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語文教學應在本上下功夫?qū)O芝紅》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語文教學應在本上下功夫清鎮(zhèn)一中孫芝紅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說:“解讀文本是語文教師的第一基本功?!闭Z文教師解讀文本,不能只從文學愛好者的角度,閱讀、領(lǐng)會其內(nèi)容,體會其主題,而要從語文教學的角度研究如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用教材這個例子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筆者以為,語文教學應在本上下功夫。眾所周知,教材是我們教學的依據(jù)和載體,離開了它,教學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那么,語文教師解讀文本應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筆者試著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觀摩不少省級優(yōu)質(zhì)課比賽的感悟和思考,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一、問題切入要巧。一節(jié)好課,問
2、題的切入很重要。這些切入的問題或隱或顯地呈現(xiàn)在文本中,教師要準確、巧妙地抓住。曾經(jīng)觀摩過一次省級優(yōu)質(zhì)課比賽,一位老師上《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開篇就以文本的一句話直接切入:蔡元培到北大任職發(fā)表演說,要說的事很多,為什么“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之后的教學圍繞這“三事”進行。老師指導學生按照“所告之事、建議、原因、方法”四個項目完成表格內(nèi)容的填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梢哉f,教師的切入點是巧妙的,它既能提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能迅速抓住文章要領(lǐng),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另一個老師上《咬文嚼字》,則從文末入手,一語中的:“文末最后一段
3、說'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句話就表明本文文體、所論問題和論證方法。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全文,看一看作者舉了幾個例子?想一想這些例子從哪些角度談論問題的?”一石拋下水,激起幾層浪??梢姡⒆阄谋厩擅钋腥雴栴},既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廢話(比如講體裁和論證方法),又節(jié)省時間在文本的分析和思考上,使之更深入和透徹,還能保證學生參與教學的廣度和頻度。筆者以為,從文本中選取巧妙的問題切入,可以指引學生思維的方向,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效。二、文本剖析要深。如果說問題的切入只是一堂好課精彩的開始,那文本剖析的深刻
4、則是一堂好課成功的關(guān)鍵。眾所周知,文本解讀是師生以語文教材為媒介,與潛在的存在于教材中的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和情感交流,它“是一種尋求理解與自我理解的活動,是建構(gòu)文本與自我建構(gòu)的過程?!比欢?,目前的文本解讀存在的問題較多,有的淺藏輒止、浮光掠影;有的生搬硬套、照搬教材;有的穿鑿附會、肢解文意;有的嘩眾取寵、故弄玄虛。文本解讀中出現(xiàn)的淺表化、機械化、碎片化、異類化現(xiàn)象,直接導致教學的低效。文本解讀的深淺,從某種程度上反映教師的功底。2015年貴州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評比活動,有幾個老師同上《陳情表》。但遺憾的是,兩位老師竟不約而同地將李密陳苦情
5、、陳窘情的目的放到“孝”上,并不遺余力地在“孝”上做文章,進行德育滲透。其實,深入研讀文本,我們發(fā)現(xiàn),李密竭力陳情,是打著皇帝“孝治天下”的招牌,借著孝順祖母的實情,來達到免應召的目的。無獨有偶。一次筆者帶同行送課下鄉(xiāng),聽一位老師上《小狗包弟》。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老師竟然把文章德育滲透點放在愛護動物上。原本豐富的文本價值被嚴重的折損在僵死、陳舊和過于極端、好笑的的解讀方法之中,不僅偏離了新的育人目標,甚至還會將學生帶入歧途。筆者以為,文本解讀的深刻不僅要透過表象還原到它的本質(zhì)上來,甚至還可提高一層,將之上升到文化的、人性的乃至哲學的高
6、度。這種高度,不是人為拔高,而是持之有理,言之有故。這樣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解讀,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I?;;;三、探究發(fā)現(xiàn)要新。許多專家和老師說:“文本解讀既要有共性的東西,更要有個性的東西?!边@共性的東西幾乎成了定論。有的老師抱著教參不放手,唯教參是教,缺乏自我的思考和判斷,久而久之,思維力下降,判斷力缺失,只會照本宣科,怎么能培養(yǎng)人才呢?江澤民總書記說:“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痹趯懽髦校藗兂Uf:“要寫出人人眼里都有但人人筆下卻無的東西來?!逼鋵?,在教學中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主張?zhí)骄堪l(fā)現(xiàn)要新,就是要
7、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和感知文章,不斷地讀出新意來。筆者從教二十六年,上過《包身工》不止五次。但是,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以及感悟和思考的不同,我對文本的理解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2015年,我第六次上《包身工》,在備課時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同樣是對“包身工”的稱呼,文章前后叫法不一。開篇叫“豬狽”“生物”,中間叫“機器”,緊接著叫“罐裝了的勞動力”,最后叫“沒有鎖鏈的奴隸”。在這看似無序的稱呼背后,會不會有什么值得探究的東西呢?經(jīng)過反復的思考,我在上課時決定以此為突破口,探究文章是怎么謀篇布局、逐層深入的。我以“不一樣的稱呼,別樣的用心”為切入點
8、,組織學生研究文本的內(nèi)容和構(gòu)思的精巧。果不出我所料,學生對此興趣大增,很快進入文本的研讀活動中去。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對包身工的稱呼不一,與文章所寫內(nèi)容有關(guān)。開頭著眼于包身工吃、住方面的描寫,重在揭露其低劣、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