,戒律非常精嚴,
5、絲毫不犯。這就是你剛才所問的,防非止惡。非是不如法的,戒律防止一切不如法的事情發(fā)生,禁止一切的惡行、惡念,這個是戒律的精神,防非止惡。由此可知,凡是符合這個精神的作法,都是戒律。雖然戒條里面沒有,戒條是很有限的。譬如吸煙,吸煙,戒條里沒有。為什么沒有呢?當時印度那個地方,大概是沒有煙草公司的設立,沒有人吸煙,它就沒有了。那么現(xiàn)在吸煙犯不犯戒?如果說吸煙對人身體不好,也會影響大眾的健康,那這就不是個好事情。那么今天到處禁止吸煙,請勿抽煙,那這幾句話算不算戒條?那是戒條,沒有錯。一個明理的人,常常能夠想到社會安全的人,不妨礙大眾的人,那他就應當遵守。遵守就叫持戒。由此
6、可知,戒律的意義是廣義的,不是單單持這幾條條文。條文是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為當時社會大眾所制訂的。佛所制訂的,也不是有意制訂的。總是看了有人犯過,然后再召集大眾說:‘這個過失對自己不好,對社會大眾不好,我們應當要禁止。’所以你看看這個戒律的緣起,你就知道,佛的弟子,在家、出家,四眾弟子,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的過失,殺盜淫妄的過失,而世尊說這個問題嚴重,所以才制訂戒條。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對出家人。對在家人是不邪淫、不妄語,制訂這四條根本戒律。所謂根本戒,這個四條,它確確實實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三千年前,這四條管用。到現(xiàn)在,這四條還是管用。在古印度那個時候管用,
7、到中國來也管用,現(xiàn)在把這四條,我們放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qū),甚至于任何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他也點頭,覺得對,他也尊重,他也歡迎,他也愿意遵守,這就叫根本戒。其他的,譬如說飲酒戒,有許多國家地區(qū)的人,這些酒沒有什么,我們天天都喝酒,他就不能接受了。所以根本戒一定是一切眾生都會接受的,其余不能接受的,那是要看社會環(huán)境,看當時的需要。佛制訂不飲酒這一條戒,目的確實在防非止過。因為酒醉之后亂性,就犯前面四種戒。我們現(xiàn)在在這個社會新聞當中,常??吹綒⑷?、作奸犯科的,報上登的,都是喝酒喝醉了,才干這些事情。酒醉了壯膽,他就做壞事。他如果在清醒當中,他也知道這些事情是壞事,
8、也曉得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