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詩經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詩經》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一、《詩經》的產生《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三百零五篇?!对娊洝返膭?chuàng)作,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它堪稱中國文學史的光輝起點。千百年來,人們傳詠它,研究它,歷久不衰,代代相傳。古往今來,關于《詩經》的文章著作,不可勝數,早已形成一種專門的學問,這便是“詩經學”?!对娊洝繁緛碇环Q為“詩”、“詩三百”或“三百篇”。漢武帝時獨尊儒術提倡讀經,從此《詩經》便被奉為垂教萬世的寶典,并改稱為《詩經》。所謂“經”,即經典之義,也就是能稱為典范的著作。至于現在仍使用《詩經》這個名稱,那是依照傳統(tǒng)的習慣,便于同其它廣義的詩區(qū)別開來?!对娊洝方浨卮贂螅廖鳚h復傳,
2、西漢傳《詩》的有四家。即齊人轅固、魯人申培、燕人韓嬰,還有魯人毛亨。齊人轅固所傳的叫“齊詩”,魯人申培所傳的叫“魯詩”,燕人韓嬰所傳的叫“韓詩”,三者合稱“三家詩”。魯人毛亨和他的弟子趙人毛萇所傳的《詩經》稱為“毛詩”。把“三家詩”同“毛詩”相比較,多有不同,前者對《詩經》的說解詮釋往往斷章取義,繁瑣晦澀,而且充滿陰陽五行雜說,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而后者“毛詩”,則較注重字義訓詁,詮釋簡明,迷信成分也少得多。至東漢,著名的經學大師鄭玄又給毛亨的《詩故訓傳》(毛亨解釋《詩經》的著作,也稱“毛傳”)作了“箋”(對“毛傳”加以補充和發(fā)揮,簡稱“鄭箋”),使“毛詩”的詮釋更趨精密。從此以后
3、,“毛詩”廣泛流傳,而“三家詩”則逐漸衰廢?!对娊洝贩诛L、雅、頌三大類。其中“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等十五個地區(qū)的詩歌,合稱十五國風,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绊灐卑ㄖ茼?、魯頌、商頌,共40篇.。以上三大類的劃分,在于音樂曲調的不同:“風”是地方樂調;“雅”為正樂之歌,即周王朝王都的歌曲;“頌”則是廟堂祭祀所用的曲調緩慢的樂章。由此可見,“詩三百”最早都是配樂、歌詠的。后來,曲調失傳,只剩下唱詞,這便是后人所見到的《詩經》。收入《詩經》的作品,從時間看,包括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即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六世紀)這五百多年間的詩作;
4、從地域上說,大部分產生于黃河流域為主的中原地帶,包括今天的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地區(qū),最南到湖北北部的長江流域。如國風中的周南、召南就產生于江漢流域。收入《詩經》的作品,由于大多是民間口頭流傳而后采集編定的,所以具體寫作年代和作者姓名都無從考證,但《詩經》的確反應了群眾集體的藝術智慧。那些無名詩人雖然湮沒無聞,但他們對中國文學作出的卓越貢獻的確是不可磨滅的。這些歷時幾百年,地跨數千里而產生出來的詩篇,在當時各地語言不統(tǒng)一,交通又不便利的情況下,是怎樣采集、寫定并匯編成書的呢?從文獻記載上看,采集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采詩”。這是當時采詩以觀民風的制度。《漢書·識貨志》:“孟春之月
5、,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樂,以聞天子。”意思是早春的季節(jié),群居的奴隸將散入田間勞動,采集詩歌的使者搖響木鈴,行游在路上以采集詩歌,將采詩獻給專管音樂的太師,并將詩歌配上音樂,以此給天子欣賞,以觀民風。采詩的另一條途徑是“獻詩”。其情況有兩種:一是諸侯國的官員寫詩獻給周天子,如《國語》就有“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的記載,這里說的就是諸侯國的官員向周王朝獻詩的情況;獻詩的另一種情況是,民間樂工自下而上地向天子獻詩?!蹲髠鳌ば迥辍肪陀羞@樣的記載:“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xiāng)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笨傊?,各地
6、的民間歌謠、文人創(chuàng)作、廟堂樂章就這樣通過多種渠道,源源不斷地匯集到周王朝的樂師那里。他們再經過一番編輯、整理、配樂的工作,然后讓樂歌班子演唱給天子聽。二、《詩經》的思想內容《詩經》有著極為豐富的思想內容,具有眾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它形象地展現出一幅幅周朝社會生活的生動畫面。人們常把《詩經》比作“周朝社會的一面鏡子”。這是因為《詩經》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描述了復雜的社會生活,表現了人民大眾的思想感情。它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精神。《詩經》所體現的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民的心聲,首先在十五國風中大量地反映出來。這是因為《國風》中的絕大部分詩作都屬于民間歌謠,在這些歌謠中,勞動人民唱出了他
7、們的苦難和歡樂,憤怒和不平,唱出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從而具體、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周朝社會的歷史面貌。其次,即使是《雅》、《頌》部分,也有不少詩作同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矛盾。雖然《雅》、《頌》中多有歌功頌德,拜神祭祀的詩歌,但除此之外仍有真實反映社會矛盾、人民心聲的詩作。其中:有的切中時弊,諷刺朝政昏庸,揭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有的對人民在國家動亂中遭受的疾苦表達了一定的同情。因此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周王朝的社會現實??傊对娊洝肪哂胸S富的思想內容,體現著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