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

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

ID:39564223

大小:42.50 KB

頁數(shù):12頁

時間:2019-07-06

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_第1頁
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_第2頁
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_第3頁
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_第4頁
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_第5頁
資源描述:

《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塞爾意向性自然化路徑探析摘要:意向性的自然化是當今心靈哲學中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之一。塞爾從意向性自然化的哲學基礎、“背景假設”、“還原”說明及其科學根基等對自己所倡導的意向性的“生物學自然主義”方案路徑作出獨到的闡發(fā)。關鍵詞:塞爾;意向性;生物自然主義當代心靈哲學家與傳統(tǒng)哲學對心靈的研究相比,一個重要特點就在于將心靈自然化作為自己的目標與視角。所謂心靈自然化,即努力在以自然科學為依據(jù)的我們所認識的自然秩序中為心靈找到一個所在的位置。正如泰(tye)所說,“許多當代哲學家認為極具重要性的一個構想就是提出一種令人滿意的自然主義的

2、關于心的理論。人們害怕,沒有這樣一個理論,心理現(xiàn)象就永遠是一個迷……”[1]421當今世界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約翰·塞爾(j.r.searle)通過對“自然”之類的范疇的改鑄,為意向性在自然界中爭取到了一席之地,并提出了“生物學自然主義”的解決方案。他承認,如果放寬對“自然的”“物理的”理解,那么可以認為,意向性是一種自然的甚或物理的屬性,當然是一種高層次的、類似于表現(xiàn)型的東西。同時,他堅決反對流行的自然化哲學,因為他認為正如光合作用、消化與膽汁的分泌那樣,意向性本身就在自然之內,屬自然現(xiàn)象中的現(xiàn)象,它用不著根據(jù)

3、自然科學術語予以說明,亦即用不著常見的那類自然化?;谶@樣條件,塞爾從意向性自然化的哲學基礎、“背景假設”、“還原”說明及其科學根基等對意向性自然化的路徑作出獨到的闡發(fā)。一、意向性“自然化”的哲學基礎何謂意向性?塞爾指出:意向性就是“表示心靈能夠以各種形式指向、關于、涉及世界上的物體和事態(tài)的一般性名稱”[2]81或者說,意向性就是指那種使得心靈狀態(tài)能夠指向(beingdirectedat)、關于(beingabout)、關涉(beingof)或從屬于心靈狀態(tài)以外的世界中的對象或事態(tài)的那種心靈能力。比如,若我具有一個信念,那

4、么這個信念必定是關于“某事是如此這般”的信念[3]24。從它與意識的關系來說,并非所有的意識狀態(tài)都是有意向性,如無名的煩惱被意識到了,但沒有意向性。而有意向性的狀態(tài)又不一定有意識。但意識是理解意向性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意識才能理解意向性。從意向性的范圍來說,有意向性的心理狀態(tài)不局限于命題態(tài)度,因為只有感受性質而無命題內容的狀態(tài)也有意向性,如感覺、情感等。從類型上看,意向性有三類。先看三個句子:1)我現(xiàn)在很渴,因為有一天沒有喝水。2)我的草坪很想得到水。3)法語中“jaigrandsoif”的意思是“我很渴”。三個句子

5、表達的是三種不同的意向性?!暗谝环N描述了內在的意向性。如果該陳述為真,那么描述對象必須真的有意向狀態(tài)。第二句根本不描述內在的或其他形式的意向性;它是象征性的、比喻性的。因此我稱該描述中的‘意向性’只是仿佛的而非內在的。……在第三種情況中,我說法語句子有意向性,即法語句子表達了我所說的意思……說法語句子的人可以用它來表達他們的意向性,語言意義是意向性的一種真實形式。但它不是內在的意向性。它是從語言使用者的內在意向性中派生出來的?!盵4]68-69當然,他有時像格賴斯等人一樣把意向性分為外在意向性和內在意向性兩種。前者是派生性

6、的,而“內在意向性是人類和某種動物作為生物本性所具有的現(xiàn)象,與如何使用、如何考慮、如何描述無關。它只是動物的純粹事實?!盵4]69應注意的是,說這種意向性是內在的,主要是強調它是生物所固有的,不是可還原的。當然這不意味著它們是純粹內在的、與外物無關的,因為意向性就是關于性,可以指向外在的東西。因此盡管他否認寬內容和窄內容的區(qū)分,但承認內在的內容可以是有其外在所指的。他之所以認為意向性是一種自然或生物現(xiàn)象,一個重要的哲學上的原因是:他對有關的哲學基本問題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首先,在本體論問題上,他認為,過去的理論陷入了兩個極端

7、,如有的緊縮標準,只把時空中的存在看作是有本體論地位的存在,而有的走向另一極端,不適當?shù)胤艑挊藴?。他認為,要形成正確的觀點,關鍵是把本體論與認識論、因果理論劃清界限。就本體論與認識論的關系來說,不能用認識論作為根據(jù)來解決本體論問題。而一種錯誤的傾向恰恰是這樣,如把客觀的東西看作是全部存在或實在。塞爾認為,實在與主客觀沒有關系,客觀的東西只是實在的一部分,因為主觀的東西也可以是實在的。他說:“不是所有的實在都是客觀的,有些實在是主觀的。”[4]19因此不能以主客觀作為存在的標準。另外,我們也不能用第三人稱、知識基礎和行為的術

8、語來定義本體論。例如“什么是心智現(xiàn)象”與“我們如何找到它們,它們如何在有機體的生命中起因果作用”是性質不同的問題,簡言之,不能用是否認識到了作為本體論的標準。還有,也不能以是否有原因作用作為存在的標準。有無作用是因果論的問題,而本體論確認的存在不一定有用,存在與有無作用無關。掃清了這些障礙就能較順利地說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