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小說閱讀情節(jié)類題目解題示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小語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指向策略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由于教師設計的問題缺乏正確的指向,導致學生的學習出現過偏、過易、過難、失趣等現象,使教學耗時而低效。那么,教師在問題設計中應該如何保持正確的指向,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真實而有效”的目標呢? 一、配合教材意圖 在語文教材中,置于文后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一般瞄準的是文章的整體或文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時如果緊緊圍繞教材的文后問題來籌劃和編題,或以原問題來設問,或對原問題進行適當分解或生發(fā),就能牢牢抓住文意重點或語言訓練的重點,既有利于完成文本的深度解讀,又做到了省時高效。例如
2、《天鵝的故事》的教學,教材編者在文后設置了一個思考題(第4題): 老人為什么沒有向天鵝開槍,卻把槍掛到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岸? 這個問題關系到故事情節(jié)中隱藏著的內核:老天鵝的自我犧牲精神及其感召下整個天鵝群勇敢奉獻、團結拚搏的精神,它深深地感動了老獵人。可以說這是一個提綱挈領、牽動全局的問題。然而鑒于問題的答案有一定的隱蔽性,需要“轉一個彎子”才能正確解答,因此策略上不能“直問”而只能“曲問”?! ∮幸晃唤處熓沁@樣處理的。他設計了兩個“鋪墊性”的問題。先提出一個大家討論:4 1.老天鵝為什么要冒著生命的危險沖擊河流的冰面?“破冰”是必須的嗎? 經過討論
3、大家發(fā)現:為了維持生命、保證充分的體能,必須破冰取食。接著討論下一個問題: 2.老天鵝用身體沖擊冰面的悲壯舉動很快變成整個天鵝群體的行為,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同學們的討論很快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在解答兩個問題的鋪墊下,大家明白了老天鵝和天鵝群的自我犧牲及團結拼搏精神感動了老獵人,使他從此掛槍息獵,一心和動物和睦相處。 二、啟導閱讀探究 缺乏閱讀探究的語文學習不免浮淺粗糙,很難實現學生語文知識、能力體系的自主建構。所以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啟迪學生的思考方向,引發(fā)他的探究行為。如果問題過難,或過泛(浮于表面、止于常識或老調重彈)就容
4、易引發(fā)學生的松弛感或厭倦情緒,使閱讀探究活動無法走向深入。例如不少教師在教學《生命的壯歌》一文時,喜歡從文題設問: 課文為什么叫《生命的壯歌》呢?請大家?guī)е@個問題讀書體會,然后我們一起交流?! ∵@個問題的確指向了閱讀探究,但小學四年級學生對“生命的話題”幾無接觸,而對“壯歌”4的內涵更是莫名其妙,探究起來不知從何處切入,交流起來也只能浮在表面,無法走向深入。因此,可以說這個問題是大而無當的。如果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經歷了從情節(jié)的理解到對蟻群、羚羊精神的感悟,那么再讓學生來談論課題《生命的壯歌》的內涵,就會順暢而深入了。因此,問題設計不僅要做到指向閱讀探究,
5、更要具備啟迪思考、幫助學生突破思考難點的作用?! ∪⑼七M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關注語文教育對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強調“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為此,教師應該在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密切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要通過設計有價值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的問題促使學生的知識向寬度拓展、見解向高度提升、情感向深度延續(xù)。 例如,《狼和鹿》的教學中,教師做了這樣的處理來結束教學: 師:當人們消滅掉鹿的天敵后,不多年,森林瀕臨荒蕪,許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在研究了很多這樣的災難性事件后,人們意識到,必須保持生態(tài)平
6、衡?! 。ò鍟荷鷳B(tài)平衡) 師:聽說過“生態(tài)平衡”這個詞語嗎?知道的請舉舉手?! 。ㄉ贁祹讉€學生舉手) 師:知道的人不多。這樣吧,請大家回去后,通過向別人請教,查找資料(建議你們到網絡上搜索)等辦法,看看“生態(tài)平衡”是指什么。然后在本周五的作文課上,以《我所知道的“生態(tài)平衡”》寫一篇文章?! √綄ぁ吧鷳B(tài)平衡是指什么”4,這是一次一箭多雕的拓展和延伸:在這樣一次微型的主題探究活動中,資料搜集整理能力的訓練、提煉概括概念的思維能力訓練、寫作能力的訓練、知識的擴充、環(huán)保意識的培育等等,都融匯其中了。 四、提升人生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指出:“培養(yǎng)
7、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新課程下的語文正在成為學生個性展示的舞臺。學生在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下生發(fā)出許多富有個性的見解,其中不乏對道德的認識和判斷。對于這一類的見解,我們不能一味地予以肯定,要通過問題的設計來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 ≡S多教師在教學《三袋麥子》時都提出這樣的問題:小豬、小牛、小猴各有各的做法,你贊同哪一個的做法呢?學生自然有贊同小豬的,有贊同小牛的,有贊同小猴的,并各自陳述其理由。教師面對這樣的回答不能簡單地一概肯定。因為文本的價值取向就是讓學生通過三者做法的對比,樹立
8、“用智慧和勤勞換取甜美的收獲”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