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上博《詩論》簡的形制和編連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上博《詩論》簡的形制和編連盼望已久的上博《詩論》簡終于公布了[1]。手捧馬承源主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一股感激和慶幸之情油然而生。該書圖版之清晰,為我所見過的楚簡之最;資料的精心排比,為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而其整理的精湛和用心,也令人嘆服。當然,蓽路藍縷,難免有可議之處。本文只就其《詩論》簡的形制和編連問題,發(fā)表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不當之處,尚祈整理諸方家教之。關于《詩論》簡的形制和編連問題,2001年以來,我與李學勤先生多有討論;在清華簡帛講讀班第19次研討會(2001年12月8日)上提交的《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校釋》一文中,基本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2、;在由《簡帛研究》網站和《中國哲學》聯(lián)合舉辦的討論會(2001年12月23日)和清華簡帛講讀班第20次研討會(2001年12月29日)上,我也分別闡述過。與此有關的論文,目前我見到的有李學勤先生的《〈詩論〉簡的編聯(lián)與復原》(清華簡帛講讀班第20次研討會,2001年12月29日),李零的《達園會感想》(《簡帛研究》網站2000年11月16日)和《上博楚簡校讀記(之一)——《子羔》篇“孔子詩論”部分》(《簡帛研究》網站2002年1月4日),李銳的《孔子詩論簡序調整芻議》(清華簡帛講讀班第21次研討會,2002年1月5日),周鳳五的《論上博〈孔子詩論〉竹簡留白問題》(2
3、001年12月下旬,未刊稿)。這些大作,與我的看法也有同有異。因此,很有深入討論的必要。一、簡的兩種書寫形制目前我們所見到的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編號有29簡,加上馬承源《釋文考釋》中所披露的兩支[2],實際是31簡。2000年8月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孔子詩論》圖版,編號的就共有31簡。前29支,就是今天《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的29簡;30、31簡,就是馬承源《釋文考釋》中所披露的兩支。這31簡,從字體來分,當為兩種。前29支,為一人所書;后兩簡,又一人所書,書法明顯不同。所以整理者就將后者從《孔子詩論》中剔除了。前29
4、簡雖然書法相同,但從形制上看,也明顯是兩種。一種是簡頭簡尾都留空的,一種是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據我的分析,簡頭簡尾都留空的,共有6簡,它們是簡1至簡7。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當為23簡,它們是簡8至簡29,再加上簡1。這兩種形制的簡,馬承源先生卻將它們合在一起。如簡1稱“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詩無泯志,樂無泯情,文無泯意”[3],而上海簡《子羔》篇有孔子與子羔論“三王者之作”的文字[4]。雖然馬先生認為兩者“不相諧和”,但最早的整理者的李零卻認為“‘……行此者,其有不王乎?’顯然是接‘三王之作’部分的”[5],其他整理者也有相同的意見。這應該是正確的。濮茅
5、左和李零都告訴我,《子羔》篇的“三王者之作”部分都是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簡,因此,與其相接的簡1也應該是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現(xiàn)在,馬承源先生將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簡1接以簡頭簡尾都留空的簡2至簡7,再接以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簡8至簡29,整體上顯然沒有將兩種不同形制的簡區(qū)別開來。在同一篇竹書里,各簡的書寫形制應當相同?;诖耍覀兙蛻搶⑸鲜?9簡分為兩種,一種是簡頭簡尾都留空的簡,一種是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簡。這兩種簡,應該有不同的簡頭簡尾都留空的6簡,它們當來自一篇孔子的語錄,其篇名為何,我們現(xiàn)在還不能確知。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簡1和簡8至簡29,它們和“三
6、王者之作”諸簡內容既有聯(lián)系,書法也同,書寫形制無別,當同屬一篇。如李零說,“三王者之作”諸簡本有篇名《子羔》,那么,這23簡就應該是《子羔》篇的一部分。如果不顧形制的不同,只要是論《詩》的,或只要是孔子論《詩》的,就歸于一篇,稱之為《孔子詩論》,那么,不但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簡1和簡8至簡29要收入,簡頭簡尾都留空的簡2至簡7要收入,其論《大雅·生民》的簡30和論《小雅》的簡31[6]也當收入。此外,上海博物館的這批楚簡中還有《孔子閑居》,其已公布的兩支簡文曰:[子]夏問于孔子:“《詩》曰:‘豈弟君子,民之父母?!覇柡稳缢箍芍^民之父母?”孔子答曰:“民之父母乎必
7、達于禮樂之原,以致五至,以行三無,以橫于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其[7]這是孔子答子夏解《詩》之“民之父母”之問,如果按內容分而不管其出處,不管其書寫形制,也可收入。因此,從簡文的形制和原有出處出發(fā),可以把孔子答子夏解《詩》之“民之父母”之問歸諸《孔子閑居》,就得把簡頭簡尾都寫滿了字的簡1和簡8至29歸諸《子羔》,簡頭簡尾都留空的簡2至簡7以及簡30、31也得各自分開,而不得統(tǒng)歸于《孔子詩論》一篇。二、簡6的處理《詩論》這批簡的編排,難點在簡6。馬承源將簡6排在簡5之后,認為簡6“多士,秉文之德”是簡5“多士,秉文之德”的引句,但又看到簡6與簡5的文例不同,因而
8、認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