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兒童攻擊行為干預矯正策略》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兒童攻擊行為干預矯正策略【摘要】攻擊行為,亦稱侵犯行為,是針對他人做出以直接或間接的傷害,包括以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為目的的一切行為。攻擊行為普遍存在于兒童之間,阻礙了兒童的社會性、個性以及認知的發(fā)展,嚴重影響兒童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因素有多種,既有生物學因素,又有家庭、學校、社會文化傳統(tǒng)和大眾傳媒等社會因素,還有個體認知因素等。因此,對兒童攻擊行為的干預矯正策略可以從認知訓練,情緒宣泄,意志培養(yǎng)和行為干預等四個方面入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干預和矯正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娟P鍵詞】兒
2、童,攻擊行為,影響因素,干預策略【中圖分類號】R7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231(2011)08-0650-031引言12對攻擊行為的研究歷時近百年,但迄今為止對其并無統(tǒng)一定義。心理學中對攻擊行為的界定,主要是以行為的解剖學性質(zhì)、行為的前提條件、行為的后果和觀察者對行為所作的社會判斷這四個方面為基礎,對應的有四種對攻擊行為各有偏重同時各有不足的定義[1]?,F(xiàn)代心理學認為攻擊行為是指以敵意的行動傷害別人或破壞物體的一切行為,從操作意義上講是指由于個體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或人為的壓制
3、和剝奪而產(chǎn)生憤怒、不滿等情緒,導致的抗爭、發(fā)泄、報復的行為。勞倫茨(Lorentz)和雷斯(Reise)把攻擊分為情感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2]。兒童攻擊行為是指兒童“有意傷害別人且不為社會規(guī)范所許可的行為”[3]。兒童攻擊行為一般表現(xiàn)有三種:一是直接攻擊行為:直接的踢、打、推搡、威脅、戲弄、欺侮、嚇唬、報復他人或破壞他人物品、干擾他人活動的行為,是面對面的沖突行為;二是投射攻擊行為:因憤怒、生氣而破壞物品,造成緊張氣氛,影響他人情緒情感的投射行為。如心情不好時摔東西,考試考得不好時撕考試卷子;三
4、是間接攻擊行為:與面對面的沖突相對應,采取有一定隱蔽性的攻擊行為。如背后說同學的壞話、諷刺挖苦成績好的同學,挑撥同學之間的關系等。12攻擊行為在兒童身上表現(xiàn)得較為頻繁,是一種常見的比較典型的不良社會行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兒童在評價同伴時,對同伴的歡迎程度和其攻擊水平相關聯(lián):好攻擊的學生同伴評價低,被群體拒絕,不攻擊的學生被群體歡迎,同伴關系較融洽。[4]攻擊性強的兒童長大成人后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大多與家人、同事關系緊張。無干預的攻擊行為的發(fā)展的最終結(jié)果是暴力行為,嚴重的導致犯罪,對社會的安全保障和穩(wěn)定
5、產(chǎn)生惡劣影響。攻擊行為頻繁發(fā)生的環(huán)境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有不利影響。有攻擊行為的兒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可能會招來更多的攻擊而成為被攻擊者,這勢必會導致攻擊行為的加?。欢旧聿痪哂泄粜袨榈膬和?,在頻頻受到攻擊的情況下,要么會產(chǎn)生悲觀厭世的消極情緒,要么奮起反擊而成為一個具有攻擊行為的人,從而可能導致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的兒童以后出現(xiàn)暴力行為的發(fā)生率增高。因此,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對其不良行為進行干預矯正,對兒童的社會性、個性和認知的發(fā)展以及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對學校樹立良好學風以及社會的長遠安定都有重要意義。
6、2兒童攻擊行為的成因兒童發(fā)生攻擊性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總體上說,它是在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chǎn)生和發(fā)展,同時又受兒童自身認知水平的制約。2.1生物學因素12許多研究顯示,少部分兒童之所以出現(xiàn)頻繁的攻擊行為,可能與大腦兩半球均衡性發(fā)展與協(xié)同功能都較低有關[2]。攻擊型兒童的父母有73.7%的性格上有性急好動的特點。因此,不能排除先天神經(jīng)類型和遺傳因素的影響[5]。其次,體質(zhì)因素在兒童攻擊行為中有較明顯的表現(xiàn)。如男孩的攻擊行為比女孩發(fā)生得多而強,體格壯的兒童比體格弱的兒童的攻擊行為亦發(fā)生得多
7、而強。另外,有研究表明性激素也影響著男女攻擊行為的產(chǎn)生和表現(xiàn)[2]。由于男孩體內(nèi)含有較多雄性激素,一般認為男孩比女孩具有更強的攻擊性,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言語攻擊居多[6]。2.2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學校、同伴、社會文化傳統(tǒng)、大眾媒體等。家庭作為兒童社會化的最基本動因,對兒童早期行為的塑造起著關鍵性作用。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和家庭的情感氛圍是影響兒童的攻擊性的兩條主要途徑。有的父母認為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要使孩子長大后在社會上立足,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不能吃虧的意識,有的家長還教孩子攻擊
8、別人。這種態(tài)度,教會或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錯誤行為,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社會化,容易形成他們將來的反社會型人格[7]。家庭的情感氛圍也影響著兒童的攻擊行為。有的家庭父母關系緊張、沖突不斷或者父母離異等,這種不良的親子關系和婚姻上的沖突往往使些兒童帶有情緒障礙和大量行為問題,包括攻擊行為。現(xiàn)在很多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交給家里的爺爺奶奶撫養(yǎng),而由于老年人對孩子一般較為寵溺或文化水平不高,導致孩子處于一種無人管教的狀態(tài),也容易造成兒童的攻擊行為增加且得不到合理的教導。12學校在兒童行為社會化的過程中起主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