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社會學角度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從社會學角度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容摘要:本文從社會學的角度剖析了和諧社會,認為任何一個社會要想維持良好的運轉而不發(fā)生大的問題就必須具備十個基本條件。提出,我國的發(fā)展既有機會又有風險,因此在當前,要特別強調構建和諧社會。并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問題是要協(xié)調好社會的各階層、各個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學會化解新生社會矛盾、解決新生社會問題,還指出了社會結構調整的長期任務。關鍵詞:和諧社會條件利益群體關系社會學視角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這個提法很好,既符合我們民族長期的文化傳統(tǒng),也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看,追求和建設和
2、諧社會也是社會學理論的一個長期主題。雖然在用詞上,以往的社會學并沒有頻繁采用和諧社會的說法,但是,社會學所說的社會功能、社會整合、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等,在價值取向上與和諧社會的觀點是十分相近的。筆者以為,社會學對于和諧社會的探討歷來有兩種基本的視角,一種是正向的視角,即探討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基本內容、基本目標以及實現(xiàn)和諧社會的基本途徑。另一種是負向的視角,即探討社會不和諧的問題,用社會學的術語說就是“沖突的視角”,即探討不和諧或沖突的原因、內在機制和外在因素、表現(xiàn)以及緩和或解決社會沖突的途徑等等。本文的前兩部分主要是從正向的視角討論,第三部分主要是從負向
3、的視角討論。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想闡述,什么是和諧社會,特別是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夠實現(xiàn)和諧社會,換言之,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是什么。一、“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對于什么是和諧社會,胡錦濤總書記在他的講話里提出了六條標準: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六條標準,體現(xiàn)出新一代領導人對于理想社會的描述。從共和國的歷史上看,幾代領導人都對于理想社會有過他們的表述。毛澤東主席比較強調的是“所有制”,所以,解放后,他比較強調農村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土地——的平均分配,后來他又在農村里推動創(chuàng)建了“人民公社”的
4、體制,在城市里,通過1956年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后,建成了以國有和集體所有制為主體的城市里的單位體制。后來,到了晚年,毛澤東的實驗偏重于“文化大革命”式的政治模式,他的實驗并沒有成功。鄧小平同志非常講究實際,他對于未來社會的描述主要使用的是經濟指標,他提出在20世紀末,中國達到小康社會的經濟水平,到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的水平。應該說,改革26年來中國社會確實在按照鄧小平描述的模式在發(fā)展。和諧社會模式的特點是,在經濟有了初步的發(fā)展以后,比較強調社會建設的方面、社會關系的方面。如果從社會學研究的角度看,社會學是如何理解和諧社會的呢?和諧社會的提法,
5、與社會學的社會整合思想、結構功能思想、社會秩序思想比較接近。社會學認為,社會是由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眾多部分所構成的統(tǒng)一體,每一部分都為維持社會整體的平衡發(fā)揮著一定功能。例如,經濟系統(tǒng)的功能是將人們衣食住行的物質條件提供給社會,而教育系統(tǒng)的功能是將知識、技術提供給社會成員。社會的穩(wěn)步發(fā)展有賴于各個組成部分功能的正常發(fā)揮。任何一個社會要想維持良好的運轉而不發(fā)生大的問題就必須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傳統(tǒng)上,社會學曾經提出過和諧社會的十個基本條件[1][1]。這些條件是:第一,社會與物質環(huán)境相適應。這一點看起來簡單,實際上,也相當復雜。這是講社會的支撐體系,要想
6、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首先要有相當水平的經濟發(fā)展和物質的支撐,如果由于物質產品的稀少,社會成員的生計都難以保障,那當然談不上和諧。我國改革以前,經濟不發(fā)展,物質產品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社會就不和諧。當然,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另一種社會與物質環(huán)境不相適應的情況,那就是過度地攫取資源,造成了嚴重的資源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所以,這里講的是社會與物質環(huán)境兩者的相適應,既不能經濟滯后使社會成員出現(xiàn)生存危機,也不能因經濟的過度發(fā)展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第二,適當的社會人口再生產。這一點,我們中國人體會最為深刻,我們現(xiàn)在的人口達到13億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對于我們這樣的9
7、60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是超載了,所以,我們才于80年代初,采取人口急剎車的作法,實施“獨生子女”政策。雖然采取了獨生子女的政策,但是由于人口增長的慣性,要到2035至2040年期間,才會達到中國人口的峰值,按中方案估計人口峰值為15.4億人,此后人口總數才會下降。按照宋健先生的估計,中國的“適度人口”人口是7億人[2][2],那么,在峰值期,15.4億人就超過了8.4億人,人均資源當然就顯得十分緊張。此外,由于人口急剎車,造成的人口老化的到來就會比較迅速。據國家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數據,到了204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6.52%,
8、2050年為28.76%。所以未來又會出現(xiàn)人口老化比較嚴重的局面。所以,教訓慘痛,先是人口的放任政策,導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