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 [摘要]全民閱讀危機的警示,《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了加強語文閱讀教學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走出“閱讀教學等同于講讀和朗讀”的誤區(qū),充分肯定閱讀教學,科學定位閱讀教學——開放的體系。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將閱讀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滲透閱讀方法、加強教師課后反思、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等方面提高其有效性。[關鍵詞]閱讀;閱讀教學;有效性信息時代人們的閱讀能力正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即“無限的書籍對有限的閱讀時間的挑戰(zhàn);成幾何級數膨脹的信息對讀
2、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戰(zhàn);大量新知識對讀者理解能力的挑戰(zhàn)。”[1]由于信息的充斥、網絡的滲透、網絡文化的流行,伴隨電子科技的發(fā)展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其思維方式、學習方式、閱讀能力都大為改變,信息化社會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一、加強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1.全民閱讀危機的警示8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于2013年5月初發(fā)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的圖書閱讀率為54.9%,比2011年的53.9%上生了1個百分點;同期的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39本,與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
3、本持平。近兩年,雖然國民閱讀率一直保持著緩慢增長態(tài)勢,但與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有觀點認為,閱讀尤其是讀書是一項復雜的腦力活動,更是培養(yǎng)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缺乏閱讀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思考能力下降——一個閱讀量高的民族不僅在知識的儲備上高于閱讀量低的民族,其思考能力也將借此占據上風[2]。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民族的競爭力取決于國民的綜合素養(yǎng),國民的閱讀能力十分關鍵。如此嚴峻的形式,為中學語文教師鳴響了警鐘。2.語文課程標準的決定8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歸根結底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閱讀是學習之母,無論是提高工
4、作和學習效率、促進口語和書面表達、開發(fā)知識和智力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應著力強化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韋志成先生說:“從閱讀教學的外部功能來說,它統(tǒng)帥語文教學,制約和影響著寫作教學、說話教學和聽知教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3]所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份文件中才寫道:明天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那種不會閱讀、不具備閱讀能力的人。二、閱讀教學的認識誤區(qū)
5、1.閱讀等同于講讀在下校調研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語文教師對精講課文通篇分析講解,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教師的自我感受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較少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在模式化的講讀教學中教師是文本解讀的專家和權威,學生只是跟著教師走,被動地全盤接受教師的分析講解,而教師的分析講解也往往只是照搬教參,很難從多角度引導學生的閱讀實踐。2.閱讀等同于朗讀有的教師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過分強調學生的作用,即教師過分強調學生要讀準、讀通、讀好、讀出感情,片面注重“讀”的重要,認為只有讀,才能夠對課文的內容加以掌握,也達到了閱讀
6、教學的目標,而這種理解的錯誤在于教師把閱讀單純地理解為朗讀,因而在根本上產生了偏差。閱讀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不是讓學生機械化地用不切實際的感情讀通課文,要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文字的美。三、閱讀教學的科學定位8當前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局限于對字詞、句子、文章主題等知識點的分析和背誦,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承載的主題只是教化律條、呆板的符號,要求學生記憶一些所謂的名言警句或典型描寫的片段,忽略了學生對于這些內容的理解和能否恰當地運用,致使學生語言能力難有實質性的提高。我們將閱讀教學定位為“開放體系”:一要強調其內
7、容的豐富和博大,如重視語言的唯美、語法的流暢、語意的深度、思想的抒發(fā)、文章的寓意等;二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打破一切對學生思維的禁錮,鼓勵其在符合邏輯的范圍內自由構想,并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的語言實現(xiàn)基于文本的二次創(chuàng)作;三要實現(xiàn)學生領悟內容的開放,讓學生基于自身的理解能力,掌握文章的文脈,進而與自己原有知識融會貫通,最終形成自己新的知識血液。四、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1.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一,教師通過導課的魅力吸引學生走進閱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導課作為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資料、社會生活中富有教育意義的人
8、和事,古典名著、優(yōu)美詩文、格言警句、經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結晶,增加教學趣味,增強學生對具體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激發(fā)學生自我嘗試的沖動。教師導課吸引學生的興趣正是引導學生思路以循跡求真的過程,以求事半而功倍。8第二,教師提供創(chuàng)造想象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