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與《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摘要:本文希望通過《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本身的比較研究,能解答如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等方面體現(xiàn)課標要求,從而完善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內容,與高中地理接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依標施教。關鍵詞:課程標準?歷史與社會?高中地理?內容?銜接?課程改革開設綜合課程的初衷是減少學科門類,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按要求《歷史與社會》是在初中階段承載原來歷史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學任務,《科學》則是承載物理、生物、化學和自然地理的教
2、學任務。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和浙教版《科學》。對比《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可以發(fā)現(xiàn),即使使用了這兩本教材,仍滿足不了初中學生對地理內容的學習,如何從改進或完善《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的角度完善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內容,與高中地理接軌,是我們必須研究的問題。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深入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從而改進或完善《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促進“依標施教”的有效開展。?一、??????????課程概況的比較本文將課程性質
3、、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總稱為課程概況,把握兩本課程標準中課程概況的異同,需從課程系統(tǒng)、課程宗旨、課程形態(tài)、課程實施、課程結構五個角度展開。(一)??從課程在課程系統(tǒng)中的地位來看——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歷史與社會》是在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實施公民教育的綜合文科課程。這表明該課程是必修課,以歷史和地理學科為基礎,在融合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同時,保持了歷史和人文地理學科的核心概念、觀點和方法。不僅要和小學段的《品德與社會》在內容方面有內在的聯(lián)系和承繼關系,而且還要與同階段《思想品德》的教學相銜接、互補。
4、《高中地理》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基礎課程。它由“必修”與“選修”課程組成,兼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跨“人文與社會”、“科學”兩個學習領域,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相銜接,而不是與7~9年級實施的綜合課程相銜接。(二)??從課程設置的宗旨來看——素質教育《歷史與社會》是以提高學生人文素質、鑄造民族精神為宗旨的課程,體現(xiàn)“以育人為本”而不是“知識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取向,體現(xiàn)基礎性、普及性、發(fā)展性和實踐性。《高中地理》同樣是以培養(yǎng)國民現(xiàn)代文明素質為宗旨的課程,
5、是對未來公民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基礎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當前基礎教育實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tǒng)一。(三)??從課程形態(tài)的把握來看——綜合性《歷史與社會》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課程觀,是一門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及學習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課程:所有學段、全部主題,都有多學科支撐的知識背景,自始至終體現(xiàn)“綜合”的意義。不同的是自始至終體現(xiàn)歷史觀和歷史知識的教育?!陡咧械乩怼吠瑯邮且婚T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及學習方法上都力求宏觀、綜合的課程。不同
6、的是該課程從兼顧社會需求、學科體系、學生發(fā)展這三個方面因素出發(fā),謀求三者和諧統(tǒng)一,不追求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不主張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離和割裂,注:行文中,《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簡稱《歷》,《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簡稱《地》,《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簡稱《科》而是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的聯(lián)系與融合,充分發(fā)揮地理學文理兼?zhèn)涞木C合優(yōu)勢,以全球問題為對象,進行宏觀層面的綜合研究。不同的是自始至終體現(xiàn)人地系統(tǒng)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四)??從課程的實施特點來看——開放性《歷史與社會》和《高
7、中地理》都屬于開放的課程,在教學內容、評價方式和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給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提供更大的空間: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際,使知識不再局限于教科書,兩者都不強求學科體系和知識內容的完備性,《歷》主張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fā),了解社會問題,《地》主張從全球的角度、宏觀的角度、綜合的角度、區(qū)域的角度來分析全球性的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能力;評價方式從追求唯一的、固定的結論轉變?yōu)橹匾晫W生發(fā)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從單純的紙筆測試轉變?yōu)槎喾N評價方式相結合,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
8、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等評價目標多樣化、評價手段多樣化,《歷》側重評價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及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側重對學生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評價,對地理研究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教學環(huán)境也從課堂的狹窄范圍擴展到社會的廣闊空間,并提供多種教學選擇,強調社會實踐,使課程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生的需要,《歷》多次強調應用適當?shù)纳鐣{查法,《地》則強調應用案例分析法,使學生達到以點知面、舉一反三的效果,并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利用。(五)??從課程結構的