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涉檢網絡輿情危機的應對》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論涉檢網絡輿情危機的應對 摘要近年來,全國各地時有發(fā)生涉檢網絡輿情危機事件,直接危及或損害檢察機關的自身形象和執(zhí)法公信力,面對這一新生事物,檢察機關顯得缺乏應對經驗,造成負面影響不應有的擴大,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公正廉潔執(zhí)法三項重點工作就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以積極的姿態(tài)來應對網絡輿情危機?! £P鍵詞涉檢網絡輿情危機社會矛盾 當前中國已有超過人口總數25%的網民,其中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網絡表達訴求,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網絡已經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最為重要的媒體,日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和思維意識
2、。相異于傳統(tǒng)媒體,網絡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開放性,個人可以使用網絡媒介自由表達意見。借助網絡傳播,某些私人問題可以上升為公共議題,個體意見可以上升為網絡民意,從而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甚至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改?! ∫?、幾例涉檢網絡輿情危機事件 1.躲貓貓事件。2009年2月12日,昆明市晉寧縣李蕎明在看守所死亡,晉寧縣公安機關給出的答案是:李蕎明是由于其與同監(jiān)室的獄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貓貓”游戲時,遭到獄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墻壁而死亡。這一答案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并遭到強烈質疑,迅速成為當時網絡最為關注的事件。輿論對此事關注
3、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而“躲貓貓”更是被《英漢大辭典》收錄并譯為“hide-and-seek”,足見該事件的影響力?! ?.云南昭通女教師非正常死亡事件。2010年3月24日,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qū)教育局一名女科長魏靜玲被昭陽區(qū)檢察院反貪局4名工作人員以“了解情況”為由,帶回檢察院調查。3月26日,也就是魏靜玲在接受調查的第三天,魏靜玲死在該檢察院。事發(fā)后,消息不脛而走,大量帖子見諸網絡,各種傳聞不絕于耳,輿論直指檢察機關有刑訊逼供的嫌疑,造成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 ?.檢察長開豪車事件。2009年末,內蒙古只
4、有6萬人口的貧困縣阿榮旗的女檢察長開百萬豪車的照片在網上被曝光,當地紀委部門對該事件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結果是該車是女檢察長劉麗潔從企業(yè)所借,隨后劉麗潔黯然辭職。除豪車事件外,阿榮旗檢察院興建豪華辦公樓、劉檢察長在上海擁有房產、家中巨額財產曾失竊等傳聞現諸于網絡,形成公眾高度關注的網絡事件?! 《?、涉檢網絡輿情危機的概況 涉檢網絡輿情就是“與檢察工作相關的網絡輿論情況”,具體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涉檢相關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民眾通過網絡對涉檢問題和檢察工作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tài)度、信念和價值觀。其中“輿情危機”,
5、是針對某一特殊刺激事件所產生的涉及民眾利益較深較廣的輿情,在一個相對短時間內生成大量信息,這些信息潮的“潮頭”直接撲向事件刺激方(通常是各級檢察機關),并在一個社區(qū)或更大范圍內的民眾中掀起范圍更大、強度更強的社會反應,最終與事件刺激方或事件本身形成激烈的認識或觀點對抗?! ∩鏅z網絡輿情危機具有以下特點: 1.突發(fā)性。涉檢網絡輿情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常常因某論壇的一個帖子、某網站的一個博客、一則新聞而引起網友的關注,繼而上升一些網絡媒體的頭版頭條,其發(fā)生往往具有突發(fā)性、不可預測性。內蒙古阿榮旗女檢察長開豪車事件就是源于一篇名為《
6、一個貧困縣女檢察長和她的名車》的帖子,隨后被各大網站轉載,引起輿論高度的關注?! ?.廣泛關注性。涉檢網絡輿情危機事件本身由于具有很高的關注度,常常被媒體無限的放大,事件的影響在短時間內爆發(fā)式膨脹,引發(fā)公眾和輿論的激烈評議,這也是網絡傳播迅速的特點之一。在“躲貓貓”事件中,騰訊網上一則相關新聞所引發(fā)的網民跟帖,就多達35000余條,整個新聞點擊量、發(fā)帖量當時都高居榜首。 3.沖突性。涉檢網絡輿情危機事件大都指向檢察機關不公正的執(zhí)法手段、違法違紀甚至是腐敗現象,受到輿論廣泛的指責,負面影響非常嚴重。如“躲貓貓”事件,有人評
7、論說:“象征暴力的看守所,卻也幻化為殺人的暴力,以及對真相不顧常識的掩飾”、“躲貓貓”事件“擊的不是墻,而是人們的心靈底線”... 4.情緒化。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網上發(fā)言缺乏理性,比較感性化和情緒化,很多公眾的意見較為盲目。值得注意的是,情緒化言論很容易得到眾人的響應,從而引發(fā)有害輿論,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破壞性。例如,在“1·17”四川大竹群體性事件中,張某捏造“楊代莉是被三個高官在酒中下藥后輪奸致死的”等內容,在網絡論壇發(fā)布,被廣為傳播,正是這樣的謠言使民眾情緒迅速升溫,導致發(fā)生群體性事件?! ∪斍皺z察機關
8、應對網絡輿情危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姿態(tài)不夠積極,錯過應對危機的最佳時機。由于網絡媒體曝光了檢察機關的負面形象,所涉單位普遍存在隱瞞、躲避的心理,錯失最佳應對時機,往往引起公眾和媒體更大的猜測和質疑。據相關工作經驗,社會上的突發(fā)事件一經發(fā)生,一般2至3小時后就可在網上出現,6小時后就可被多家網站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