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初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與延伸策略》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初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與延伸策略(資中縣高樓鎮(zhèn)中心學校資中641200)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這是新課程標準中對教師提出的明確要求,這一要求體現(xiàn)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就應當做到兩個善于,即教師不僅善于把教學內(nèi)容進行拓展,而且善于把課堂學習引向課外,或是將課外資源引入課堂。以《濟南的冬天》為例,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人教版實驗教材將其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該文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牛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
2、和感受。作者的感情蘊涵在字里行間,對景物的描寫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木文值得反復閱讀并可作重點賞析的地方很多,一般教師需要安排兩個課時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的基木要求。可是有教師卻只用了30分鐘時間完成了一節(jié)“課改課”,余下的15分鐘用于教學拓展:首先是投影老舍《想北平》中的兩段話,讓學生閱讀討論作者是如何來表達自己對北平的愛的;接著教師乂投影顯示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一詩,讓學生齊讀并重點品味“相看兩不厭”中反映出來的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最后布置了一個大而不當?shù)恼n外探究題:很多人認為老舍是丹青高手,請思考《濟
3、南的冬天》一文具有哪些繪畫藝術的特色。雖然新課改并不反對對教材進行大膽取舍與重組,但對待一篇出自大師之手的經(jīng)典美文,如此取舍與“拓展延伸”,就不僅有違編者意圖,對于學牛來說,也是失去了一次與大師親密接觸的好機會,真讓人遺憾。那么,語文教學中應該怎樣“拓展”與“延伸”呢?我以為教師應著重思考與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什么是“課堂教學拓展”?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jù)教材要求、文木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木背景和相關內(nèi)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
4、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gòu)?!背踔姓Z文教學要真正發(fā)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于課內(nèi),增加拓展閱讀興趣并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有無必要拓展與延伸?并非任何課文、任何內(nèi)容都有必要拓展;也并非任何環(huán)節(jié)、任何時間都可以延伸。對此,李海林老師說得好:“我們應該圍繞語文來拓展、延遷、引申,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對語文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更真切的體驗,而這,就需要拓展。”顯然,真正意義上的拓展延伸應該是有一條最基本的原則
5、的,那就是拓展的立足點是課文,拓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口是必要的閱讀經(jīng)驗與應有的課文閱讀成果的基礎上獲得思維的最大化。怎樣拓展延伸?這牽涉到對新課程理念的接受程度與實際把握的問題。應該說,我們的教師在新課改師資培訓的通識培訓和新課程標準學習中,基本上能夠接受新的課程理念,但要把這種理念內(nèi)化為教師的素養(yǎng),卻需要不斷的實踐與感悟;同時,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時感悟,處處踐行時,新課程所倡導的一些最基本理念便會不斷地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因此,教學內(nèi)容的遷延與學生思維的拓展自然也應該服從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教學
6、內(nèi)容的延伸與拓展應基于學生的生活。這里的生活,既指已往的生活,也指面向?qū)W生未來的生活。學生今天的學習方式、思維方法就是學生明天的生活方式。新課程關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并把它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同樣,教學內(nèi)容的遷延也必須以此為前提。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才能被激發(fā)出來,并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中學會認識并建構(gòu)起新的知識。其次,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與拓展應突出語文性。教朱自清的《春》,并不意味著與春有關的所有東西都可以用來拓展;同樣,教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也不是與老舍有關的內(nèi)容或是與文章某個方面有
7、關的材料都可以拿來進行延伸。所以,這里有兩個誤區(qū)特別要注意,一是以為將課外的東西引入課堂就是拓展,二是以為圍繞文本或是其中的一句話其至一個詞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就不是拓展。有吋候“深讀一句話可能比上網(wǎng)6小時更有拓展性”。第三,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與拓展應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這主要是指在什么吋候、什么地方延伸拓展的問題。簡而言之,應服從兩個需要。一是理解與思維的需要。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教材課文有難易之分,學生層次有好差之別。對于課文理解上的困難,有的可能是有共同的,有的則可能是個別的。
8、從幫助學生理解與把握教學重點的前提岀發(fā),教師輔以必要的材料進行閱讀與討論,這是一種出于理解需要的拓展。如有位教師教《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吋,考慮到課文背景比較復雜,涉及的歷史事實和社會知識較多,就在課前布置學生通過上網(wǎng),去圖書館等查詢相關資料,并制成卡片。上課時,教師有選擇地投示“魯迅雜文特色”、“寫作背景”、“關于《大公報》”、“舍身求法的法顯”等內(nèi)容,較好體現(xiàn)了教師組織學生尋找、發(fā)現(xiàn)、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