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關于有效和無效教學的幾點思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關于有效和無效教學的幾點思考 摘要:時下,如果問教學中最流行的提法或者研究熱點是什么,大家一定會同聲說看“有效”或“高效”的研究。由于這成為今天教學上討論最多的話題,好像也成為教研的一種價值取向?! £P鍵詞:有效教學;無效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4-037-001 原本我對著有效這一提法是很有想法的,總覺得不存在無效的課堂,即使不是短效也可能是長效的,即或不是高效的也可以是中效的,或者低效的。由于我們所關注的有效大多都是在以考試成績?yōu)槁淠_點,所以開始我對此有些排斥。但
2、是,最近當我重新審視我的教學時,我不去衡量一節(jié)課,而是去考量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者一個小步驟、一個小片段、一個提問、學生的一個活動時,使我改變了以往的想法?! ∑鹨蚴窃谏稀洞盆F》一課時,按照以往的方法,先提出問題,然后指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去實驗,從而得出我們想要的結論。我在一點一點講解要求和實驗步驟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不在聽課,開始我很生氣――課堂怎么可以這樣,學生怎么可以不聽課?這么好玩的東西,為什么不想玩呢?課后當我反思這一段的教學時,發(fā)現(xiàn)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講解是無效的,提出的要求學生不在聽。再回想以往的教學中,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
3、改變課堂環(huán)節(jié)中的無效設計4 在我們?nèi)粘=虒W中,由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了解不充分,過淺或過深的估價學生的認識,都會造成無效的環(huán)節(jié)形成。把一些對學生來說已是很淺顯的內(nèi)容,我們卻把它當成重點,予以精心設計。學生沒有新奇感,認為是“小兒科”的東西。就如我上面的這個片段。后來在另一個班級,我改變方法,首先詢問學生玩過磁鐵沒有,結果發(fā)現(xiàn)班級只有兩個同學沒有玩過磁鐵。接著讓學生說說,都玩出了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自然就把玩過的磁鐵性質都說出來,只是不是“專業(yè)術語”,老師只要調整用詞,小結一下就可以了。這樣課就簡單多了,那么剩下的時間干嘛呢,我索性就讓他們玩玩
4、我發(fā)的磁鐵實驗盒里的東西。因為他們以前可能玩不了這么多形狀、這么多材料組合的磁鐵,自然就非常感興趣。玩的過程中合作學習,互相學習,創(chuàng)新玩法層出不窮。雖然沒有任務,沒有目標,全然放松,效果卻是最好?! 《?、改變問題設計中的無效提問 教學離不開問題,問題就離不開教師的發(fā)問。提問是一門藝術,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故此,問題的提出自然就存在效果問題。但出現(xiàn)無效的問題時,自然就會出現(xiàn)冷場,從而降低課堂的溫度。就如在教學《光的行進》一課時,已經(jīng)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光傳出的路線是直的例子,然后提問:誰能用實驗證明光是直線行進的?結果冷場。我原本想引出實驗
5、,再用實驗去驗證。學生對此不理解,無法摸到我的意思。后來從學生那兒了解到,我已經(jīng)看到光的路線是直的了,為什么還要驗證呢?認為研究沒有意義,問題自然就沒有意義,提問無效?! ∪⒏淖儗W生活動中的無效過程4 教學中,我時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nèi)容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總感到力不從心,學生總達不到我們預想的效果,本以為學生應該很興奮地去探究探究,找找答案,可是事實上并不是這樣。如教學三年級《生命離不開水》一課時,我為他們準備好了西紅柿,想讓他們探究一下100克西紅柿能擠出多少水,然后算一算西紅柿中水的含量大約是多少?我講了要求,發(fā)了材料,學生開始動手實驗
6、了。結果我發(fā)現(xiàn)兩個小組在討論什么,就是不動手。經(jīng)過詢問才知道,他們說我們無法把水全部擠出來,不知道該怎么辦。學生想的真好。他們想要非常精確的測量,可是我們只能粗略的測量。自然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而學生沒有動手。后來我就調整我的實驗要求,讓他們測量100克西瓜和100克西紅柿哪一個含水量多,因為它們都有最終擠不出來的一部分水,為了公平,要求都擠到擠不出水為止,比較擠出來的水多少?! ∷摹⒏淖儗W生群體中的無效比例 我們今天常常用“學生的參與度”作為衡量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之一,當學生的參與度過低時,說明針對這些學生的教學是低效的。提高學生有
7、效教學的比例,還需我們多做研究,著眼課堂環(huán)節(jié),從小處入手,適時調整。改變以往從整體去看或者從成績?nèi)タ疾?。當然我們不可能做到每個環(huán)節(jié)或每個提問對每個學生都有效,但我們本著從細微處去考量,哪怕改變一點也是好的。針對一些環(huán)節(jié),當發(fā)現(xiàn)對大部分孩子沒有吸引力,寧可不要,也不浪費時間。就如前面提到的對“光的直線行進”4進行驗證的實驗,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刪除。再者,常常及時的調整問題的角度和梯度,以便使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第三,一些對學生來說沒有意義的內(nèi)容,及時刪減。這里所說的意義就是指缺乏實用性和趣味性,學生感覺學著沒有用,還要浪費時間。如在教學《太
8、陽鐘》一課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制作材料中太陽鐘的制作感興趣,但對實際測量不感興趣。原因是制作課堂上都能夠完成,但是課后測量和記錄有80%的學生無法完成,甚至優(yōu)秀乖巧的孩子也做不到。經(jīng)過走訪,了解到第一測量很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