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

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

ID:10519777

大小:53.50 KB

頁數:5頁

時間:2018-07-07

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_第1頁
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_第2頁
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_第3頁
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_第4頁
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_第5頁
資源描述:

《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試論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主張論文論文摘要:全民教育思想是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它主張教育對象的全民化,追求教育平等、教育機會均等和教育民主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為私學興起、文化下論文摘要:全民教育思想是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它主張教育對象的全民化,追求教育平等、教育機會均等和教育民主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為私學興起、文化下移和教育對象的擴大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二者雖然在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其基本內涵和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全民教育思想可以從孔子那里汲取豐富的營

2、養(yǎng)。論文關鍵詞:全民教育思想;孔子;有教無類;區(qū)別;淵源2005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從2006年起設立首次以個人命名的國際獎項“孔子教育獎”,用于獎勵在“全民教育”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和有突出貢獻的個人。這是國際教育界對孔子教育思想的歷史地位的充分肯定,也說明孔子對全民教育思想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作者認為,全民教育思想與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有緊密的歷史淵源。一、全民教育思想的興起及其基本內涵早在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就宣告:“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睅资陙?,許多發(fā)達國家把全民教育作為緩解社會危機和國家反貧困計劃和經濟

3、振興計劃來對待。亞太地區(qū)于198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推行“亞太地區(qū)全民教育計劃”的建議。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會”在泰國宗迪恩召開,這標志著全民教育思想的正式產生。進入21世紀以來,全民教育思想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兩大教育思潮之一(另一個是終身教育思潮),它不僅主導了當前世界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成為21世紀世界教育發(fā)展和進步的趨勢。全民教育興起并迅速發(fā)展的原因有三:首先,從個人發(fā)展的層面上看,全民教育既是使每個社會成員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并籍以促進社會平等的根本保證,又是使個人獲得生存和發(fā)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其次,從社會或國家層面上看,全民教育

4、既是社會經濟進步帶來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和國家走出危機、擺脫貧困、實現繁榮的必然選擇。第三,全民教育是促進世界文明共同繁榮的需要。目前,全世界面臨著一些令人生畏的問題:環(huán)境的普遍惡化、人口的迅速增長、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等等。教育,尤其是面向所有個體的全民教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全民教育就是指教育對象的全民化,其基本內涵就是追求教育平等、教育機會均等和教育民主化,它要求教育必須向所有人開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并且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不僅僅是人的一種權利,而且也是一種必須。全民教育的宗旨和最終目的是滿足所有人的學習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

5、文化水平和謀生的基本技能,讓他們有尊嚴地生活,并有一定的意識和能力參與解決困擾世界的一些重大問題。通過全民教育,讓全人類和平共處、共同進步,從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二、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及其基本內涵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那是一個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的時代。在經濟上,鐵器時代的到來,使生產工具得到質的改進,生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私田的大量出現導致“井田制”的瓦解,新的經濟關系為體、腦的進一步分工提供了可能。在政治上,春秋時期,烽煙四起,戰(zhàn)亂頻仍。政治的多元化及其連鎖的分裂、組合,使政教合一的封閉模式開始瓦解,以血緣為基礎的宗法制度

6、也受到破壞。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變化,必然引起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變化。出現了“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局面?!笆俊彪A層逐漸興起,官學逐漸衰退,私學大量出現??鬃釉谶@百家爭鳴的時代獨領風騷,他首創(chuàng)私學,并歷史性地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為“文化下嫁”即文化知識傳播與民間做出了巨大貢獻。關于“有教無類”內涵的解釋,歷史上存在著許多爭論和不同的見解。合理的解釋主要集中為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有教無類”即是指孔子在收受弟子時不分民族、種族,沒有“夷夏之防”。有人統(tǒng)計過孔子弟子的籍貫,計有魯、齊、衛(wèi)、晉、秦、蔡、吳、宋、薛、楚等國。其中楚國在當時被稱為“蠻夷之

7、邦”,孔子弟子中的公孫龍和秦商就是楚國人??鬃由踔吝€欲居“九夷”施教,認為他的教育在“蠻夷之邦”也能行得通。第二種觀點認為,“有教無類”是指孔子在收受弟子時不分貧富,不問階級出身,不搞“有成份論”。因此他所接收的弟子不分國籍,也不分政治經濟地位,既有大貴族子弟如司馬牛。也有稱之為“卞之野人”的子路和“在縲紲中”的公冶長,有“家累千金”的子貢,也有“窮居陋巷”的顏回,不僅有形同乞丐者,甚至還有犯人和大盜,更沒有任何年齡上的限制,既有年長的冉耕,也有年幼的曾參。無論從以上哪種解釋去理解,“有教無類”均可與教育對象產生直接的聯系。無論怎樣解釋,都不可能脫離孔子的

8、辦學實踐去做出結論。時人南郭惠子的慨嘆——“夫子之門何其雜也!”(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