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唐修《晉書》的性質》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論唐修《晉書》的性質序從秦始皇以來,中國歷代杰出的為政者們,不僅在政治、經濟上,即使在社會、文化領域,也都想用自己信從的“善”、“美”標(一)有關《陶潛傳》的改修陶淵明的生平事跡,在劉宋·顏延之《陶同時,只要閱讀《晉書·陶潛傳》,就可發(fā)現(xiàn):它所蹈襲的《宋書·陶潛傳》中能見到的“潛弱年薄宦”以下的文字,在《晉書》中卻斷然地被刪掉潛弱年薄宦,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與子書以言其志,并為訓戒(省略)。又為《命子
2、詩》貽之(省略)。為什在這里,我想分析一下與《晉書》一樣是受太宗敕命、在真觀年間經李延壽手編纂的《南史》陶潛傳,通過與《晉書》相比較,試著來說明其中的原由??梢哉f,在這兩書中,都同樣有李世民的史書編纂意圖在起著作用。《南史》陶潛傳,也是據(jù)《宋書》陶潛傳編寫的,改修點也大天地賦命,生往必終,自古賢圣,誰能獨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彼挠阎?,親受音旨,發(fā)斯談者,豈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邪。以上引用的內容說的都是“死生”、“富貴”等天命觀念,這與堅持用儒教治世觀的太宗李世民及他的重臣、親信們在思想上沒有任何
3、的齟齬,很難想像有什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痹谔瞥?,《論語》已是士大夫所必讀之書,當然《顏淵》的文字也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當時的士大夫在讀《宋書》陶潛傳“子夏言曰”這部分時,必然在心中會浮現(xiàn)上記的《論語·顏淵》章句全文。這子夏的話,是針對司馬牛所發(fā)出的“人皆有兄弟,我獨亡”的感慨進行慰撫的。這個司馬牛,就是在《論語·述而》中企圖殺害孔子的有名的桓魋之弟。在《論語·顏淵》中也有較詳細的介紹:(注)鄭曰:“
4、牛兄桓魋行惡死亡無日,我為無兄弟。”(省略)正義曰:云牛兄桓魋行惡死亡無日者,案:哀公十四年《左傳》云,宋桓魋之寵害于公。公將討之,未及,魋先謀公。公知之,召皇司馬子仲及左師李延壽熟知太宗的這種心思與嗜好,于是刪去另一方陶潛的名字,《宋書》記有“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昭明太子《陶淵明傳》作“陶淵明,字元亮,或云潛,字淵明”。承繼這些,《南史》記為“陶潛,字淵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赌鲜贰费赜谩端螘?,可以推斷原本是寫作“陶潛,字深明,或云深明,字元亮”的,后來因版本誤刻或有衍字,就變成十”至“自恐大分將有限
5、也”部分是陶對自己品德及情志進行真摯述說的文字,對描繪陶淵明身世及形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南史》也只是刪到易引起聯(lián)想的《序》為止。但《晉書》卻因下恨汝輩稚小,《晉書》比《南史》更加肆無忌憚的削除,或許如新、舊《唐書》所說明的,與存在著為以上僅限于陶潛傳,可知《晉書》的改修確實是基于李世民政權的某些關(二)《晉書·陸機傳》的改修據(jù)《舊唐書·房玄齡傳》,唐修《晉書》是以臧榮緒《晉書》(以下簡稱“臧《晉書》”)為底本,又參考尋與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撰晉書,于是奏取太子左庶子許敬宗、中書但是,令人注目的是《陸機傳》與《宣
6、帝紀》、《武帝紀》、《王羲之傳》等四篇都有太宗親撰的論贊(即“《晉書》:收錄臧《晉書》:按湯球輯《九以上五篇文章全是陸機的代表作,都被《文選》收錄并由初唐的李善加注:①《文選·文賦》臧榮緒晉書曰:“機字士衡,吳郡人。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機少襲領父兵,為牙門將軍。年二十而吳滅,退臨舊里,與弟云勤學,積十一年,譽流京華,聲溢四表,被④《文選·辯亡論》孫盛曰:“陸機著《辯亡論》,言吳之所以亡也?!雹荨段倪x·五等論》五等,公、侯、伯、子、男也。言古者圣王立五等以治天下,至漢封樹,不依古李善在《辯亡論》、《五等論》中并未引
7、臧《晉書》作注文?!段馁x》、《豪士賦序》、《謝平原內史表》則明確記有引自臧《晉書》陸機傳。從以上事實看,似乎可以判定臧《晉書》原不錄《辯亡論》、《五等論》,而只收以上五篇均為陸機代表作,因此,在構寫《陸機傳》中收錄什1.《文賦》,它是具有極高藝如眾所周知的,陸機用“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可以說,《文賦》對《詩品》、《文心雕龍》產生顯然,臧《晉書》錄《文賦》是反映以上均說明,陸機是作為六朝最杰出的文人之一而存在的,因此,不Ⅱ.《謝平原內史表》是陸機寫給成都王穎,就自己任平原內史一事表示感激的心意。陸機雖出身吳國,但
8、已仕晉九載,今受陛下恩賜得以高官,值國遭顛沛,無節(jié)可紀之際,誠惶誠恐,深感憂愧。接著《表》說明自己受齊王陷害,被誣告在趙王倫篡位起草Ⅲ.《辯亡論》(上.下)是述說吳的興隆與衰亡一事。上篇先述吳從興到亡的經過。在漢末群雄割據(jù)中,荊吳之地起兵的孫堅勇氣出色,后繼者孫策得張昭、周瑜等賢臣,安定Ⅳ.《五等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