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發(fā)展社會學視角下宗教社會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發(fā)展社會學視角下宗教社會學一、發(fā)展社會學理論建構發(fā)展社會學討論的是現代化,現代化又可以從五個維度分析:民主化、工業(yè)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理性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其中,“世俗化”主要指宗教,表示宗教的衰退,體現在:宗教團體的價值取向從出世到人世的變化,宗教與社會的分離,信仰與行為的轉變,世界逐漸擺脫了神圣特性,神圣社會向世俗社會轉變。(一)現代化的矛盾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遺留下許多發(fā)展問題。中國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在發(fā)展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宗教對
2、于人民生活的精神文化生活起重要作用,即使是在理性化、科學化、技術化水平等各個領域有了極大飛躍發(fā)展的今天,宗教還是對現代人的意識形態(tài)起不可估量又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二)發(fā)展社會學對中國宗教市場的指導發(fā)展理論的當前趨勢已經克服過去盛行的宏大理論、部分性理論,越來越強調分化、反思性、學科的交叉性趨勢,由民族國家主導發(fā)展轉而向國家、社會、市場共同引導發(fā)展,注重文化多樣性和社會多樣性,尤其是注重性別平等、環(huán)境正義等方面。發(fā)展理論經歷了由帕森斯意義上的宏大理論向默頓意義上的中層理論、加芬克爾意義上的常人方法學、舒茨意義上的現象學社
3、會學轉向,更多從經驗上注意微觀上的行動和制度;在方法論表現上不再是粗暴的決定論,而是闡釋學:在現實立場上逐漸摒棄霸權化、單一性、歐洲中心主義等取向,轉而承認分化、多元、多中心。今天中國人的精神信仰領域日益豐富,如何從發(fā)展社會學的角度來認識當今的宗教社會學,認識宗教的魑魅與解魅形成原因,認識今天在“世俗化”下不斷被“解構”和“重構”的宗教范式,對我們現代發(fā)展視角下經濟增長,社會結構穩(wěn)定合理,比較政治學和比較歷史的建構具有重要作用。二、宗教社會學理論范式與中國實際(一)早期宗教思想啟蒙:洛克的宗教寬容與政教分離在十六十七世紀
4、英國宗教沖突的政治背景之下,洛克為了當時的英國盡快擺脫天主教的控制建立英國國教,他的思想經歷了由宗教不寬容到寬容的轉變。他的理論基礎即“神法—人法—兄弟法—私人法”的法律結構。洛克的思想主要包括:①“真正通向永生之路只有一條”,這條路就是自然法。任何人間組織,都不能保證人的靈魂得救,即便是教會。②外部禮儀是無關緊要的事,行政長官無權干涉。而公眾利益是檢驗全部立法的準則和尺度,并明確指出,政府的立法權正是限于無關緊要的事。③人們可以依據信仰自愿加入和自行退出宗教。教會可以引導和幫助教友的信仰,但不能帶有強制性,更不能干涉政
5、治事務。④神法高于人法,人法無權也無力干預人的內在信仰。人法在統治者管轄的范圍內有絕對的政治權威,任何世俗意義上的組織和個人都無法超越它;神法在全世界范圍推行,但它并不依托政治權威,而是通過與人們的靈魂直接對話,來保障公民的服從。⑤將一切政治權力交給了世俗社會行政長官,保證政府的行政權力。洛克的宗教思想是現代西方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理論依據,并深深影響了美國的自由宣言和憲法頒布。(二)馬克思韋伯:新教倫理精神在經典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韋伯以其獨特的研究視角,探討了資本主義產生背后的新教倫理因素。新教倫理及其資
6、本主義精神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和發(fā)展的內在驅動力,并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道德依靠和價值關懷。任何一項事業(yè)的表象背后,都有一種無形的支撐這一事業(yè)的時代精神力量,這種力量表現為社會氣質的時代精神,這與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這種精神力量決定著這項事業(yè)的成敗。所以我們能得出一個簡要清晰的結論:新教倫理催生資本主義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又會反哺促進新教倫理的發(fā)展。韋伯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揭示出經濟發(fā)展與宗教、文化之間的關系,宗教代表傳統,新教倫理是基于產業(yè)革命下的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現代化轉型催生的意
7、識形態(tài)依托,它服務于產業(yè)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為人們追求經濟利益提供一種新的文化范式的“補償”,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逐利中“失范”狀態(tài)。對推動當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言,新教倫理學說起了非常大的啟示作用。我們現在處于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來的不只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還有人民極大的不適感。這種不適感源于過快的節(jié)奏中制度法律層面的不健全人和們普遍追求利己主義,暴露出人民生活的無信仰。中國的信仰自由是對個人公民權利的尊重,在今天卻也帶來思想領域的混亂和
8、民眾普遍的精神無依托,我們缺乏的恰恰就是類似新教倫理的信仰體系。(三)斯達克:宗教市場論范式宗教市場理論建立在理性選擇理論基礎之上,它接受“經濟人”的基本假設,認為人是理性的,追求收益是人的天性。宗教市場論站在正面的立場解讀宗教的社會作用,并且提出宗教不會隨市場化而消亡的觀點,已經成為大陸各階層解構傳統宗教觀的思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