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以生長的眼光審視兒童的需要》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以生長的眼光審視兒童的需要 這是一個“游戲”狂歡的年代,大人小孩沒日沒夜坐在電腦、游戲機前的歡樂場景隨處可見。但我卻對電子游戲有根深蒂固的“深惡痛絕”,認為它在滿足人的某種低級需要的同時,又把人送入了墮落的軌道,至少它是對教育力量的一種抵制和消解。我因此禁止兒子玩電子游戲。一開始,他小心翼翼地遵守我的“禁令”。但隨著年齡漸長,到了四年級,問題出現(xiàn)了。每到周末,他就從家中消失不見――跑到同學家里玩游戲機去了。雖然在我的嚴厲呵斥下稍有收斂,但“偷偷玩”逐漸成為他的習慣。最嚴重的問題在于,他班上的男同學幾乎人手一臺游戲機,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的話題就是誰在
2、玩什么游戲、哪里可以找到最新版本的游戲。我兒子既沒有游戲機,也不了解這些最新動態(tài),在旁邊傻站著干瞪眼,結果被這個交際圈“邊緣化”了。出于對“孤獨”的恐懼,他開始頻繁與我吵鬧…… 類似的情形還有“看電視”,自從讀了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后,我就對他的觀點深信不疑:電視導致了對童年概念的破壞,它不能提供兒童成熟需要的理性,阻礙人的自制能力、復雜的抽象思考能力、關注歷史與未來的能力,以及注重理性和秩序的能力等的發(fā)展。我一直嚴控兒子看電視的時間,頻繁地給他講看電視的危害,但這種講大道理的方式基本上淪為“虛空”,他看電視的時間已經從最初的半小時,慢慢延長到
3、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眼見我的管教有些hold不住了。7 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為什么這一代的青少年如此熱衷于玩游戲、看電視?后來看到一個關于兒童與媒介關系的研究,豁然領悟,癥結在于兒童的需要。這個研究用大量數(shù)據(jù)表明,當代兒童對媒介有娛樂、逃避現(xiàn)實、情緒刺激、社會學習、交往等需要,而且兒童選擇不同的媒介,說明他要借此滿足不同的需要。他玩游戲,是為了滿足放松與逃避現(xiàn)實和情緒刺激的需要;看電視,說明兒童存在著放松與逃避現(xiàn)實、情緒刺激、交往訴求和現(xiàn)實性等需要;閱讀書籍,則與逃避現(xiàn)實、現(xiàn)實性、快樂訴求和安靜訴求等需要有關?! ∪绱艘粊?,我面臨的問題就不再是
4、要不要讓兒子玩游戲、看電視,而變成了是否有必要滿足他的這些需要?除了游戲、電視之外,還可以提供什么手段幫助他滿足這些需要?我的家庭教育實踐證明,一味地禁、堵、罰不是有效的辦法。這樣的“教育失敗”不會是特例。 人的需要是人性的一部分,任何違背人的需要因而違背人性的管理和教育,都可能會帶來失敗。壓制人的基本需要、壓抑人性為基本特征的管理方式,已經證明帶來的是災難和浩劫。所謂的改革開放之“放”,是解放人性之“放”,是釋放出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要之“放”。雖然這可能會帶來“人欲橫流”或“縱欲”的問題,但人類文明史早已證明,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推動人類
5、進步的內在力量。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人的欲求是否需要壓抑或釋放,而在于如何把這種欲求變成促進人類成長和發(fā)展的健康力量。7 人類的需要本身也處在發(fā)展之中,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類會產生并且也會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需要。喬布斯的天才和成功之處,就在于為當代人創(chuàng)造了使用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需要,并把這種需要變成了一種時尚和潮流,人類的需要內涵和層次因為這些電子媒介的出現(xiàn)而“更新?lián)Q代”。 在個體生命的發(fā)展歷程中,有些需要恒久不變,有些需要則處在成長變化之中?! 簳r的我,喜歡閱讀《安徒生童話》,那是一個美好得令人心碎的世界,之后又迷上了卡夫卡、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的
6、小說,再后來克爾凱郭爾、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的哲學著作成為我的“新寵”,從中不僅使我逐漸探入真實的世界,而且得到了思維的樂趣,當年的童話世界已經一去不復返……人的生長,意味著“需要”層次和品質的生長,“需要”本身的變化生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是人的生長過程,它們共同構成了“人的生長需要”,它是“因生長而帶來的新需要”和“因需要變化而帶來的新生長”之間的融通轉化。 教育的眼光,就是生長的眼光。以此眼光觀照兒童走向成人的生命歷程,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兒童的生長,就是需要的生長?! 〗處熜枰獣r常追問:孩子的需要有沒有因為教育力量的介人而生長?
7、如果孩子的需要始終停滯不前,往往意味著教育的失敗。更要追問:我有沒有用孩子過去的需求,來看待和要求孩子今日的需求,并把孩子今日之需求視為固定不變的,因而替代了孩子未來可能產生的新需求? 教育的任務,首先是發(fā)現(xiàn)并且滿足兒童的生長需要。我們在兒童生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許多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而是“現(xiàn)象”7,是生長需要的一種具體訴求。當孩子只在同伴面前眉飛色舞,但在父母面前沉默寡言的時候,這說明他有了與同伴交往的需要;當孩子開始頻繁地把目光投向異性,關注自己的儀表和形象的時候,這不是問題,而是正常的生長需要,說明孩子的性別意識開始覺醒,從朦朧到清晰;當學生
8、在某個階段普遍出現(xiàn)對班干部不滿的現(xiàn)象,不能簡單歸結為班級工作的問題,而可能是反映學生有了較強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和參加班級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